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册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17 09:0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
15世纪的世界地图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相对孤立VS一个整体
局部视野VS世界视野
欧洲的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的第一个最明显的结果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整个地球的形状首次被了解和绘入地图。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带头从事海洋探险的西欧人进行的。 ——斯塔夫阿里诺斯《全球通史》(下册)第454-456页
——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求:
1、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
2、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3、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
全球性的流动
人口迁徙
物种交换
商品流通
世界帝国
大国兴替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流动
变动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流
1.人口迁移
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穆斯林,母亲是美国堪萨斯州的白人,他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生活在中国
(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1.人口迁移
(2)表现:
①新航路开辟后100年间,随着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
洲印第安人人口减少90%-95%。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②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印第安人减少,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
洲。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民族大熔炉)。
③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
欧亚→ 美洲 美洲 → 世界
植 物
动 物
微 生物
小麦、燕麦、大麦、 裸麦、橄榄、葡萄等
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烟草等
马、牛、猪、羊、鸡等
各种疾病和传染病病菌(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
2.物种交换
(1)原因:人口迁移促进了物种交换
(2)表现:
小龙虾等
——
P40思考点:全球物种大交换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玉米在16世纪的欧洲已很常见,但直到17世纪才成为欧洲人的食品。由于有了玉米,原本在17世纪下半期出现人口衰退的法国和意大利,到18世纪其人口开始回升。……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也大大增加了中国的粮食产量,对明清两代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另一方面,猪、马、牛、羊等牲畜被欧洲人引入美洲,为生活在美洲的人们提供了肉食、奶类、皮毛和畜力。老鼠也藏在船舱里飘洋过海到达美洲,影响了美洲原有的生态链。
积极: 消极:
(1)丰富食物结构 (1)伴随殖民侵略
(2)增加粮食产量 (2)破坏生态环境
(3)促进人口增长 (3)导致疫病的传播
(4)促进经济开发
(5)促进文明交融
对亚非拉破坏为主
——
1.原因: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2.表现
(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欧洲
南美
贵金属、蔗糖、烟草
(白人奴隶和印第安人,不是黑奴)
手工制品
(2)大西洋贸易
①欧美贸易
北美洲
南美洲
欧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②三角贸易
任务:【填表】新航路开辟后三大贸易区的基本情况
贸易区 行程 方向
商品
大西洋 出程
中程
归程
“三角贸易”
欧洲—非洲
纺织品、枪支、手工业品等
非洲—美洲
黑奴
美洲—欧洲
烟草、蔗糖等
“三角贸易”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利100%-300%。
中国澳门
欧洲
经印度果阿中转
生丝、瓷器
白银
生丝、瓷器
其中绝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
(3)葡萄牙
线路1:
中国澳门
日本
白银
生丝
其中绝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
(3)葡萄牙
线路2:
西班牙
中国生丝、丝绸、棉布、瓷器
墨西哥
白银
(菲律宾)马尼拉
白银
中国
西班牙
(4)太平洋贸易——西班牙
海路贸易 主导国 贸易双方及主要交换物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欧美贸易
三角贸易
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太平洋贸易
西欧
诸国
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手工制品(欧洲) 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南美)
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欧洲) 黑人(非洲)→奴隶(美洲)
葡萄牙
线路1:生丝、瓷器等(中国澳门)至印度果阿中转 白银(欧洲)→中国
线路2:生丝(中国)→澳门→白银(日本)→中国
西班牙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国)→马尼拉→白银(墨西哥)→马尼拉→中国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3、影响(对中国)
①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②有力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三、早期殖民扩张
1.背景:新航路开辟拉开了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
2.过程:
(1)葡萄牙:
①在亚洲:16世纪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
②在美洲:16世纪将巴西变为殖民地
(2)西班牙:
①在美洲: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②在亚洲: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3)荷英法: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教皇子午线”
教皇子午线
15—16世纪:西、葡时代
1493
1494
原因: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
含义:划定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1494年巴西部分地区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实质: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第一次瓜分全球殖民地
3.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1)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亚洲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2)新航路的开辟,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3)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北美洲
南美洲
欧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
纷纷出现
商品种类和流通量增加
商业强国崛起




地中海→大西洋沿岸
贵金属涌入西欧
货币贬值
封建领主地位下降
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资本主义加速发展
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贸易中心转移
物价上涨
投机活跃
43页思考点: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推动了世界历史的演变
①对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封建制度趋于瓦解,资
本主义加速发展
②对美非:被迫加入世界体系,传统社会遭到灭顶
之灾,客观上也加强了世界联系
③对亚洲:机遇和挑战并存,白银大量流入刺激了经济发
展,部分地区开始遭到殖民侵略
④对世界:人类历史开始了从孤立走向整体的趋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