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16 18:3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地 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内。
下面图1示意某地的地质剖面,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 图1中的大理岩属于图2中的()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2. 图1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乙—丁—丙—甲 D. 乙—丁—甲—丙
读“澳大利亚附近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3. B地10日6时的气压数值可能是()
A. 1003 B. 1010 C. 1015 D. 1020
4. 9日到10日期间()
A.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气压升高 B. C地由西北风变为东北风
C. A地可能经历阴雨连绵的天气 D. 澳大利亚西南海域低压势力在增强
下图示意某时地球光照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 此时的节气为北半球()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6. 该日,图中四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7. 该日,③地日出的方向是()
A. 正东 B. 正南 C. 东北 D. 东南
下图为某地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 读图可知()
A. 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 B. 低压中心位于锋线西侧
C. 锋面自西北向东南移动 D. 甲地风向可能为西北风
9. 此时()
A. 受地形影响丁地风力大于乙地 B. 受纬度影响乙地气温高于甲地
C. 甲、丙两地受锋面影响多阴雨天 D. 丙、丁两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
下图是某地理教师向学生展示的岩石图片,图1为翡翠玉石(矿物在一定条件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图2岩石多气孔,图3岩石含有三叶虫化石。图4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岩浆和不同的岩石类型,其中图3岩石与丙类岩石成因相同,箭头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翡翠玉石属于图4中的戊类岩石
B. 图2岩石属于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是其典型代表
C. 图4中丙类岩石有石灰岩、砾岩、大理岩等D. 图4中的①②均代表岩浆冷却凝固过程
11. 图2中岩石在苏门答腊岛(位于马六甲海峡西侧)分布较广的原因是()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C.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相离运动 D.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离运动
12. 电影《攀登者》中的登山者从珠穆朗玛峰北麓开启攀登历程,出发点海拔为4000米,气温为12℃。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垂直带分别是()
A. 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B. 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甸带
C. 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D. 高山草甸带—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
一位航行在好望角附近海域的海员这样描述看到的景象“乌云密蔽,连绵不断,很少见到蓝天和星月,终日西风劲吹,一个个涡旋状云系向东飞驰,海面上奔腾咆哮的巨浪不时与船舷碰撞,
出阵阵吼声,震撼着每个海员的心灵。”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3. 好望角多巨浪的原因有()
①受盛行西风影响 ②附近热带风暴频发 ③陆地寒潮强势南下 ④该纬度海域广阔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14. 图中陆地西侧海域是重要渔场,直接原因是该海域()
A. 水温低 B. 有暖流流经 C. 寒暖流在此交汇 D. 深层海水不断上涌
晋陕大峡谷属于壮观的“嵌入式蛇曲”景观,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了地下的岩石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 晋陕大峡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是()
A. 地壳持续抬升—平原河流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B. 平原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C. 地壳稳定—峡谷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垂直下切
D. 峡谷地带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积
16. 图中河段()
A. a处河岸比b处陡峭 B. a处河水流速快于b处
C. b处被侵蚀的泥沙从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 D. b处易形成水下堆积体
如下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8. 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9. 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 )
A. 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 B. 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
C. 河流先于褶皱形成 D. 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
2021年3月18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安克雷奇举行。安克雷奇机场是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成为最大的中美航空货物集散地。下图示意安克雷奇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此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期间,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
A. 安克雷奇日出时刻比北京晚 B. 安克雷奇正午太阳高度约61°
C. 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D. 悉尼日出越来越早
21. 家住北京的小明3月18日晚上10点收看了这一新闻,此时和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 1/2 B. 1/3 C. 1/12 D. 11/12
22. 安克雷奇机场成为最大的中美航空货物集散地,其自然条件包括( )
①北部高山阻挡极地冷气团,气温较高 ②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全年湿润
③航线接近球面大圆的劣弧,距离近 ④南部有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尼亚拉尔位于萨拉多河三角洲。当地修建沿海公路后,河流通过公路下方的涵洞入海。2021年3月24~26日,受西面海上气旋影响,萨拉多河流域(如图)降水异常增多,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随后涵洞出现堵塞,海岸侵蚀强烈,海岸线后退。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23. 萨拉多河流域的典型植被为( )
A. 草原 B. 荒漠 C. 阔叶林 D. 硬叶林
24. 2021年3月24~26日,萨拉多河流域盛行( )
A. 偏北风 B. 偏南风 C. 偏东风 D. 偏西风
25. 下列现象中,与2021年3月24~26日查尼亚拉尔海岸线后退无关的是( )
A. 海岸组成物质松散 B. 沿岸风浪大 C. 洪水携带大量泥沙 D. 海平面上升
第Ⅱ卷(综合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0分)
26.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甲、乙两地降水特点的异同,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原因。
(2)乙、丙两地纬度相近,但丙地年太阳辐射量较乙地丰富,试解释其原因。
(3)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实地调查乙地以南海岸地带,发现:乙地以南沿海地区有曲折幽深的峡湾,海岸线异常曲折、破碎。试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推测其形成原因。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空气质量指数用于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指数越高则大气污染越严重。下图示意北京时间2020年5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
(1)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指出丙地的天气特点,并在下面两幅图中分别用箭头标出影响其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和垂直气流运动方向。

