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3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游泳的起源虽无法考证,但我们可以略为窥探。在战国时代,游泳运动( )。《论语》
中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记述,大意为鲁人沂水游泳后迎风歌唱。有的史料记
载,在一些地方,婴儿刚降世,便需要学习游泳的技能。那远古时候,人们怎样渡过宽阔的
河流呢?据《事物纪原》记载显示:“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第一位华夏有文字记载、可
以考证的祖先,人们把抓着葫芦过河这种创举算在他的身上,按照古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情
结来看,倒也是( )的。“匏”,就是葫芦之类的飘浮工具,《庄子》中有载,“今子有五
石之匏,何不虑以为樽而浮于江湖”,说明当时这样的“装备”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了。
类似于这种借简易的“救生圈”泅渡,在急流之中是行不通的,环境是促使人们提高游
泳能力的一个条件,在中国,水网( ),仅《水经注》记载的大小水道应有一千二百余
条,我们的老祖宗学习游泳的环境可谓是得天独厚。
(取材于煮酒君《中国古代的游泳运动》)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崭露头角 无可厚非 交错
B.蔚然成风 无可厚非 密布
C.蔚然成风 毋庸置疑 交错
D.崭露头角 毋庸置疑 密布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据《事物纪原》记载:“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第一
位祖先
B.据《事物纪原》记载:“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第一位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
的祖先
C.据《事物纪原》记载显示:“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
第一位祖先
D.据《事物纪原》记载显示:“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第一位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
考证的祖先
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选自《论语·先进》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起畅谈理想的情
形。
B.“燧人以匏济水”中的“匏”和苏轼在《赤壁赋》中的“举匏樽以相属”的“匏”不
是同一种器物。
C.《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春秋末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 33
篇。
D.《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著作。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
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二、(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
材料一:
老字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商业文化、历代相传的手艺之外,更
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留下的宝贵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产品的文化价值更
加突出,也利于老字号走向世界。
语文试卷第 1 页 共 9 页
中外的老字号的发展水平差异非常大,国外的百年品牌比如可口可乐、雀巢、奔驰、宝洁
等,非但不老朽还很青春时尚。而一听说中国的老字号,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块乌漆漆的牌匾,
上面写着“百年老店”。而那些蜂拥而至消费的人群中,大部分是第一次体验的外地游客。北
京稻香村是非常大众化的糕点品牌,与之相比,日本的糕点品牌虎屋已有 500 年历史,却成
了糕点里的艺术品。韩国央行曾发布报告称,全世界创业 200 年以上的企业共 5586 家,日本
多达 3146 家,占了近 60%,而中国 200 年以上的企业屈指可数。陈李济、张小泉、荣宝斋、
玉堂酱园、六味斋、广德楼剧院……我们对这些名字越来越陌生。
(摘编自《沉睡的“老字号”,到了苏醒的时候》)
材料二:
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有 1128 家对其中 851 家进行样本分析
①平均“年龄”142 岁
②分布广泛,多数聚集在沿海及内陆经济较发达地区,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
③大型企业主要分布在食品加工及制造业
④国有企业占一半以上
⑤人员素质偏低:企业员工本科以上文化水平的占 10.18%,专业技术水平高级职称占总数
的 4.28%,中级职称占 9.02%
⑥开展网络营销、涉足电子商务的达到总数的 50%
⑦企业的文化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参与调查的老字号品牌列入国家级、省市县级文物保护项
目的 55 个,占 6.46%。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 324 家企业,占调查总数的 40.5%,
⑧经济效益总体向好
(摘编自《老字号发展报告》)
材料三:
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老字号发展至今,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激烈竞争,如果还是观念陈旧、
故步自封,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受到市场冷遇。
诞生于清末的北京稻香村是著名的糕点品牌。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
和电商的崛起,曾经引领市场、一呼百应的热销场景难以再现了。北京稻香村营销部的一位
负责人介绍,稻香村正在借鉴当下一些时髦“网红”食品的营销理念,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
目前来看效果明显。
“除了营销创新外,我们还与电商合作,尝试在线上首发、线下跟进的全渠道销售。”该
负责人说,他们希望稻香村产品能够在社交网络上形成话题和良好口碑,让人们看到稻香村
也有青春、“卖萌”的一面,从而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六月初的一个周日,北京吴裕泰前门店门外,购买“吴裕泰冰激凌”的顾客排起长长的
队伍。“我们店每天卖出的冰激凌大约有一千六七百支。”店长付代娣说。据介绍,吴裕泰自
2009 年起先后开发出茶冰激凌、茶冰饮、茶蛋糕等衍生产品,得到了顾客的喜爱。
药品分类、扫描装箱,从包装到入库全流程都由智能化机器自动完成…国药集团同济堂
(贵州)制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极具“科技感”,完全超出了人们对老字号企业生产方式的
认知。“我们的智能机器人每小时可抓取 1000 到 2000 件左右药品,既解放了人力节省了物力,
