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太阳》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三个太阳》教学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8 10:0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个太阳》教学实录
宋晓民
山西省太原市教科研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太原市教学能手。
一、导入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个单元的主题词是什么?
生(齐):信息传播。
师:是啊,生活中有很多种媒体,每天都在向我们传播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一些很简短,比如说我昨天在新闻联播里听到一则很令人高兴的体育新闻——
生(齐):中国男子羽毛球队夺得汤姆斯杯。
师:是的,这些新闻传递着我们身边最新发生的事件。假如我们想更具体地了解这些事件,了解这些事件中的人,就要借助于另一种新闻体裁——通讯。它可以让我们比较具体、详细地了解事件的始末和事件中人物的精神风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篇通讯,题目叫做《三个太阳》。
我刚才了解到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今天的课堂内容很简单,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解答完,我们今天的课就over了,大家说行吗?
生(齐):行!
二、课堂活动一
师:我先说第一个问题。既然这是一篇通讯,我们首先就应该了解它说的是谁,这个人做了一些什么事。请大家把课文重新浏览一下,然后回答。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同学们边读边在笔记本上写出你的理解,听清楚了吗?不光要说,而且要写。
(生读课文,在笔记本上写理解。)
师:同学们基本上都写完了,老师请同学们按照先后顺序来说说。(指第一排一位没穿校服的男生)先请这位与众不同的同学来说。
生1:我觉得这篇课文说的是一个南极迷。说的是她去南极和到南极后做的一些事情,以及她对考察南极做出的一些贡献。
师:这位同学说的声音有一点低,老师复述一下。第一,他说她是一个“南极迷”,我觉得这个绰号起得非常好;第二,他说她所做的事是她去南极和到南极之后做的一些事,是什么事呢?这个答案有些笼统,希望后面的同学能够更具体一点。
生2:我认为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一名女画家为了争取到去南极的机会。后面就是写她去了南极后对南极的印象和生活情况。
师:首先,她概括出了人物的身份——女画家,老师在这里提一个小要求,后面回答的同学最好给“女画家”加一点修饰语,可以吗?其次,我们应该关注一下她对事件的表述,请你重说一遍。
生2:我认为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一名女画家为了争取到去南极的机会。后面就是写她去了南极后对南极的印象,以及在南极做的一些事情。
师:哦,和刚才不太一样了。(生笑)“对南极的印象以及在南极所做的一些事”,什么事情呢?我感觉还是有些笼统。并且还有一个病句,“为了争取到去南极的机会”,一般在“为了……”后面,是要跟一个“而……”的。如何修正这个病句?我建议把“为了”去掉。这位女画家她争取机会去南极,对南极的印象以及在南极做的一些事。这位同学的概括有优点也有不足,希望后面的同学概括得越来越好。
生3:这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很爱南极的女画家……
师:好,修饰语是“很爱南极”。
生3:说这位画家到南极所做的一些事,完了她父亲的南极梦。
师:这个句子中有一个词语运用得不够恰当,应该怎么改?
生(齐):圆了,圆了父亲的梦。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讲的是一名对南极充满热情的女画家……
师:注意,他用的修饰语就更出色了——“对南极充满热情的”。
生4:她通过几番周折到了南极,到了南极以后,她对这里的人和事,非常的感动……
师:“她对人和事感动”,这个表述还不够准确,应该说“她被这里的人和事感动了”。
生4:她用“三个太阳”这幅画来表达对南极的热爱之情。
师:多好啊,他抓住了本文最核心的一个点:“女画家用‘三个太阳’这幅画表达了自己对南极的热爱”,我觉得这位同学的答案很精彩,不知道后面的同学能否超越。
生5:我觉得本文讲的是一个女画家经过执著的努力,到南极战胜了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为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建设出力,并为之作画立传的经过。
师:这个答案已经非常非常完美了,我很想请同学们更仔细地听一遍。
(生5重复。)
师:内容全面,语言简洁准确,这是她的优点。(此时一行的同学全部发言完毕)请问还有哪位同学有自信可以和她媲美或者能够超越她?
生6: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位对南极充满热情的女画家在她几经周折来到南极之后,细心地体察了这里的人和美丽的风景,最后在离开南极的时候,用一幅以三个太阳为主题的画,把自己的情感非常细腻地画了出来。
师:我想请你自评一下,你为什么有勇气站起来?或者说你觉得自己的长处在哪里?
