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达标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达标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17 16:4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达标检测
九年级化学·下(R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3分,共35分)
1.配制好的生理盐水装瓶时不小心溅出少许,剩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
液的浓度大
C.医用碘酒是碘的水溶液
D.添加溶质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
3.若研究温度对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应选用进行对照实验的两个装置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丙和丁
4.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盐水倒出一半后浓度降低
B.果粒橙属于溶液
C.升温会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D.蔗糖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5.实验室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 mL的量筒
C.实验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散热
D.若在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
6.将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6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
C.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D.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8.6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 ℃,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 g
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D.2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 31.6 g
9.下列各选项数据前者等于后者的是( )
选项 数据 前者 后者
A 同温度同溶质的饱和溶液中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B 氮气的溶解度 5 ℃、101 kPa下 25 ℃、101 kPa下
C 酒精浓度 同一瓶白酒上半部分 同一瓶白酒下半部分
D 熔点 武德合金 铅(铅为武德合金成分之一)
10.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表中的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X 稀盐酸 水 水 水
Y 大理石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 ℃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入到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NaCl的质量/g 15 20 25 30
剩余NaCl的质量/g 0 2 7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 ℃时,50 g 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 g NaCl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12.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厨房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利用的也是乳化作用
C.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D.从100 mL 25%的硫酸溶液中取出10 mL,则取出的10 mL硫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5%
13.已知20 ℃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 g。20 ℃时,取一定质量某CuSO4溶液于烧杯中,按下图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忽略溶剂损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
B.丙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25
C.丁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CuSO4 50 ℃时的溶解度比20 ℃时的大
14.配制生理盐水时,导致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
①将称好的氯化钠固体转移到烧杯中时,有少量撒出;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
③溶解过程中未用玻璃棒搅拌; ④盛装生理盐水的试剂瓶刷洗后未干燥。
A.仅①④ B.仅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X、Y的溶解度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XG61.tif" INCLUDEPICTURE "../21春初中/化学/9R化学/word/XG61.tif" \* MERGEFORMAT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X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t3 ℃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8分)
16.(6分)分别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用相关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浓硫酸中的溶质是________。
(2)石灰水中的溶质是________。
(3)35%的酒精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__。
(4)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17.(12分)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________(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有关。
(3)20 ℃时,34 g KCl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则该温度下,KCl的溶解度为________g。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在试管中加入NaOH固体,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你会感觉到试管外壁__________;用X固体代替NaOH重复上述操作,若试管外壁变冷,则加入的X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
18.(10分)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3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
(2)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50 ℃时,将80.0 g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B.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20 ℃时,向40.0 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 g氯化钠,可得到40%的氯化钠溶液
D.40 ℃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第18题) (第19题)
19.(10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___。
(3)t2 ℃时,将3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形成________ g溶液,此时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将t2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5)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C物质,若要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0.(8分)水是常用溶剂,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一中,倾斜A试管,沿内壁缓缓加入乙醇,不振荡,现象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所学知识可知,溶质可以是________(填物质状态)。
(2)实验结束后,用洗涤剂洗净B试管,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是探究固体溶解时的热量变化。若向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NH4NO3,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右侧液面。
(4)实验三中,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2粒碘和硫酸铜晶体,然后分别加入5 mL水,能说明“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固体质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2.(7分)实验室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某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标签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打算用整瓶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________ g。
(2)在配制过程中,他们发现试剂瓶内壁附着不少气泡,由此推断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30%,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该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35 g该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不同时间电子秤的读数如下表所示(不考虑水的蒸发):
反应时间/min 0 1 2 3 4 5 6
锥形瓶+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340.00 338.78 335.64 335.28 335.20 335.20 335.20
请回答:
①反应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②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答案
一、1.C 2.A 3.C 4.C 5.B 6.A 7.C
8.A 点拨: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60℃时,向100 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共析出10 g硝酸钾,说明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41.6 g,A符合题意;由图1可知,降温过程中,一开始没有溶质析出,说明一开始是不饱和溶液,B不符合题意;M点为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N点为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蒸发溶剂不能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C不符合题意;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 131.6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为31.6 g,D不符合题意。故选A。
9.C
10.B 点拨:要使气球胀大,则烧瓶中的气压一定增大,即有气体生成或放热,符合题意的只有①③。
11.A
12.D 点拨: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不是溶液,故A选项推理错误;汽油除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故B选项推理错误;蔗糖的饱和溶液可以再溶解其他物质,故C选项推理错误;溶液具有均一性,故D选项推理正确。
13.C 点拨:丁溶液中溶质质量大于丙溶液中,丙溶液中溶质质量大于甲溶液中,而溶剂质量相等,故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A不符合题意;丙中有溶质未溶解,是20 ℃时的饱和溶液,故丙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 g:100 g=8:25,B不符合题意;丁中溶质完全溶解,丁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C符合题意;升温后,丙中未溶解的溶质完全溶解,说明升温后溶解度增大,CuSO4 50 ℃时的溶解度比20 ℃时的大,D不符合题意。
14.C 点拨:①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撒出,溶质的质量小了,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②用量筒量取水时,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小于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大,所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③溶解过程中未用玻璃棒搅拌,只是溶解速率较慢,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④盛装生理盐水的试剂瓶刷洗后未干燥,使溶剂水的体积偏大,所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15.D 点拨: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Y的饱和溶液出现浑浊,所以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Y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故A错误;X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b曲线,所以升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故B错误;X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X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t3 ℃时,Y物质的溶解度大于X物质的溶解度,所以若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故D正确。
二、16.(1)H2SO4 (2)Ca(OH)2 (3)C2H5OH;H2O
(4)FeSO4;H2O
17.(1)溶解 (2)温度 (3)34;25.4% (4)发热;NH4NO3
18.(1)45.8 g
(2)加溶剂(或升温等)
(3)18.5 g (4)A、B、D
19.(1)t1 ℃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C (3)75;饱和 (4)B>A>C (5)降温结晶
三、20.(1)液体分层,上层呈无色,下层呈红色;固体或液体或气体
(2)洗涤剂能够乳化植物油 (3)高于
(4)碘几乎不溶于水,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
21.(1)药匙;烧杯 (2)试剂瓶瓶塞正放在桌面上;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3)9;81 (4)小于;偏大 点拨:(1)仪器的名称:a药匙,b烧杯;(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试剂瓶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3)小刚同学要配制9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90 g×10%=9 g,需要水的质量为:90 g- 9 g=81 g;需量取水的体积为:=81 mL;
(4)天平称量物体的原理是: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示数;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固体质量小于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造成量取的水偏少,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四、22.解:(1)1 000
(2)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即可分解产生氧气
(3)①4.80
②设35 g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4.80 g

x=10.2 g
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9.1%
答:该瓶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9.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