课题 《西门豹治邺》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老师 教龄 2年
教材分析 《西门豹治邺》是根据汉代史学家褚少孙补写的《史记·滑稽列传》中的相关章节改写,讲述了战国时期政治家西门豹管理邮地时,惩治恶人、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故事。全文结构清晰,三个情节环环相扣,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表现了西门豹的智慧,巫婆、官绅的奸诈。文章内容生动,故事性强,用大量的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本单元的核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关于“简要复述课文”的要求,教材是第一次提出。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复述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的前期复述是以形象化、具体化为主,且在“还原故事内容”上进行了大量的语言实践,学生前阶段主要训练详细复述,强调不遗漏重点情节。而本课的简要复述是比较陌生的,会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产生较大改变。
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2.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课时分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3.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其智慧。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2.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其智慧。
教学难点 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其智慧。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发现第25、26课课题的相似之处。 2.谈话初步了解西门豹,相机板书学生对他的印象(充满正义、机智……)。 3.识记“豹”字。 1.齐读课题,说出课题的意思。 2.交流发现第25、26两篇课文都是以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为题。 3.交流预习后对西门豹的初步印象。 4.读准“豹”字,并留意书写。 引导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并通过与前一篇课文进行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题提示文章主要内容”这一方法的认知。交流对西门豹的印象,重在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为后续环节中感受西门豹的指挥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巡视指导学生自读。 2.出示生词,相机正音。 3.指导书写生字“派、娶、媳”。 4.梳理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1)指名说说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2)回顾课文,引导学生说一说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出示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用简洁的一个词语概括前两件事。 (4)点拨学生将几部分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想一想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2.练读词语,注意“绅、凿”两个字的读音。 3.交流书写要点。 4.说说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交流人物之间的故事。 5.借助课后第一题,在组内交流概括的词语,全班展示。 6.小组内讲述全文的主要内容,注意表达通顺,再全班展示。 本环节利用示意图和课后练习题逐层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梳理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最终落脚点是帮助学生明晰故事结构,为简要复述奠定基础。
三、聚焦故事重点,感受人物智慧 1.引导学生再次评价西门豹。 2.出示小组合作任务单,引导学生理清西门惩治恶人的过程。 3.巡视小组合作,观察学习情况,引导做好展示准备。 4.指名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经过连起来说一说。 5.深入感受西门豹计策的巧妙之处。 (1)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探究“救下姑娘”这一部分的巧妙之处(安排周密)。 (2)相机点拨学生交流的其他巧妙的方法,整理板书(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点拨学生发现西门豹注重以事实教育百姓(不直接告诉百姓真相)。 1.交流评价西门豹。 2.小组合作。 (1)自读课文第十至第十四自然段,勾画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 (2)组内展开讨论,照样子提取关键词把学习单填写完整。 (3)练习说清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经过,做好展示准备。 (4)全班展示。 3.联系上下文,交流西门豹计策的巧妙之处。 本环节教学围绕本课时的学习重点,利用学习单细化学习活动,梳理关键信息,意在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等方法,了解西门豹计策的妙处,意在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评价能力。同时,图表的使用,为下一环节的简要复述搭建了框架。
四、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的学习收获。 2.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2.登记作业。
板书 设计 26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 调查情况 惩治 开凿水渠 老大爷 官绅、巫婆 老百姓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