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六课 欢乐的少年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目 标 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合唱曲《叮铃铃》其中的一个声部,并唱出歌曲中变化音的效果。
教 材 分 析 歌曲《叮铃铃》 是一首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湖南民歌的素材作为本歌主导动机,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发自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扩充,采用了衬词加滑音的唱法和二声部的效果,烘托出一个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表现了牧童赶着羊群悠闲自得地歌唱着的情景。 这首歌曲对力度和速度变化及演唱方法要求较高,特别是前倚音和下滑音的使用,增强了歌曲的乡土气息和口语化特点。
重点 难点 重点: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辨别乐器的音色。 难点:用坚定自信的情感,唱出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达标意图 教学用具
复习演唱第五课歌曲。 二、学唱歌曲《叮铃铃》
学唱歌曲《叮铃铃》 学唱歌曲《叮铃铃》 复习演唱 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情绪。说说歌曲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具有浓郁湖南民歌的特点) 复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两段歌词,两种铃声,他们各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分小组练习演唱发声练习。 注意声音对比要清晰具有跳跃性。 66 ii 6 3∣66 ii 6 6∣ 6— 3—∣6— 3—∣ 听辨下面的旋律,说说他们的不同。 6 6 i 6 ∣ 5 65 3 —∣ 6 6 i 6 ∣ #5 65 3 —∣ 请学生试着跟老师的琴将不同的旋律唱一唱。 并在歌曲中找到#5视唱。 再次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标有前倚音和下滑音的地方,小声模唱。 跟着老师的琴视唱前8小节曲调。 请学生自学后面的曲调。 跟琴完整地演唱全歌曲调。 请学生视唱第二声部曲调。 分小组齐唱两个声部曲调。 分声部填唱歌词。 跟琴分小组分声部演唱歌曲。注意顿音、倚音、下滑音及渐强、减弱等。 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合唱曲《叮铃铃》其中的一个声部 唱出歌曲中变化音的效果 多媒体
三、小结 14.按照教材上的伴奏曲谱,为歌曲伴奏。 15.有感情地表演歌曲。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唱出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自在的歌唱着,幸福地生活着。
用坚定自信的情感,唱出歌曲的风格特点 多媒体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