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选修)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选修)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17 09:15:32

文档简介

如皋市2022-2023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历史试题(选修)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孔子提出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当时这些主张
A. 形成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B. 掀起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
C. 培育了自强不息的高尚精神境界 D. 体现了崇德向善的积极社会风尚
2.据《隋书》记载:中央以前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 受诏赴任……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一记载反映 出当时
A. 中央加强了对官吏的管理 B. 坚持德才兼备的考核原则
C. 科举制扩大了用人的范围 D. 巡视监察制度正不断完善
3. 宋仁宗时期规定:佃户“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到南宋时,法令规定:“凡典卖田宅,听其离业,毋就租以充客户”。这些规定表明宋代
A. 土地买卖成为了普遍现象 B. 城市自由雇佣劳动力得到保证
C. 政府适当放松了社会控制 D. 农民遭受剥削的境况得以改变
4. 下图是某朝的县试(最低一级的科举考试)考试内容和场次简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考试内容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第一道考题出自“四书” 第二道考题细分为两道: 一、同样出自“四书” 二、要求写一首五言诗 一道出自“四书” 一道出自 “五经” 一道诗题 一道“四书”题 一道诗题 一道古风韵文形式的赋题 一道“四书”题 一道诗题一道论题 默写《圣谕广训》
A.科举发展推动诗歌黄金时代到来 B.考试内容体现社会价值取向
C.程朱理学最终得到了官方的推崇 D. 儒家经典开始成为考试内容
5. 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其中规定: “每年春秋两季,驻藏大臣奏明皇上轮流巡查前后藏,顺便督察操演。各地……如有虐待兵丁、扰害百姓等情,即可向驻藏大臣呈控,定予查处”,这一规定
A.开始确立中央对西藏的行政管理 B.有效保证了宣政院对西藏的管辖
C.逐步取消了长期的土司世袭制度 D.有利于巩固西藏边防和社会稳定
6.如表是1873~1893年轮船招商局船值统计表(单位:两),表中数据反映出
年份 轮船 小轮船 泵船 驳船 合计
1873—1874 476141 12078 1084 489303
1875—1876 1342953 12738 40014 4121 1399826
1876—1877 2782391 49903 197960 3030254
1886 2300000 6000 115000 3000 2424000
1890 1964000 6500 80000 1500 2052000
1893 1640000 8000 50000 2000 1700000
A.洋务运动失败是必然的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C.民用工业发展历程曲折 D.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迅速
7.下图是1906— 1927年英国、美国、日本、俄国四个列强在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示意图。影响1913年以后列强对华贸易态势变化的因素有
①袁世凯签订中日“中日民四条约” ②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③中国民众抵制日货运动 ④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面是近代一份天津学生发放的传单(部分)。这份传单可以用于说明
我们的要求是:
甲、对于外交方面的;(一)监督北京政府,对于山东问题不准与日本直接交涉。 …… (四)请顾维钧专使,将中日两国间一切不平等条约提交国际联盟会。 ……
乙、对于本津方面的:(一)恢复各界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会所原状。(二)释放被拘代表。(三)恢复言论结社自由。(四)调查日货军警不得干涉。 ……
天津学生会联合会印
九一八事变激起中国局部抗日救亡斗争
B. 七七事变引发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开始
C.一二·九运动得到了天津学生大力支持
D.五四运动促进了学生民族民主意识发展
9.右图所示为苏州市签发的一份女性选民的选民证。 这张选民证直接见证了
A.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D.妇女成为了民主建设的主力
10.1900年,卫生部在《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交流座谈会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不少疑难病症如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聋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有显著的效果,其中有一些的治疗效果已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这表明
A.新中国的医疗技术领先世界
B.我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C.西医必须学习中医才能发展
D.中、西医团结合作能够取长补短
11. 我国一部宪法规定:加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撤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建立乡政府,“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这部宪法应该颁布于
A. 1954年 B . 1978年 C . 1982年 D . 1993年
12.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①地区是粟、水稻的原产地 B. ②地区最早驯化骆马和绵羊
C. ③地区是咖啡、辣椒原产地 D. ④地区最早栽培玉米和小麦
13. 进入中世纪,抄写成为僧侣获取功德的重要途径,“每一封信、每一行字和每一个标点, 都意味着一项原罪获得了宽恕”。他们抄写的书籍除《圣经》、教徒著作外,还有古罗 马诗人推吉尔、奥维德的诗,历史学家李维的著作等。这一现象表明基督教会
A. 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B. 控制了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C. 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古代西欧文化 D. 有力维护西欧封建主的统治
14. 如图是近代某一时期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图。由该图可知
