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专题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自古以来,许多诗歌中都表现了将士们为国而战的豪情。《诗经·秦风·无衣》中的“______?与子同袍。______,修我戈矛,______”,抒发了慷慨赴战、同仇敌忾之情;高适《燕歌行》中的“相看白刃血纷纷,______”,表达了为国捐躯、不计个人私利之志;陆游《书愤》中的“______,______”,通过描述自己亲历的两场抗金战斗的场景,传达出收复失地的壮志。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抒发了游子思妇之愁:“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______?______?”
(3)李白《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传达出舍我其谁的自信和穷愁之境中的狂放不羁。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6.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过秦论》)
(2)《书》曰:“满招损,谦得益。”__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3)“月”是古代诗人最钟情的诗歌意象之一。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多次写到“月”,如“_______”,李商隐在《锦瑟》中写“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白在《将进酒》中写“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都是借助“月”这个意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4)对比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如《燕歌行》中将统帅与士卒作对比,“_______,_______”。如《书愤》中,陆游把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_______”,而到了晚年却“_______”。
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十二章》,反映“君子”“小人”不同价值取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成语“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原文说“致知在格物。______,______”。
(3)老子思想呈现鲜明的思辨色彩。“合抱之木,______;九层之台,______”,至今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4)表现手法的运用有助于抒发情感。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用夸张极言人生短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鱼龙潜跃水成文”,借典故表达书信不能往来的相思之苦;《秦风 无衣》用排比反复咏唱,“王于兴师,______,与子偕作”等句表达战士们慷慨赴敌的豪情;苏轼《江城子》
“_____,尘满面,______”,虚实结合,表达夫妻生离死别的伤痛。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1993年9月,《全球伦理宣言》在回顾了各种人为的冲突灾难之后,以孔子的八字名言“_____,_____”作为理论支持,提出了全人类都应当遵循的基本伦理要求:每个人都应受到符合人性的对待!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论语》中有大量语句至今仍能给人以启迪,如“见贤思齐焉,_____”,如“_____,任重而道远”。
(3)山川草木、自然风物,常触发古代文人深远的情思。在幽美空明的春江月色下,张若虚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思悼亡妻的隐约梦境中,苏轼感伤:“_____,明月夜,短松冈。”在对抗敌经历的回顾中,陆游感怀:“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背诵默写,完成第12题。(共10分)
12.选做10道小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10分,每空1分,出处见答题卡)
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④___________________,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⑥岂曰无衣?___________。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⑦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__。
⑧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⑨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⑩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_______________,惟有泪千行。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在以“青春拒绝躺平”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中,有同学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名句“ , ”,提醒大家无惧艰难、远离享乐,增强危机意识,树立报国之志。 ②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手法。李商隐《锦瑟》中“ , ”,借庄子和望帝的 典故表达了惆怅和哀怨;陆游《书愤》中“ ,镜中衰鬓已先斑”,化用檀道济的典故来 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③古诗文中的很多名句,读来令人无限感慨。如《屈原列传》中“不获世之滋垢, ”;《燕歌行》中“相看白刃血纷纷, !”
④爱民恤民,方可国运昌盛。秦始皇却“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导致民怨沸腾,身死国灭。
默写专题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自古以来,许多诗歌中都表现了将士们为国而战的豪情。《诗经·秦风·无衣》中的“______?与子同袍。______,修我戈矛,______”,抒发了慷慨赴战、同仇敌忾之情;高适《燕歌行》中的“相看白刃血纷纷,______”,表达了为国捐躯、不计个人私利之志;陆游《书愤》中的“______,______”,通过描述自己亲历的两场抗金战斗的场景,传达出收复失地的壮志。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抒发了游子思妇之愁:“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______?______?”