(3)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某同学推测丁地未来几天空气质量指数比较高,试说明理由。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地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断裂,下右图为该地的地质剖面图,左图中T1、T2、T3是C地河流凸岸形成的河流阶地(抬升了的河漫滩)。
(1)说出A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简述B地谷地的形成过程。
(3)简述C地多级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10月份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的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阴影部分表示雨区。
(1)在下图中绘制AE沿线天气系统剖面示意图。

(2)锋面过境后,A地出现了大雾天气,指出大雾最可能出现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其成因。
3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扇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下面图1示意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图2示意辫状河流及沙洲景观。

(1)指出影响图中扇三角洲面积大小及形态的因素。
(2)根据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扇三角洲发育过程中沉积方式的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3)辫状河流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上游起伏较小河段以及较平坦的冲积扇上,河道较多,经多次分汊和汇聚,在数不清的大小沙洲间来回摇摆,分分合合最终形成相互交织的状态。试描述图中辫状河流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1~2.D、C3~4.C、D5~7.B、A、C8~9.D、A10~11.D、B12.A13~14.A、D15~16.B、C17~19.A、B、C20~22.A、D、C23~25.B、A、D
26.(1)相同点:两地均冬季降水多。不同点:甲地夏季降水少,乙地夏季降水多;年降水量甲地少于乙地。
原因:两地冬季均受西风控制,降水多;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乙地夏季受西风控制,降水多。
(2)乙、丙两地均位于西风带,乙地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而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年太阳辐射量较乙地丰富。
(3)纬度高,曾受较强冰川作用;位于西风迎风一侧,风大浪急,海水侵蚀作用强;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
27.(1)甲地大于乙地。甲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故风速较大。
(2)晴朗干燥。
(评分标准:绘图每图1分,共2分。)
(3)丁地即将经历冷锋过境,会带来大风天气;丁地正值春季,此时又受暖气团影响,空气和土壤较为干燥,大风天气易产生扬尘,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28.(1)A地是向斜。地壳运动使A地岩层向下弯曲。
(2)地壳运动使岩石发生断裂,形成断层,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
(3)当地壳相对稳定时,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后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形成河流阶地,随着地壳多次间歇性抬升,形成多级河流阶地。
29.(1)
(评分标准:冷锋、暖锋大致准确各2分,共4分;细节3分:倾角大小1分,仅E在雨区1分,B、C与锋线的相对位置1分。)
(2)日出前后或清晨。
原因:冷锋产生的降水导致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大气保温作用弱,夜晚气温不断降低,水汽遇冷凝结,形成大雾。
30.(1)河流含沙量;山麓地形地貌;沿岸风浪大小;等等。
(2)先进积后退积。早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由小到大,说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河流的搬运能力不断增强,为进积;后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由大变小,说明三角洲不断后退,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为退积。
(3)上游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挟带大量泥沙;在河床平坦开阔处,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沙洲;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沙洲凸显,沙洲将河流水道阻挡,致其分汊形成辫状河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