A.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B.中国主导世界白银流向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西欧加大对华资本输出
15.下表为1960~1980年美国雇佣劳动力的职业分布比例统计(%),表中数据变化根源于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白领工人 43.4 48.3 52.2
专家与技术人员 11.4 14.2 16.1
经理与行政人员 10.7 10.5 11.2
销售人员 6.4 6.2 6.3
办公室职员 14.8 17.4 18.6
蓝领工人 36.6 35.3 31.7
服务业工人 12.2 12.4 13.3
农业工人 7.9 4.0 2.8
雇员总数 100 100 100
A.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B.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C.欧亚移民大量增加
D.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16. 二战后,世界上出现了一批国际合作组织,如“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等。这些组织的建立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
C.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在借签之前王朝社会救助思想的同时,建立了制度性社会保障体系,颁布了不少社会救助相关法律,宗族和社邑组织在人的生老病死和婚丧嫁娶等领域发挥者作用,民间救助得到肯定。除了采取设立义仓、免除赋税、残疾人收养、贫民救助等行政性措施外,朝廷还开始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如以工代赈,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自救活动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救灾实施过程中构建起密切的协调配合机制,这使唐朝成为古代社会救助体制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救助体制的规范化深受时人好评。
——摘编自丁建定《唐代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管理》
材料二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紧密配合企业改革,其主要做法有:养老保险引入效率原则,坚持“效率优先,益顾公平”,激励劳动者通过勤奋工作、自我积累,为将来幸福打下基础;并须布《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社会救助体制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93年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今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作用。(7分)
18.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有两座纪念碑, 一座是麦哲伦纪念碑,建于1866年, 一座是土著酋长拉普拉普纪念碑(如右图),建于1933年。当地还有一个双面碑亭,正反两面镌刻着记载同一件事件的两篇碑文。正面言之:“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率部众在此击溃西班牙入侵者,击毙其统帅费尔南多·麦哲伦。因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背面写:“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 ——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据刻汉生《者哲伦:英雄还是强盗》、崔福元《马克坦岛上的麦哲伦纪念碑》
提取以上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重大时间年表
时间 事件
1618-1648 德意志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
1648年 交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789年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宣布民族自决的权利,申明以独立为基础不干涉内政原则等
1815年 在欧洲各国的进攻下,拿破企帝国覆灭。欧洲各国通过维也纳会议等建立起维也纳体系。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后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行,宣布废除秘密外交和不平等条约。
1919年 各国签订《国际联盟盟约》,建立了国际联盟。
1919-1922年 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28年 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
1937-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 50个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成立了联合国组织。
——据王铁崖《国际法》等整理
提取材料中有关国际法发展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层次清晰,表述准确。)
20.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历史教育的内容和重心逐渐发生变化。以中华书局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为例,此书陈述专制政体形成的原因及其弊端;对于历朝开国君主的横暴和末代亡国的经过予以渲染,“以警国民之顽固未化者”。晚清时期历史教科书中一般以“人种”来叙述民族。辛亥革命后,李大钊指出只要具有中华民国的国籍,就都属于新中华民族。钟毓龙编的《新制本国史教本》以五族共和为纲,“其(指其他民族)与汉族接触冲突之处,亦一律平视,绝无轩轾”。历史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历史教科书开宗明义讲述历史与国家的关系,指出“人必能对国家尽义务,为社会尽责任,而后谓之有人格”。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不少历史教材对我国民族强盛和衰落之原因,强盛时在世界文化上所处的地位等,“均不厌求详,期有以唤起民族精神,使知我民族在世界文化上地位之重要”。 此外,教科书对近代帝国主义之侵略,外交政策之失败等,为“最为注意之点”,求振奋民族之精神,洗雪我国之耻辱。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严重, 《殖民地独立运动》,《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教训》、《世界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之类的著作出版增多,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这类著述显现出重要现实意义。抗战时期对“边疆”论述逐步课程化和专门化。有识之士主张强调边疆各民族与内地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民族外来说逐渐被摒弃。