(3)李白《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传达出舍我其谁的自信和穷愁之境中的狂放不羁。
【答案】 ①. 岂曰无衣 ②. 王于兴师 ③. 与子同仇 ④. 死节从来岂顾勋 ⑤. 楼船夜雪瓜洲渡 ⑥. 铁马秋风大散关 ⑦. 谁家今夜扁舟子 ⑧. 何处相思明月楼 ⑨. 天生我材必有用 ⑩. 千金散尽还复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岂,勋,材。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6.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过秦论》)
(2)《书》曰:“满招损,谦得益。”__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五代史伶官传序》)
(3)“月”是古代诗人最钟情的诗歌意象之一。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多次写到“月”,如“_______”,李商隐在《锦瑟》中写“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白在《将进酒》中写“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都是借助“月”这个意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
(4)对比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如《燕歌行》中将统帅与士卒作对比,“_______,_______”。如《书愤》中,陆游把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_______”,而到了晚年却“_______”。
【答案】 ①.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 忧劳可以兴国 ③. 逸豫可以亡身 ④. 海上明月共潮生(何处春江无月明、皎皎空中孤月轮 或诗中其他有月的诗句) ⑤. 沧海月明珠有泪 ⑥. 莫使金樽空对月 ⑦. 战士军前半死生 ⑧. 美人帐下犹歌舞 ⑨. 中原北望气如山 ⑩. 镜中衰鬓已先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施、攻、逸豫、皎、轮、沧、樽、犹、艰、衰鬓、已、斑。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十二章》,反映“君子”“小人”不同价值取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成语“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原文说“致知在格物。______,______”。
(3)老子思想呈现鲜明的思辨色彩。“合抱之木,______;九层之台,______”,至今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4)表现手法的运用有助于抒发情感。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用夸张极言人生短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鱼龙潜跃水成文”,借典故表达书信不能往来的相思之苦;《秦风 无衣》用排比反复咏唱,“王于兴师,______,与子偕作”等句表达战士们慷慨赴敌的豪情;苏轼《江城子》
“_____,尘满面,______”,虚实结合,表达夫妻生离死别的伤痛。
【答案】 ①. 君子喻于义 ②. 小人喻于利 ③. 格物而后知至 ④. 知至而后意诚 ⑤. 生于毫末 ⑥. 起于累土 ⑦.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⑧. 朝如青丝暮成雪 ⑨. 鸿雁长飞光不度 ⑩. 修我矛戟 . 纵使相逢应不识 . 鬓如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至”“鸿”“雁”“度”“戟”“鬓”。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1993年9月,《全球伦理宣言》在回顾了各种人为的冲突灾难之后,以孔子的八字名言“_____,_____”作为理论支持,提出了全人类都应当遵循的基本伦理要求:每个人都应受到符合人性的对待!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论语》中有大量语句至今仍能给人以启迪,如“见贤思齐焉,_____”,如“_____,任重而道远”。
(3)山川草木、自然风物,常触发古代文人深远的情思。在幽美空明的春江月色下,张若虚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在思悼亡妻的隐约梦境中,苏轼感伤:“_____,明月夜,短松冈。”在对抗敌经历的回顾中,陆游感怀:“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
【答案】 ①. 己所不欲 ②. 勿施于人 ③.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 士不可以不弘毅 ⑤. 江月年年望相似 ⑥. 料得年年肠断处 ⑦. 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施”“省”“弘”“肠”“散”。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背诵默写,完成第12题。(共10分)
12.选做10道小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10分,每空1分,出处见答题卡)
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④___________________,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⑥岂曰无衣?___________。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⑦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__。
⑧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⑨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⑩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_______________,惟有泪千行。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
【解答】故答案为:
(1)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重点字:兽)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重点字:德)
(3)焚百家之言(重点字:焚)
(4)信而见疑(重点字:疑)
(5)逸豫可以亡身(重点字:豫)
(6)与子同袍(重点字:袍)
(7)落月摇情满江树(重点字:摇)
(8)莫使金樽空对月(重点字:樽)
(9)沧海月明珠有泪(重点字:沧)
(10)相顾无言(重点字:顾)
(11)铁马秋风大散关(重点字:散)
【点评】《春江花月夜》名句辑录: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5)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①在以“青春拒绝躺平”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中,有同学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名句“ , ”,提醒大家无惧艰难、远离享乐,增强危机意识,树立报国之志。 ②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手法。李商隐《锦瑟》中“ , ”,借庄子和望帝的 典故表达了惆怅和哀怨;陆游《书愤》中“ ,镜中衰鬓已先斑”,化用檀道济的典故来 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③古诗文中的很多名句,读来令人无限感慨。如《屈原列传》中“不获世之滋垢, ”;《燕歌行》中“相看白刃血纷纷, !”
④爱民恤民,方可国运昌盛。秦始皇却“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导致民怨沸腾,身死国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要确定访谈的人物,在熟读名著的基础上,对人物的经历、性格、精神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设计访谈的内容,注意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不可随意发挥。比如选择《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桑迪亚哥,可以围绕他在与鲨鱼搏斗中始终高昂的热情与激情的“硬汉”精神来设计对话。也可以选择《复活》中的玛丝洛娃、《百年孤独》中的乌尔苏拉、《大卫 科波菲尔》中的米考伯等,抓取他们令人感动的坚韧、乐观等品性,学生可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示例:我选择《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
主持人:您捕捉到了大马林鱼,但最终被鲨鱼吃掉,只剩一副骨架,您认为这是失败了吗?
桑迪亚哥:不,我不认为是失败。虽然与鲨鱼经过几轮的殊死搏斗最终也没能保全大马林鱼,结果不令人满意,但我完成了“生来要干”的使命,我是胜利者。
【点评】“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