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名称 14.水调歌头 编号
课 型 新授 主备人 授课人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4、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水调歌头》是人教版第五单元中的一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七零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古诗文。学习古诗文,应以诵读为主,除了诵读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培养审美情趣。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读、比较、鉴赏古诗词。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表达的内在情感。
学情分析 古诗词篇幅短,读起来押韵,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和音律美。学生们喜欢读。但因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差异,学生不容易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特别是缺乏诗歌鉴赏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发现诗歌的美,懂得如何鉴赏诗歌的美,以及如何把握诗人的情感成为了重中之重。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了解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诗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了解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诗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教法或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语文课本。
教学 媒体 选择 分析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结 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图文 作者简介 A A 知人论世 2 自制
文字 诗词大意 D H 理解诗意 10 自制
文字 分析用典作用 G B 用 典 7 自制
文字 思想感情 I G 惆怅落寞 6 自制
填表 说明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教学过程
环节及 学习内容 对应目标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评价活动
新课导入 目标1 1.播放背景音乐《明月几时有》(王菲)导入新课。 2.交流作者,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创设情景,引入此词。 完成作者填空。
自学指导 目标2 目标1 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自由朗读。 2. 听范读。注意字音,句读dòu和重音。 3.抽学生展示朗读,其它学生点评。注意字音,句读dòu和重音。 4.分角色朗读。 二、疏通诗意 1、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不理解之处可同桌交流。 2、学生提出不理解之处,全班交流 3、老师抽查口译情况,强调重点词语。 (1)把酒:端起酒杯。 (2)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3)不胜:经不住。 (4)何似:哪比得上。 (5)何事:为什么。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6)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三、品月论文 1. 在你所学的古诗词中,有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呢?诗人常通过月亮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2. 苏轼借吟咏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 3. 了解苏轼的生平,进步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4. 男生读上片,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联系背景,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么? 5.苏轼想回到朝廷吗?朝廷又如何呢?寒冷应如何理解?回到朝廷做官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6. “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何理解? 多形式诵读诗歌 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不理解之处可同桌交流,评价。
小组讨论 目标2 (女生)朗读下片,从词中找到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呢? 小组讨论交流对下片中千古佳句的理解。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学习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展示汇报 目标2 1.小组汇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理解。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2.总结:通过对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这首词中围绕月亮,借助月亮,上片:望月(写景, 下片:怀人(抒情)。一方面抒发了仕途上的失意,另一方面也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虽然苏轼遭贬谪,在中秋之夜不能和亲人团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最后还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们发出美好的祝愿,你能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积极、乐观。豁达的胸襟。)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学习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拓展探究 目标3 1.如同苏轼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如意, 学了这首词,你会怎样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呢?用如下句式写话。 当我遇到( )时,我会( )。 2.背诵本词,背诵中要想象(或联想)诗词抒写的情境。 学生发言交流
布置作业 必做:背诵默写课文。 选做:学唱歌曲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
板书 设计 水调歌头 苏轼 上片:望月(写景) 积 极 下片:怀人(抒情) 乐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