——摘编自邓燕《时代主题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的历史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我国历史教育的重点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7分)2022-2023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C B D C D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C A C A B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满分 52 分,其中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12 分,第 19 题
12分,第 20 题 14 分。
17.(14分)
(1)特点:①社会救助呈现出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征(2 分);②官方救助与民间救助相结
合(2 分);③社会救助手段多样化(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2分); ④中央与地方
政府建立起密切的协调配合机制(1 分)。
(2)背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一定的借鉴(4 分)
作用:缓和社会矛盾、改善民众生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3 分)
18.(12分)
信息 说明
正面碑文“1521 年 4 月 27 日,拉普 正面碑文表明当地人认为麦哲伦是西班牙侵略
拉普率部众在此击溃西班牙入侵 者,拉普拉普及其部众是捍卫民族独立、反侵略的英
者……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 雄,体现了菲律宾人民对麦哲伦到达菲律宾这一历史
位菲律宾人。”(1分) 事件的评价及立场。(2分)
背面碑文“1521 年 4 月 27 日,费尔 麦哲伦的海外探险具有殖民主义色彩,他给马克
南多·麦哲伦……交战中受伤身亡。 坦岛当地人民带来灾难,成为西班牙占领菲律宾的殖
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1522 年 9 民主义先遣队;客观上也推动了菲律宾与西方世界的
月 6 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 交往与认识。(2 分)
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1 分) 背面碑文同时肯定了麦哲伦及其同伴的船队首先
完成了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说,为世界航海事业作
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有利于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 分)
麦哲伦纪念碑修建于 1866 年,拉普 麦哲伦纪念碑是西班牙对菲律宾殖民统治的见
拉普纪念碑建于 1933 年,图中是拿 证;拉普拉普纪念碑是 20 世纪菲律宾民族意识增强的
着大刀和盾牌的英雄形象。(1 分) 反映。(2分)
综上,马克坦岛同时建有麦哲伦和拉普拉普纪念碑、还有双面碑亭,反映了当地人对民
族英雄的肯定与崇敬,也反映了对麦哲伦殖民侵略者和伟大航海家双重身份的客观认识。(1
分)
1
19.(12分)
分值 要求
10—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论证,支持论题;史实分析准确,论证
充分,结论合理;逻辑严谨,表述通顺。
7—9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进行两个层次的论证;史实分析较准确,论证较充分;逻辑较严谨,
表述较通顺。
4—6 能够拟出论题,基本符合要求。
能够进行一个层次的论证;有一定的分析、论证;表述较通顺。
0—3 能够拟出论题。能够运用史实简单说明。
示例:
20 世纪国际法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向和平的方向发展。(2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战争的残酷引发人们反思。十月革命后,苏俄
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废除秘密外交和不平等条约等原则,
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际联
盟,规定了“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国际责任。1928 年,
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之间废弃战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并未得
到真正实现。这一阶段的国际法虽然主要体现帝国主义的要求,但有利于和平的原则得到肯
定和发展。(4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使国际法遭到极大破坏。二战结束前,国际法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
作用就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1945 年,50 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和平解决国
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
体制进一步完善。此后,现代国际法虽仍有不少局限性,但其不断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
作出了积极贡献。(4 分)
20 世纪以来,国际法虽屡遭到破坏,但在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和防范中得到发展,对维
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2 分)
其他论题:
战争促使人类进行反思,客观上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体现了阶段性的特点。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革。
国际法的发展与国际格局的变化发展相辅相成。
20.(14分)
(1)特点:批判君主专制,强调共和观念;淡化种族观念,强化中华民族观念;提倡民族
平等;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
成因:辛亥革命后国家政体变化(共和政体确立)、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的不断
加深(3 分)
(2)重点内容:注重对我国民族强盛和衰落原因的研究;注重对国耻史的教育;重视对民
族解放运动的研究和借鉴;边疆史成为课程内容(4分)
时代价值:强化民族复兴意识、有利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为中国人民抗日树立榜样,
激励国人持久抗战的斗志;增强边疆各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
分)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