又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济堂生产部经理游创文介绍说。近年来,同济堂不断加大研发
力度,截至目前,已申请专利 36 项,获得了市场认可。
除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外,老字号机制体制的革新是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基础。运营
机制活了,资金、人才、产业链等要素才能全盘皆活。同时老字号在企业转型、改制等方面
也应有所作为,全聚德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企业转型改制为老字号带来了充裕的资金
和科学的管理机制,夯实了企业基础。
(摘编自《守正创新,老字号演绎新传奇》)
语文试卷第 2 页 共 9 页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字号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具有巨大的价值,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老字号利用其文化
价值更易于走向世界。
B. 材料二中,进行样本分析的 851 家中华老字号,虽然分布广泛,但只有少数分布在内地的
贫困地区。
C.材料二显示,中华老字号企业的文化保护意识日渐增强,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
约占调查总数的四成。
D.中国的老字号虽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但发展至今,企业观念陈旧,受到了市场冷遇,
难免被时代抛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韩国央行发布的报告中,日本 200 年以上的老字号数量占全球一半多,而中国 200 年以
上的老字号所占比重比较低。
B.从材料二中的样本分析结果来看,851 家中华老字号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专业技术
水平高级职称人数占比低。
C.智能机器人已在所有中华老字号企业的生产流程中代替人工,这一现象确实超出了人们对
老字号企业生产方式的认知。
D.中国某些老字号缺乏青春时尚元素,给人的感觉很老朽,蜂拥而至消费的人群中,多数为
第一次体验的外地游客。
6.我国老字号应对挑战所采取的创新发展措施,结合全文分析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要求( )
A.营销创新 B.店铺名称创新
C.产品创新 D.机制体制革新
三、(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义安,
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
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
“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
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虛,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况赏赍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
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
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
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
有是事。”贞观七年,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
等勿复言”。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
轨杖杀之。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
徵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
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上赐玺书嘉纳之,寻
语文试卷第 3 页 共 9 页
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
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
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
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①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
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勣得
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②
引为.洗马。征见秦王
③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 答曰:
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
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
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
人悦服。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列传》)
【注】①魏公:李密。②隐太子;指李建成。③秦王:指李世民。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来营缮微.多 微:渐渐
B.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 属:嘱托
C.今秋大稔. 稔:庄稼成熟
D. 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图:谋划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社稷未安邪 忽魂悸以.魄动
B.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他植者则.不然
D.隐太子引为.洗马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
命有所归也/
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
命有所归也/
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
命有所归也/
D.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
命有所归也/
10.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下面不能体现唐太宗做到这
一点的一项是
A.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语文试卷第 4 页 共 9 页
B.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C.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D.王器其直,无恨意。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只要天下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帝王心中怀有对天地的诚心敬意,没有必
