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部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部分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7 00:4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阅读专题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①
韦应物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②旧,了此物我情。
【注】①上人:唐人称僧人为上人。②道门:佛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句将嘉陵江水跟大禹治水传说结合起来,赋予其神奇的色彩,气势雄伟。
B.三、四两句写作者夜宿山门店却因水声喧闹而难以成眠,自然引出对禅理的阐发。
C.五、六句陈述自然现象,意在借水石的清静无声暗示深上人淡泊名利的品德追求。
D.“雷转空山惊”照应了“泄”“喧”等词语,“雷”字使声音具体化,有感染力。
16.前人认为这首诗“淡而有味”,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 16题。
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
戴复古
胸次诗书一派清,学如耕稼到秋成。
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
叶落花开关气数,山长水远是功名。
摩挲老眼看新贵,九鼎鸿毛孰重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酬和赠答诗,诗人用友人张敏则赠诗之韵写成,然后回赠给他。
B.叶落花开自有其客观规律,人生的功名之路正如山水迢远,漫长而曲折。
C.“摩挲老眼”传祌地写出了诗人对新贵的不屑,以及对自身年老的感伤。
D.九鼎本为重,鸿毛本为轻,但诗人却对此发出了疑问,表达出批判之意。
16.诗歌前两联对我们读书做学问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上湖南崔中丞①
戎昱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注】崔中丞,即崔。崔时任湖南军政长官,戎显此时来到湖南,做崔瑾的幕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泥岂合得相亲"以反问的语气表明了自己和崔中丞地位悬殊。
B. 颔联“举世尽嫌”和“唯君不弃”形成对比,重在讽刺世人不识贤才。
C.颈联化用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委婉含蓄,为尾联直抒胸臆张本。
D.本诗前两联侧重写崔,后两联多写己,前后映照,使整首诗结构浑成。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注】。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 三农:一年中的三次农忙,即春耕、夏耘、秋收。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开篇写山色昏暗,浓云密布,气温骤降;这种布景设色,奠定了全词感伤的基调。
B."数枝幽艳湿啼红"写出气候特征对花色彩的影响,且用拟人手法勾勒出花的情态。
C.词的下片勾勒出一幅冒雨耕作图,描绘了广大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动场景。
D.这首词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意境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来抒情寄意。
16.面对“天寒雨意浓”的天气,这首词写了哪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态度?(6分)
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15 16题。
江城子 蔡珪
王温季自北都归,过余三河[注],坐中赋此。
鹊声迎客到庭除。问谁欤?故人车。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东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
[注]三河:在今河北,词人在此任主簿,本词作于此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尘色半征裙” 一句中的“半”字,形象地说明灰尘之多,主客相见之不易。
B.上片写待客之酒宴,虽只写款待仆人与马匹,也可看出主客之间深挚的情谊。
C.下片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仲春图:杏树匝匝,杏花如雪,一湖春水映入眼帘。
D.末尾三句写希望故人归家后问一下家乡的朋友是否因为思念自己而酒醉轻狂。
16.本词中,作者的情感可谓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摸鱼儿·送王子文知太平州
李昴英
怪朝来、片红初瘦,半分春事风雨。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①难驻。芳草渡,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语。无端杜宇。报采石矶②头,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
阳关唱,画鹢徘徊东渚。相逢知又何处。摩挲老剑雄心在,对酒细评今古。君此去,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长生寿母。更稳步安舆,三槐堂③上,好看彩衣舞④。
[注]①有脚阳春,对施行德政的官吏的颂词,意思是其所到之处,如阳春般温暖,造福百姓。②采石矶,位于江防重地太平州牛渚山北部,突入长江中。③三槐堂,泛指高官之宅第。④彩衣舞,老莱子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婴儿嬉戏状逗父母高兴,后用来指孝养父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责怪春风春雨,摧残百花,与李清照的“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的感情一致。
B.采石矶头惊涛骇浪、满目寒色需阳春守护,喻指友人调任之地形势险恶,需他担当重任。
C.在饯别的酒席上,二人同抒壮怀,抚摸老剑抚慰平生志向,评古论今,心系社稷安危。
D.上片借景传情,写惜别之意;下片的临别勉励,情中有境,豪壮高远并且富有画面感。
16.作为一首送别词,最后以为王子文的母亲祝寿收束全词,后人对此褒贬不一。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6分)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①
