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第一届世博会的召开是英国________成果的展现。
工业革命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
——恩格斯《反杜林论》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生产力: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唯物史观
劳动力
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和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
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雏形) 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的概念
工业革命: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
工场手工业 大机器生产阶段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英国
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俄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一个前提五个条件:政治。资金、劳动力(“羊吃人”)、
原料、技术、市场。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资金
原料
劳动力
市场
技术
政治前提
√
√
√
√
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1、政治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英国)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农业资本家即新贵族),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虚;与此同时,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崔连《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2、英国农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原料)、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一)可能性
历史纵横
圈地运动
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的“圈地运动”。其中,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这种现象被形象地比喻为“羊吃人”。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资金
原料
劳动力
市场
技术
政体
√
√
√
√
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殖民掠夺的总值为10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加拿大】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三角贸易
3、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日不落帝国),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资金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
√
√
4、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
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于1660年,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
√
5、17 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一)可能性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政治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3.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4.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5.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厂手工业也不再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
(二)必要性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直接原因),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一)可能性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棉纺织业的革命(轻工业)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1840s)
织布
水力织布机(1785年)
纺纱
珍妮纺纱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
水力纺纱机(1769年阿克莱特)
骡机(1779年克伦普顿)
织布
飞梭(1733年)凯伊
只是工具不是机器
问题:阅读课本,为什么技术革新首先出现在纺织业中?
(1)原因:民众喜爱 → 价格上涨→获利丰厚→市场需求刺激棉纺织的发展,催生新的技术发明→推动了工业革命开始于纺织业(棉纺织业:新兴工业,受阻力较少最易进行工业革命)
(2)表现:
工业革命开始标志
首先兴起于英国(一枝独秀)然后传到法国和美国
(3)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手工工场和工厂
相同点 ①都是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生产组织形式
②都是以雇佣工人的劳动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
③都采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不同点 ①手工工场以手工操作为主,而工厂主要采用机器大生产(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②手工工场的雇佣工人往往在较分散的状态下进行生产,而工厂的工人则相对集中(工厂的特征是机器和工人的集中)。
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思考:工厂出现的原因及其特征?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2.能源动力领域(工厂需要动力)
思考: 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 工厂利用什么作为动力?有哪些不足?
动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等。
不足:提供的动力不稳定,工厂选址要求特殊、交通不便
1702年纽科门蒸汽机
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煤,采矿业)
不断改进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760s-1840s)
(1)蒸汽机的改进
(2)蒸汽机的影响:
①产生巨大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某一行业中的发明总是会鼓励人们进行相应的发明创造,以促进其他行业发展……新的绵纺机和蒸汽机要求增加铁、钢和煤的供应量,这一需求通过采矿和冶金术方面的一系列革新得到了满足……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③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美国人走在前列)。19世纪初,汽船(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火车(1814英国人史蒂芬孙,1825试车成功)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工业革命中的连锁反应
英国
法国
美国
日本
俄国
德国
3.完成标志: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4.工业革命的扩展(18C后期—19C中期)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美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主要在轻工业领域
技术发明多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结合
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扩展到其他欧美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进入蒸汽时代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相对减少,工业(轻工业)发挥重要作用
生产组织:(机器)工厂出现
生产关系: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
城市发展:推动了城市化浪潮(社会生活多样化)
国际关系格局:A.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东方从属于西方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城市发展:
(1)积极:
改善生活水平
丰富娱乐生活
提高文化水平
女性获得教育
人口明显增加
(2)消极:
贫富差距加大
犯罪率上升
破坏生态环境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20C初) 遍地开花
1.背景:一个前提五个条件政治、资金、劳动力、原料、技术、市场。
①政局: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②科技: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丹皮尔
两次工业革命的最大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2.表现
电力
内燃机
化工
旧产业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1886卡尔本茨)、飞机(1903美国莱特兄弟)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通过新技术改造的就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
主要在重工业领域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 明 者 工匠、技师 科学家、工程师
发明基础 生产实践的总结 自然科学成果
时 间 1765--19世纪中期英开始--法美结束(100年)
19世纪中期 德俄日开始 1870--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0多年
范 围 英国—法美—德俄日 同时开始于几国
重要标志 改良蒸汽机
-蒸汽时代 电力广泛应用
-电气时代
开始部门 棉纺织---轻工业 电力---重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③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德国、俄国
④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
②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接受近代科学理论指导
1.生产力: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9世纪末的美国纽约街头
(1)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最大的影响)
(2)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1)生产组织形式:
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即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工厂制度的发展,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金融寡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了独占现象,产生了垄断。因此,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叫帝国主义阶段,1870至今)
2.生产关系:
工厂制度的特点:
①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
②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
③工厂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经营管理者;
④工厂规模不大。
⑤严格纪律,细致分工。
垄断组织的特点:
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②依靠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③资本家不直接经营管理;
④规模大,大企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新型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自由党长期执政)。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尤其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3.社会阶级结构:
4.社会生活:
(1)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
(2)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3)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资本家发展的客观需求,榨取更多劳动力);
(4)女性社会地位提高,获得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5)人口增加明显。
(6)人们的平等、守时观念增强。(坐车,时钟)
17世纪中—19世纪中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较
5.世界市场: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如对中国: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
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亚非拉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市场和亚非
拉的殖民市场(沦为附庸)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消极影响
6、社会管理方面(社会问题)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呼唤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
——《受雇于曼彻斯特棉纺工厂的操作工人的精神和身体状况》
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科技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一)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甲午战前)
1、政治
(1)侵略:商品输出侵略为主,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进一步加深
(2)对抗:太平天国运动
2、经济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手工业和农业分离)
(2)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向西方学习停留在器物层面
(1)“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
(2)“中体西用”(奕 、李鸿章、张之洞,地主阶级洋务派)
(二)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
(1)侵略:
甲午战争—资本输出侵略为主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对抗:1898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经济
(1)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战后,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暂时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3、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到制度层面
(1)“君主立宪”(维新派)
(2)“民主共和”(革命派)
小结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Ⅰ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14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到1765年前)
商业资产阶级、金融资产阶级掌权
Ⅱ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765到1870年前)亚当·斯密
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Ⅲ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帝国主义时期)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1870-193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33至今
——凯恩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