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一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第一章 区域发展
课 标 定 位
结合实例,从区域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意义
素 养 阐 释
1.通过实例分析,了解不同区域的要素组成,形成基本的区域认知素养
2.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区域内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及影响,分析区域整体性、差异性、关联性的特点和表现及其相互关系。
3.通过对具体区域的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的分析,提出因地制宜地的发展策略,培养地理实践力素养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课程导入
此处有视频!!!
浙江省青田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12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浙江省青田县山峦起伏,林木茂密:当地农户引山泉水自上而下自流灌溉稻田,春季插秧时将鱼苗放入田间,使田鱼与水稻共同生长,形成稻鱼共生系统。
想一想: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包括哪些要素?
问题探讨
自然要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丘陵为主)、水文(水稻田中的水流、山间河流等)、生物(水稻、鱼)、土壤(水稻土)等
人文要素:农业(水稻种植与养鱼)、人口(农业劳动力)等
区域的整体性
一、区域要素
区域要素的概念:
1.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人文要素:包括人口、文化、经济等。
福建省连城县宣和镇培田村依山傍水,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是中国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这些建筑体现了培田人对天地、祖先、圣贤的敬畏之心和浓郁的传统氛围。2005年培田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思考:
1.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2.河回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
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建筑、文化、农业......
建筑、文化
思考
2.区域内各要素的关系:
一、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
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和能量,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
间接影响:区域的文化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间接影响自然界。
二、区域要素与区域整体性关系
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阿曼位于亚洲的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自古以来,阿曼人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人工修建的水渠灌溉系统 ——法拉吉。
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
阿曼位于亚洲西部,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00~200毫米,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
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
法拉吉主要依靠重力,把山泉水、地下水引到村落中,其中有的水渠藏于地下,以免水被蒸发;有的水渠露出地面,便于人们使用。(按照食用——淋浴——洗衣、洗器皿——灌溉果园和农田顺序使用,避免浪费)
法拉吉是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
法拉吉是阿曼人发明的灌溉系统,是一种独特的农业灌溉方法。不但为阿曼人带来了宝贵的水源,而且使阿曼村庄形成了独特布局,并塑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问题探讨
地理要素
地理要素:组成区域的各要素总称。
分类:根据属性可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
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总 结
整体性表现
区域各要素体现区域整体的特征。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自然界发生直接联系。
区域的文化会通过制度、习俗、社会组织等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再间接影响自然界。
区域的差异性和关联性
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表现:
地理位置差异,
自然条件差异,
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文化习俗差异等
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区域关联的影响
改变
影响
区域生产、生活方式
区域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
区域发展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要求——必须因地制宜
①依据自身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②考虑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调整人类活动
比较区域的发展
①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②分析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看区域差异和区域关联性
(1)地理位置
(2)自然条件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耕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土为主,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 贫乏 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农业生产特点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大豆、春小麦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4)工业生产特点——两区域受区域关联性影响明显
(5)两区域的发展变化
①松嫩平原:因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②长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
谢谢观看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