生6:我觉得我把女画家细心为南极立传和南极的风景这些内容表现了出来。
师:表述更细致一些,不过却没有前一位同学精炼,同意吗?
生6(笑):是的。
师:老师想再请一位同学表达自己的概括,然后请全体同学把他的答案抄写下来。哪位同学有这个自信?
生7:课文写了一个不畏困难、热爱南极、热爱自己的事业的一位伟大的女画家……
师:老师想问一下,你为什么说她伟大呢?
生7:她在去南极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很多的波折,也就是说她去南极这个机会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她争取到了,这是她的第一个伟大。
师:能争取到机会就是伟大吗?
生7:她是唯一的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画家。
师:也就是说在这个群体中,她的身份是非常独特的。那么特殊就一定伟大吗?
生7:特殊不一定就伟大,但是她并不是以一个考察者的身份去南极,她是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去南极,从艺术家的角度观察南极。
师:艺术的就一定伟大吗?
(生笑。)
生7:但是这位女画家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南极,跟别人的角度不一样。她有勇气,有勇气自己去争取。
师:这句话说得非常好。第一,当你有勇气的时候,你就是一个伟大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我们能勇于去超越自我,我们每个人都会很伟大。第二,看问题能够有自己的角度。不人云亦云的人,是一个伟大的人。我今天把这句话送给你,能够在别人的答案已经很完美的情况下举手发言,你也是很伟大的。
生7:我觉得这只是她伟大的原因之一,她在南极画画的过程中,条件是非常非常艰苦的,环境是非常非常恶劣的,但是她都一一克服了,而且画出那么伟大的作品,我想这也是一种伟大。
师:这就是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战胜了生理和自然条件造成的困难。确实是这样的,非常伟大。
生7:这位女画家在南极画了“三个太阳”这样一幅伟大的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动。
师:有点小问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动”,请问这位作者是画的作者还是本文的作者?
生7:是画家。
师:那你怎么组织语言更恰当呢?请调整一下,避免歧义。
生7:她用三个太阳的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动。
师:好,请重述一遍,让全班同学记录下来。
(生7完整表述,全体同学记录。)
师:应该说,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但是老师想问一下:前面所有发言的同学,把这篇通讯的“人物”都定位在了女画家身上,有没有同学对此有异议?也就是说,本文所着重描写的人物、表现的对象一定是女画家吗?
生8:我觉得这篇《三个太阳》所表现的是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精神,而女画家画这幅画所突出的也是这种精神,所以本文的主要人物应该是南极考察队员。
师:有没有同学支持她?
(部分生举手赞同。)
师:我想许多同学开始逐渐地意识到,作者要着重表现的其实是一群人。但是我要追问了,我们怎么能找到支撑点?也就是怎么能从课文中找到证明呢?
(生看书并讨论。)
生9:我觉得“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原”中写南极考察队员的部分可以证明。
师:是哪一部分?文章共分几个部分?
(生纷纷答,共四部分。)
师:我请你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段落给大家大声地朗读一遍。
(生9读172页第2段。)
师:这位同学读的仅仅是一个段落,但是我觉得这一个段落可以代表四个段落,这四个段落歌颂了一群人,而从这群人身上共同表现出的是那种忘我的、奉献的南极精神。有没有同学能够从其他角度继续证明呢?
生10:作者没有点出这位女画家的名字,一个“女画家”就能够很好地表现“南极精神”了。
师:点出她的名字就不能了吗?
(生语塞。)
师:谁来帮他回答?
