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句式仿写中从形似到神似升华的关键
●考情略语
仿用句式要求按照给定材料的要求、思路和格式进行仿写,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往往涉及语法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协调等方面。在全国新课标卷中,仿写题每年都考。因此,它是二轮复习中需要着实强化的考题。
●回顾·反思·对策
【真题1】(2013·高考山东卷)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学生甲:老师,你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你勤耕三尺讲台,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此题,要认真审读语境,①处所填内容要紧扣老师“勤耕三尺讲台”的话题,赞扬老师的奉献精神;句式、字数要与上句一致。②处要用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表现老师的工作特点与辛勤付出,注意“加减乘除”与“算不尽”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句式、字数要与上句一致。
【答案】 (示例1)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 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
(示例2)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真题2】(2013·高考全国大纲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大体相同。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题目所给示例以“平和”为话题,写了一个比喻句,再用“春天”与“秋天”对比,写出各自的特点,从而突出“平和”的内涵和作用。可就近联想话题,如“淡泊”“从容”“宁静”等。
【答案】 (示例)从容犹如松柏,冬天点缀皑皑雪山却不争宠,夏天展现苍翠欲滴却不夺目。
【真题3】(2013·高考浙江卷)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青天”“月亮”“芭蕉叶”“露珠”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例句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中的暗喻,采用“……是……”的形式,而且两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都有内在联系;最后一句要承第二个比喻写一个哲理性句子。仿写的句子要符合上述要求。
【答案】 (示例)心灵,是一片夜空,烦恼是一颗流星。眼睛,微微一眨,它就灭了。
〇温馨提示
仿写的主要类型有四种,即嵌入式、续写式、命题式和开放式。
仿用句式时要充分考虑语言环境,在句子结构、句式、修辞等方面符合题干的要求。
〇一轮偏差
①不懂从“形式”及“内容”两个层面切入,或只求“形似”,忽略“神似”。
②无法体会情景内涵,体察语境含义,粗枝大叶,无法借助明示信息,体会隐含信息及要求。
③仿写句子生硬造作,干瘪无味,词汇贫乏,不会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
〇二轮对策
①做仿句训练题,一定要把审题放在首位,只有审清题意,按要求去答题,才能符合答题规范,有问有答,增强答案的准确性。
②掌握常见的仿写类型及其仿写技巧,熟悉各类仿写的模式。
③要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在仿句时灵活运用,使仿写语言生动流畅,文采斐然。
●查错·纠偏·建模
【典题例示】
【典题1】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站在天苍苍野茫茫的敕勒川阴山下,文化就是风吹草低中忽隐忽现的牛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徜徉莱茵河畔,文化就是肃立的古城堡、沉默的老火炮和满地斑斓的落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场采样】
【学生答案1】
立于“朝雨浥轻尘”的渭城旁,文化就是“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踯躅大西洋边,文化就是滚滚的波涛、如箭飞行的航船
【学生答案2】
离开“彩云间”的白帝城,文化就是临终托孤的悲壮与伤感
漫步英格兰的剑桥小镇,文化就是古老校园里古铜色的雕像印章、西边的云彩和康河岸边的金柳
【参考答案】伫立风浩浩水淼淼的赣江岸边滕王阁前,文化就是冥冥夜色中伴月唱晚的渔舟
漫步剑桥镇边,文化就是古铜色的雕像印章、西天的云彩和康河岸边的金柳
【误区指津】
考生1没有句子认真审读,所仿句子考虑不周全,从句式上来看存在较大差距。审题,是仿写的重要方面。
考生2也是没能正确把握句式特点,所仿第一个句子想象和联想不够合理。第二个句子虽大致与句式相近,但由于粗枝大叶,在细节处造成了不必要的失误。
【思路规范】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揣摩要求,明确题型。这类题目的题干要求比较简单,明示信息点较少,只有“仿照……形式”、“另写两句话”“语意连贯,句式一致”等。除抓住这些主要信息外,还应该格外注意隐含信息,如所给语句从大的方面看,前一句是动补结构,后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前后句中内部的结构也要特别注意,从中心词,到修饰语其结构都要尽量与例句一致。总之,仿写应注意仿句和例句的五个一致:话题要一致,结构要一致,修辞手法要一致,感彩要一致,语气要一致等。
【典题2】仿照示例的格式,另选话题写一首小诗。
垂 柳
没有松柏的挺拔
没有梅花的孤傲
却以回吻大地的柔情告白
——什么是感恩!