要一定要去泰山封禅。
B.魏征认为,不计其数的赏赐未免让远人产生厌倦心理,连续多年地免除赋税也不能补
偿百姓的辛劳付出。
C.魏征给李勣写了一封信,劝说李勣归附于唐。他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
二是李勣处在必争之地,处境十分危险。李勣得信后听从了魏征的意见。
D.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权力斗争中,李建成遭到失败。李世民责备魏征事前挑拨他们弟
兄的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听从自己的意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17 分)
四、(25 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3分)
(2)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4分)
13.魏征不但敢于直言进谏,而且富有远见,请根据第二段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他有远见的
事情。(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按要求作答。(9 分)
【双调】殿前欢·客中
张可久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
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客中”是本曲的题目,交代了创作背景,概括曲子主要内容,是解读作品的关键。
B.起首“望”字有希望自己得到重用之意,更有表明距离朝廷遥远,可望不可即之意。
C.“行路艰难”既写出客中行路的艰辛,又道出人生求取功名之路的不易,一语双关。
D.结尾写作者历尽“千山风雪”的辛苦奔波,终于获得“半纸”功名,感情由悲转喜。
(2)元代散曲里的“鼎足对”是三句形成的对仗。因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
足并立,故称“鼎足对”。请结合作品,指出相关句子,并对这些诗句进行赏析。(4
分)
(3)请概括这首元曲中存在哪些矛盾?(2 分)
15、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一个人在病痛忧伤时,常常会呼叫自己的父母。司马迁在《屈原列传》用“ ,
未尝不呼父母也”两句描述了这种情况。
(2)《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不沾染污浊的句子是:不获世之滋垢, 。
(3) ,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语文试卷第 5 页 共 9 页
(4)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
(5)《过秦论》中,“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两句形象地描述了秦国没
有任何消耗就把九国军队陷入困境之中。
(6)《过秦论》的主旨句是“ ”。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20 题。
人生树下
王开岭
①“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经·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
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
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
里”的代称。
②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
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
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
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大片树荫。这是祖辈赠
与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③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逢
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钩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
迁,“老家”便没了。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 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
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
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
④这样的树,犹若亲属。
⑤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裹.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
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
都是好食材。
⑥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彩.奕.奕.的老树。民谣中唱,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
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
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
⑦游同里古镇,听到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
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
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
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
一样耳.鬓.厮.摩.,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⑧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
⑨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外,没有了供树根深入的大地,
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这个时代,可稳定传续的东西越来越少,“不动产”越来越少,“祖
语文试卷第 6 页 共 9 页
宗”的符号和痕迹越来越少。“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曝于烈日下。
⑩我们的家什、器皿、陈设,包括果.蔬.稻.粟.,几乎无一源于自产和自制。我们的双手不
再沾染泥土,我们不再是播种者,不再是采摘者,我们最大的身份是购买者,是终端消费
者,我们彻底“脱农”了。不仅如此,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