韦应物
万木丛云出香阁,西连碧涧竹林园②。
高斋犹宿远山曙,微霰下庭寒雀喧。
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③萧疏空掩门。
时忆故交那得见,晓排阊阖④奉明恩。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免职闲居沣水善福寺时。精舍,出家人修炼的场所。②竹林园:指竹林精舍,泛指佛教寺院。③生事: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务。④阊阖:宫门,借指朝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选取“万木”“丛云” “碧涧” 等景物,描绘出竹林精舍周边清静幽深的美好环境。
B.颔联紧承上联,诗人从视听角度写高斋犹宿、庭院雀鸣等内容,衬托淡泊从容的悟道之心。
C.颈联“生事萧疏空掩门”中“萧疏”和“空”,抒发尘世萧条、终日无所事事的无奈之感。
D.纵观全诗,诗人将画意、深情与禅理有机结合,做到了以诗绘画,以画传情,以情表理。
16.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古诗阅读专题
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①
韦应物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②旧,了此物我情。
【注】①上人:唐人称僧人为上人。②道门:佛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句将嘉陵江水跟大禹治水传说结合起来,赋予其神奇的色彩,气势雄伟。
B.三、四两句写作者夜宿山门店却因水声喧闹而难以成眠,自然引出对禅理的阐发。
C.五、六句陈述自然现象,意在借水石的清静无声暗示深上人淡泊名利的品德追求。
D.“雷转空山惊”照应了“泄”“喧”等词语,“雷”字使声音具体化,有感染力。
16.前人认为这首诗“淡而有味”,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C(“意在借水石的清静无声暗示深上人淡泊名利的品德追求”错。)
16.(6分)①用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特定的人生感悟,充满理趣;②由平常习见的自然现象,参悟动静相依、有无相生之理,富含禅趣;③借平淡无奇的问询,有意将问题抛给老友,极具情趣。
(每个要点2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 16题。
静斋张敏则舍人赠诗因用其韵为酬
戴复古
胸次诗书一派清,学如耕稼到秋成。
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
叶落花开关气数,山长水远是功名。
摩挲老眼看新贵,九鼎鸿毛孰重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酬和赠答诗,诗人用友人张敏则赠诗之韵写成,然后回赠给他。
B.叶落花开自有其客观规律,人生的功名之路正如山水迢远,漫长而曲折。
C.“摩挲老眼”传祌地写出了诗人对新贵的不屑,以及对自身年老的感伤。
D.九鼎本为重,鸿毛本为轻,但诗人却对此发出了疑问,表达出批判之意。
16.诗歌前两联对我们读书做学问有哪些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15. C [解析]“对自身年老的感伤”不当。
16.①“胸次诗书一派清”告诉我们胸有诗书,才会保持内心清明。②做学问犹如耕种,启示我们要勤奋、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③“十年闭户存吾道,万事无心逐世情”强调做学问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自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上湖南崔中丞①
戎昱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注】崔中丞,即崔。崔时任湖南军政长官,戎显此时来到湖南,做崔瑾的幕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泥岂合得相亲"以反问的语气表明了自己和崔中丞地位悬殊。
B. 颔联“举世尽嫌”和“唯君不弃”形成对比,重在讽刺世人不识贤才。
C.颈联化用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委婉含蓄,为尾联直抒胸臆张本。
D.本诗前两联侧重写崔,后两联多写己,前后映照,使整首诗结构浑成。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二)(9分)
15.(3分)B("重在讽刺世人不识贤才"错)
16.(6分)①对崔中丞的仰慕。以“山上青松”喻崔中丞,以“陌上尘”喻自己,字里行间充满
了仰慕之情;②对崔中丞的感激。颔联写崔中丞在“举世尽嫌”时赏识自己,后两联写自己轻千金、重然诺,表达了对崔中丞知遇之恩的感激;③对才华的自信。诗人以“良马”“卧龙”自喻,流露出自信之情。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山东省滨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注】。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 三农:一年中的三次农忙,即春耕、夏耘、秋收。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开篇写山色昏暗,浓云密布,气温骤降;这种布景设色,奠定了全词感伤的基调。
B."数枝幽艳湿啼红"写出气候特征对花色彩的影响,且用拟人手法勾勒出花的情态。
C.词的下片勾勒出一幅冒雨耕作图,描绘了广大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动场景。
D.这首词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意境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来抒情寄意。
16.面对“天寒雨意浓”的天气,这首词写了哪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态度?(6分)
15.A 解析:"奠定了全词感伤的基调"错。
16.①惜花之人因为风风雨雨摧残美丽的花朵而惆怅满怀;(1分)而农民则冒雨春耕,祈求
雨水越多越好,盼望丰年。(1分)②作者对惜花惆怅之人进行规劝,(2分)在春耕场景描绘中写出对丰收的祈求和愿望,体现了词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与同情(2分)。(本题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15 16题。
江城子 蔡珪
王温季自北都归,过余三河[注],坐中赋此。
鹊声迎客到庭除。问谁欤?故人车。千里归来,尘色半征裾。珍重主人留客意,奴白饭,马青刍。东城入眼杏千株,雪模糊,俯平湖。与子花间,随分倒金壶。归报东垣诗社友,曾念我,醉狂无?