【现场采样】
【学生答案1】
小 草
没有花朵的素白
没有身躯的高大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什么是自然!
【学生答案2】
水 滴
没有大海的浩瀚无边
没有江河的波澜壮阔
却以水滴穿石的执着告白
——什么是执著!
【参考答案】
礁 石
没有高山的巍峨
没有沙粒的平和
却以直面巨浪的姿态告白
——什么是坚守!
种 子
没有鲜花的绚烂
没有虬枝的沧桑
却以开石破土的力量告白
——什么是执著!
【误区指津】
考生1对仿写的方法基本明确,但在仿写的细节上存在不足。“没有花朵的素白”尚可,但“没有身躯的高大”明显与示例不符,“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落脚点却是“自然”,这也是不够准确的。
考生2对示例的格式没有认真审读,前两句的句式都与示例不同,而第三句中“水滴穿石”重复了题目,“执著告白”与“什么是执著”重复,也是不足之处。
【思路规范】
这是一道仿写题。在分析题干的基础上,选定话题。为了与示例的感彩一致,所选的话题也应该是正面的。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做到内容符合要求,尽量写得新颖,有深意,带文采。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这是一首哲理小诗,采用拟人手法,但更重要的是隐性要求:结构上采用“没有……/没有……/却……”,情感上是直抒赞美之情。选择材料时,先要搭好架子,由“垂柳”可以联想到“松柏”“篁竹”“清泉”等,然后再发挥想象进行写作。
【思维建模】
1.嵌入式仿写“四注意”。①注意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要与原文保持一致。②注意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要与上下文保持协调。③注意用语特点、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④注意修辞特点。
2.开放式仿写“四要点”。①联想相称。即运用相同或相似联想、相对或相反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②句式相同或相近。③仿写内容要提示出所写“话题”的内涵。④要做到修辞与例句完全一致。
3.命题式仿写“四技巧”。①审清例句的句式特点,要注意使仿写句与例句句式保持一致。②要确定陈述对象,然后按要求作进一步阐释。③要注意语句的顺畅、优美。④仿写句所用的修辞手法要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保持一致。
●落实·巩固·提高
【针对训练】
1.(2014·河南省郑州五校联考)仿照下面句子中的画线部分,另写两句话,要求话题保持一致,句式与示例相同。
生命之鱼,游于良知之水,才能使短暂人生星空灿烂,无论穷达荣辱都能尽显人格的力量。楚大夫沉吟泽畔,坚守对振兴国家的良知,九死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时要注意保持话题一致,句式与画线语句相同。此外,画线句子是一则有关“坚守”的事例,答题时也要注意。
答案:陶渊明悠然南山,坚守对道德情操的良知,饮酒赏菊岳飞挥师北上,坚守对恢复故土的良知,忠心不已
2.(2014·内蒙古包头一中质量检测)央视春晚的相声《这事不赖我》播出后,反响强烈,对这种遇事一味推卸责任的做法你怎么看?请以“责任”为话题,仿照下列例句,写两句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大体一致。
例句:爱心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云;爱心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例句是以“爱心”为话题,而仿写明确要求以“责任”为话题。所给示例的两句话前半部分都是比喻,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答案:(示例)责任是黑夜里的灯塔,使迷失方向的航船找到前进的方向;责任是失意时的加油站,使陷于倦怠的人们得到前行的动力。
3.依照下面画线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画线部分相同。
喜欢深阅读的人,会喜欢春天踏青,感受风乎舞雩的惬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欢深阅读的人,会喜欢雪夜神游,感受万树梨花的凉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时首先要理解整个语段所表达的意义,然后分析画线语句的句式特点,然后通过联想和想象选定内容,最后用简洁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