生11:我觉得这篇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是南极精神,而这位女画家只是一位线索人物,文章以女画家为主线,把南极这些人和事情叙述出来。如果点出画家的名字,不仅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而且会感到造成了歧义,使大家认为作者要表现的人物就只是这位女画家。
师:多好啊,女画家是一个线索人物,作者借用这个人物,把南极种种的人和事贯穿在了一起,突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歌颂南极精神。
三、课堂活动二
师:第一个问题经过大家共同努力,解决得很好。接下来我们转入对第二个问题的探讨,也就是老师要请同学们表述的第二句话。女画家在南极作了一幅画,表现她对南极精神的理解。大家对这幅画议论纷纷,课文中有四句话表达了大家对这幅画不同的理解,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
(生分别朗读。)
师:我想,作者把太阳“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和平”这个句子放在最后,可能有他的用意。现在我想请同学们说的话是:三个太阳中,我认为有一个一定象征了什么。注意,我这里强调了“一定”,请你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你的答案和理由,不过同样要请大家先写在本上。
(生写。师巡视指导,不久后发现了问题。)
师:先停一停,老师请这两位同学说一下他们的理解。
生1:我认为这三个太阳中肯定有一个象征了和平。女画家之所以把她对和平的理解画成太阳,是因为她希望和平就像太阳光一样永远照射在南极的上空。
生2:第三个橘红色太阳一定象征了“祖国”。橘红色的热烈,表达了她相信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昌盛、更加美好。
师:这两位同学的答案很完整。但是老师觉得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设想这个太阳象征什么的时候,过分地以自己的主观认识作为出发点。假如我们学校或是某个公园的墙壁上画有三个太阳,这样理解是不是也完全可以呢?画在南极长城站墙壁上的这三个太阳有什么不同呢?老师更希望同学们能够从文章中找到支撑点,告诉大家“因为文章中是这样说的”或“因为女画家或者南极人的身上是这样体现的”,我们这样思考的时候,我们说这个“一定”就更理直气壮了。
(几分钟后,师看到大多数写好了,开始组织交流。)
生3:那个淡绿色的一定象征了生命的活力。“南极人”忘我的工作,不正是生命的活力的体现吗?
师:说得好!
生4:橘红色的太阳一定象征了“南极人”对事业充满热情以及执著的追求,正因为他们的热情和执著,才使得长城站那样快地屹立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上。
师:想象和课文的具体内容充分结合起来,我们的理解就有根据了。
生5:我认为有一个一定象征了那些为了祖国,不畏艰难险阻,一切都可以抛弃的老知识分子们。因为在177页写到了女画家在构思创作这幅画的时候心中的所想,把她的这种思想在画中体现出来,所以其中一定有一个代表那些前辈们。
师:这些前辈可能还包括她自己的父亲。这个答案我非常喜欢。
生6:那个淡绿色的太阳一定表示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因为它是冷色调的,前面一个中黄色,后面一个橘红色,颜色都那么温暖那么炽热,这样的设计突出了在科学方面更要具有严谨的态度。
师:作为一个艺术家,本来应该喜欢充满活力的鲜红色,而当她来到这个地方,更多地感受到的是科学的严谨,态度的认真,从这个角度说,女画家宁愿把旁边两个色调降下来也要突出这样一种更核心的品质,我觉得你的理解非常有个性。
生7:我觉得中黄色一定代表了南极的精神,因为整篇文章对南极的精神进行了非常具体的描写,表现了艰苦卓越不怕牺牲的南极精神的内涵,体现了他们对南极的热爱。
师:南极精神一定是应该包含在里面的,不过这一位同学好像有点异议,你来说一下。
生8:我觉得表现南极精神的应该是更热烈一些的颜色,应该是那种非常热情、温暖的橘红色。
师:你们各有理解。
生9:我觉得三个太阳中一定有一个象征着光明。因为171页说“这里没有黑夜,天空只不过微微暗些罢了”。这里没有黑夜,也就如同南极考察队员忘记自我、忘记休息的奉献精神。
师:从你的意思中听到了这个太阳既包括自然环境,也代表着永远不落的那样一种执著的精神。
……
生10:我认为淡绿色的太阳象征了青年人,就像文中的女画家,他们富于挑战,勇于创造,充满生命的活力;橘红色的太阳象征了中年人,他们年富力强,成为建设长城站、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中黄色象征了老年人,课文里有这么一段话写她作画前的心理:“哦,她又想起为了事业、为了祖国而不畏艰难险阻,连什么都可以抛弃的老知识分子的父亲。”女画家用三个太阳象征了整整一个时代的那些忠于事业、勇于奉献的人们。
师:你把三个太阳的内涵联接起来了,很了不起!
四、结课
师:我们今天的两个问题解决得很好,我们的交流也很愉快。大家在思考中理解了课文,在碰撞中增加了智慧。老师愿你们生命的天空中每天都能有三个美丽的太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