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劳作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
四季和年轮的辨识……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幅席、一具竹榻.。
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透过玻璃扫视它们。它们身上,
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
那年去贵州,走到从江县的月亮山,遇一苗寨,叫岜沙,即苗语“草木茂盛”。据
说这支部落是蚩尤的后代。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林子可真密啊!那些人、房子、生活,
全是躲在翠绿里的。你才醒悟了森林的“森”字,那“木”真是密密匝匝、层层叠叠,难
以落脚。
恐怕再没有比岜沙人更膜.拜.树的族群了,男子蓄起直直的发髻,象征山上的树干,
而身上的粗布青衣,模仿树皮。树,是岜沙人的神。他们尊崇树的能量和美德。在岜沙,
凡重大活动和节庆仪式皆在林中进行,祈.愿、盟誓、婚约的“证人”是大树,大伙有了心
事,也去向大树倾诉。按俗约,盗木者除了退赃,还要罚 120 斤米、120 斤酒、120 斤肉,
求族人谅恕。
最触动我的,是岜沙人的葬礼。一个婴儿降生时,村民会替他裁一棵树苗,祈祝他
像它一样茁壮、正直、坚韧;待他年迈去世,家人就找到那棵树,凿空做棺,去密林深处
下葬,不设坟头、不立墓碑,最后,在平填好的新土上,埋下一棵小树苗,预示生命再次
启程,也象征灵魂的回家之桥。
他们是大森林的孩子。森林里诞.生,森林里消失。
“我们都认得哪棵树是自己的祖先。”岜沙人说。
有一棵树,将陪伴一个人出生、长大,直至死去。除了葱茏.,生命在世间不落任何
痕迹。这是我听过的关于人和树最好的故事。
那天,夕阳西下,听着山风和鸟鸣,我坐在岜沙的石头上,心想——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都应有一棵关系亲密的树。至少一棵。
(选自《古典之殇》,有删节)
16. 下列选项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葱茏.(lǒng) 俯瞰.(kàn) 果蔬稻粟.(lì) 诞生
B. 竹榻.(tà) 祈.愿( qǐ) 神彩奕奕 殷实
C. 桑梓.(zǐ) 窸窸窣.窣(suō) 耳鬓厮摩 裹腹
D. 耄耋.(dié) 契.约(qì) 折朵撷.果(xié) 膜拜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标题“人生树下”既点明了文章所写内容——树与人生,又提示了全文所用的手法——象
征。
B.“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一句中的引号起强调作用,以此突出家园与树
语文试卷第 7 页 共 9 页
密不可分。
C.“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树”一句表达的不是作者对香樟树的喜爱,而是对女儿美好人
生的祝福期盼。
D.为了表达对树的敬意、感恩,作者行文时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也列举了很多事例。
E.文章虽然把人生与树犹若亲属的种种亲昵叙写的丰满、细腻,其用意还是在于表达“我们
成了路人”的哀痛。
18.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语句。(5 分)
19.文章写岜沙苗寨见闻的内容是否多余?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4 分)
20.文章第 段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请探究“我们成了
路人”所蕴含的情感(6 分)
六、(10 分)
21.依次对应文中横线处的人物,最恰当的项是( )(3分)
大观园的姐妹们美丽聪明、气质高雅,但其诗文素养与个性却各有特色。她们写的
诗就如同曹雪芹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一样,即便不加署名,也知道是谁写的。______恪守
礼教、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______孤高自许、多愁善感,其
诗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致;______性格大度、潇洒风流,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
_____处事果决,精明能干,她写的诗则疏阔爽朗、高远简淡。从海棠诗社与菊花诗社
的吟咏中,可以读出她们各自的风格。第七十回,林黛玉作了一首《桃花行》,薛宝琴
说是自己写的,贾宝玉说:“我不信。这声调口气,迥乎不像。”
A. 林黛玉 薛宝钗 史湘云 贾探春
B. 薛宝钗 林黛玉 贾探春 史湘云
C. 薛宝钗 林黛玉 史湘云 贾探春
D. 史湘云 贾探春 林黛玉 薛宝钗
22.费孝通《乡土本色》中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下列选项不能全部反映乡土文
化的一项是( )(3分)
①安土重迁 ②克己复礼 ③ 一表三千里 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⑤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⑥日新月异 ⑦兄友弟恭 ⑧眉目传情
⑨人怕出名猪怕壮 ⑩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A.①③⑤⑨ B.②⑤⑦⑧ C.①④⑥⑨ D.②⑤⑧⑩
2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排序是 (4分)
从 叙 事 的 角 度 说 , 《 红 楼 梦 》 特 别 令 人 赞 叹 的 是 其 中 真 实 而 丰 满 的 细 节 描
写。 。
①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
②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③因为中国古代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元说书的矜奇尚异
④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
语文试卷第 8 页 共 9 页
⑤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信,而且内涵深刻
⑥而《红楼梦》则不然,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
七、(60 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整个世界仿佛进入到历史的三峡中漂流,前方仍可能是凛冽的冰河,是汹涌的
怒海,你我同在这一艘船上,无处可退,无人例外。2022 年的深冬,我们在回望中走向未来,
穿过一条时光隧道,一边踉跄前行,一边重振旗鼓,从未缺席。
“我在”是一个沉甸甸的字眼,因为它寄寓于每一个负重的存在之中。
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
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是对真相与正义的信念,是担当,是责任。
所谓“我在”,是“我还在”,是渡尽劫波人还在、爱还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结合你对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卷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