答案:喜欢深阅读的人,会喜欢夏夜谈心,感受蛙声一片的欢喜 会喜欢秋天登高,感受落木萧萧的壮美
4.结合文意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横线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且前后构成排比的修辞手法。
我不知道风声中夹杂着多少自远古而至的呢喃,(1)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更不知道眼神中迷离着多少为心灵而生的迷茫。我未曾欣赏过瓦尔登湖满天的星河,(2)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更未曾触摸过乞力马扎罗山下静卧的雄狮……“我不知道”,这是我唯一能向心中的疑问作出的自豪的答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从所给文段来看,中心议题应是“我不知道”,仿写时要紧紧围绕这一话题。要注意要求仿写的句子必须与文段中的前后语句构成排比。
答案:(1)我不知道泪水中漂泊着多少从洪荒而来的脚步(2)我未曾见识过可可西里奔跑的羚羊
【综合训练】
1.(2014·山西太原五中模拟)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思乡诗是舟中枕上的一钩冷月,清冷而哀怨,鸿雁、残星、孤灯,愁绪满怀。
边塞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别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所给例句前半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清冷而哀怨”是“思乡诗”的特点,而后连续列举了“思乡诗”中的三个意象。仿写时,也要严格按照例句所给的句式特点。
答案:(示例)(边塞诗是)大漠马背上的一轮落日,壮阔而苍凉,羌笛、孤烟、胡马,豪情满怀;(送别诗是)古道边耳畔的一曲长笛,忧伤而惆怅,夕阳、长亭、杨柳,离情凄凄。
2.(2014·湖北黄冈三校联考)在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湖北文化符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从下列“湖北文化符号”中任意选取两个,仿照例句,各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这些地方或意象的文化内涵;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湖北文化符号:黄鹤楼 琴台 西塞山 赤壁 三峡 清泉寺 荆门 隆中 杏花村 绿杨桥
【示例】 雨巷,你的悠长寂寞,你的哀怨彷徨,你的凄清惆怅,不正好氤氲出我心中的伤感吗?
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示例以“雨巷”“康桥”为话题,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诗情画意尽现。仿写时,根据题干要求,从“湖北文化符号”中选取话题,然后仿例句来写即可。
答案:(示例1)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琴台,你的高山流水,你的旷远琴声,你的知音情怀,不正好弹响我心中的琴弦吗?
(示例2)黄鹤楼,你的雄浑气势,你的动人传说,你的经典诗篇,不正好激起我心中的江涛吗?
隆中,你的山峦叠翠,你的躬耕垄亩,你的茅庐妙对,不正好叩响我心中的敬仰吗?
3.(2014·河南省洛阳市五校统考)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使之与前两句构成排比,要求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仿用句式的能力。首先要做到跟原句的“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的句式相符,其次要做到与后文的“漠北黄沙”和“江南水乡”呼应。
答案:与岑参同赏“梨花” 与柳永泛舟钱塘
4.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排比的格式,句式与例句大体一致。
示例:溪流舍得山涧的清幽与寂静,尽情流淌,终于绽放出浪花朵朵,演奏出铿锵激越的生命华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时要注意例句的感情激调,同时还要注意例句的格式特点,以及分句之间的关系。
答案:(示例)兰花舍得花房的温暖与舒适,饱尝风雨,终于在山野一角怒放,弥漫出无边无际的淡雅芬芳
骏马舍得槽边的嫩草与清泉,驰骋万里,终于在浴血奋战中昂首,记录下沙场战士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