[注]三河:在今河北,词人在此任主簿,本词作于此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尘色半征裙” 一句中的“半”字,形象地说明灰尘之多,主客相见之不易。
B.上片写待客之酒宴,虽只写款待仆人与马匹,也可看出主客之间深挚的情谊。
C.下片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仲春图:杏树匝匝,杏花如雪,一湖春水映入眼帘。
D.末尾三句写希望故人归家后问一下家乡的朋友是否因为思念自己而酒醉轻狂。
16.本词中,作者的情感可谓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二)诗歌鉴赏(9分)
15.D
16.(6分)开篇以“鹊声”写出作者因客至而产生的喜悦,见客后发现他征尘沾满身,喜之余又有一些惊;宴客时用招待奴马侧面烘托作者的殷勤与盛情;下片不继续写待客,却以铺写景物开端,暗示待客之盛情;接着又继续写主客开怀畅饮,相欢之意溢于言表;最后笔势陡转,由留客之乐,转为别去之念。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摸鱼儿·送王子文知太平州
李昴英
怪朝来、片红初瘦,半分春事风雨。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①难驻。芳草渡,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语。无端杜宇。报采石矶②头,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
阳关唱,画鹢徘徊东渚。相逢知又何处。摩挲老剑雄心在,对酒细评今古。君此去,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长生寿母。更稳步安舆,三槐堂③上,好看彩衣舞④。
[注]①有脚阳春,对施行德政的官吏的颂词,意思是其所到之处,如阳春般温暖,造福百姓。②采石矶,位于江防重地太平州牛渚山北部,突入长江中。③三槐堂,泛指高官之宅第。④彩衣舞,老莱子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婴儿嬉戏状逗父母高兴,后用来指孝养父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责怪春风春雨,摧残百花,与李清照的“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的感情一致。
B.采石矶头惊涛骇浪、满目寒色需阳春守护,喻指友人调任之地形势险恶,需他担当重任。
C.在饯别的酒席上,二人同抒壮怀,抚摸老剑抚慰平生志向,评古论今,心系社稷安危。
D.上片借景传情,写惜别之意;下片的临别勉励,情中有境,豪壮高远并且富有画面感。
16.作为一首送别词,最后以为王子文的母亲祝寿收束全词,后人对此褒贬不一。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A( “责怪” “感情一致”错)
16.参考示例一:结尾出语俗套、格调不高。①结尾祝寿语皆是献寿的俗套谀词,并无新意,且与前文内容联系不紧密。②本词前文从离别之伤过渡为对友人建功立业、匡扶社稷的勉励,境界高远,格调高昂;而最后三句写个人私情,格调较低。
参考示例二:结尾内容丰富,情感真切。①结尾用典,不仅为王子文之母祝寿,还有对友人孝亲的赞美及得到升迁的祝愿,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②结尾描绘了和睦温馨的画面,使诗歌既有建功立业的豪壮,也有温暖真情,更显情谊深厚。(6分。每点3分,其他角度亦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①
韦应物
万木丛云出香阁,西连碧涧竹林园②。
高斋犹宿远山曙,微霰下庭寒雀喧。
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③萧疏空掩门。
时忆故交那得见,晓排阊阖④奉明恩。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免职闲居沣水善福寺时。精舍,出家人修炼的场所。②竹林园:指竹林精舍,泛指佛教寺院。③生事: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务。④阊阖:宫门,借指朝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选取“万木”“丛云” “碧涧” 等景物,描绘出竹林精舍周边清静幽深的美好环境。
B.颔联紧承上联,诗人从视听角度写高斋犹宿、庭院雀鸣等内容,衬托淡泊从容的悟道之心。
C.颈联“生事萧疏空掩门”中“萧疏”和“空”,抒发尘世萧条、终日无所事事的无奈之感。
D.纵观全诗,诗人将画意、深情与禅理有机结合,做到了以诗绘画,以画传情,以情表理。
16.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15.(3 分)C(“抒发尘世萧条、终日无所事事的无奈之感”错)
16.①意为经常想念你们却不能跟你们相见,想象着你们早晨推开宫门接受明主的恩惠。②表 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之情。③同时透露出对朋友仕途顺利的羡慕之意。(或“对 重返仕途的希冀”)(6 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