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游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绘画游戏”是人美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4册第二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条的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然后添画上各种具体的形象或抽象的几何图形。
本科教材意图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美术学习的游戏乐趣,尝试新的绘画表现方法。
由于器材资源限制,教师着重采用教师示范,让学生进行主题联想,及深入讨论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其中教师示范有效性,是本课重点是继续探索教师美术课堂上示范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这个课题研究时重点采取教师示范画,面向全体学生时,而进行的教师绘画过程完整示范及教师单独针对个别学生而进行有针对性示范等为主的辅助教学手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游戏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教学难点
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作品、相关美术资料、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
1、引课:向学生讲明线条是人类表现形象的方法,演示几种不同的线条(直线、曲线、折线等),让学生体会不同线条的不同感受。
2、引趣:(1)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过性完整示范,利用各种线条在黑板上确定的位置随意勾画,并告诉学生尽量画满,线条有疏有密并应用不同的线条。
(2)引导启发学生在画面中寻找像什么的地方(努力多找),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进行刻画,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二、探究发展
1、教师出示示范作品,组织学生欣赏,并要求学生从画面的构图、线条、色彩方面进行语言描述。
(1)构图:画面完整、饱满。
(2)线条:有变化、有疏密、有交叉并形成可疑形象。
(3)色彩:对比鲜艳,涂色均匀饱满。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的有想象力、形状巧妙
三、操作实践
1、作业要求
(1)在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交叉、疏密关系,并充分利用多种线条。
(2)利用自己画好的图形进行观察想象或同组之间相互补充想象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3)按自己的情趣涂色,注意饱满均匀。
2、教师辅导
(1)画面的构图是否饱满完整。
(2)线的疏密、交叉。
(3)添加内容的趣味性并针对性的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并示范
四、展示评价
1、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作品的意思,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按作业要求自评、互评。
3、谁在本课学习中表现最积极。
五、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欣赏其他大师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