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王国》教学设计
江苏名师 丁卫军
《蔚蓝的王国》是屠格涅夫晚年散文诗中的名篇之一。全文以奇特而美妙的想象和生动优美的语言给读者展现了一幅令人为之心动的蔚蓝世界。教学中应抓住两个纬度,一是对想象手法的理解与恰当运用;二是品味优美生动、富有韵律的语言。教学中着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习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场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经典的文学作品是要用心去体味和感悟的。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充分感悟语言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意,让学生在品读语言中学会积累、欣赏精妙的词句。本课以学生自读为主,一课时完成。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大海啊,故乡》录音带)一首《大海啊,故乡》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那高远的蓝天,汹涌澎湃的海浪,展翅翱翔的海鸥……一切是那样令人心驰神往。亲爱的同学,你见过大海吗?请你把在海边的所见所思描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没有到过海边的同学,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设想如果你在海边,你会见到怎样的风景?会有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2.学生片段写作训练,教师巡视。五分钟后,学生交流创作成果。抓住典型实例,比较“实”写与“虚”写的异同,明确什么是“想象”。
奇妙的想象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屠格涅夫为我们所创设的那一片“蔚蓝的王国”,去品读作者的奇思妙想,去领略迷人的意境。
二、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不会读、读不准、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同座、前后桌之间相互交流)
投影显示:蔚蓝 宛似 闪烁 感人肺腑 情不自禁 颤栗 晶莹 明澈 无忧无虑 五彩缤纷
潺潺
三、整体感知
教师诵读课文,读出课文内在的韵律美,把学生带入作者所营造的快乐、美丽、幸福的情景之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1.设问:你是怎样理解文题“蔚蓝的王国”的?“蔚蓝的王国”具体指什么?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吗?从文中找出根据。(结合讨论“探究·练习”第一题)
2.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给我们描述了怎样的场景,向我们展示了哪些美妙景物?
明确:一是“我”和其他的人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大海上航行;二是“我”在大海上所见到的神仙世界。
3.设问:文中的“我”带着一种怎样的心绪在“蔚蓝的王国”中畅游?
4.设问:读完本文后,作者期望传达给我们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想表现什么、赞颂什么?你是怎样理解文章主题的?
提示:简介作者,详细介绍作者散文诗创作的背景和特点。激活学生的思维,横向拓展,纵向开掘。
投影展示:屠格涅夫的生平简介,及屠格涅夫散文诗的相关资料。
明确: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歌颂美好的爱情。主题的理解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的主题还可以理解为:赞美美好的青春生活;慨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学生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言之有理即可给予肯定)
四、品味、积累
1.让学生到前台,配乐朗诵课文。读出大海的神奇与美丽;读出语言的韵律与节奏。
2.圈画出你喜欢的妙词佳句,整理出来,说出你喜爱的理由。
(1)讨论“探究·练习”第二题和第四题。
明确:体会优美语言表现出的自然色彩和感彩;大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大海中的一切展现出形象化、人格化的魅力。
(2)投影学生整理的词句,比较归纳,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形容词:蔚蓝 光明 青春 幸福 精美华丽 年轻 和煦 愉悦 爽朗 愉快 精美绝伦 五彩缤纷 甜滋滋 感人肺腑 无边无际 晶莹明澈
动词: 轻扬 闪烁 吟诵 酬唱 颤栗 飘荡 飘洒 回翔
飘动 融合 倾诉
同义词: 宛似、好像 愉快、愉悦 精美、精致 华美、华丽
比喻句:
①白色的风帆鼓了起来,宛似天鹅的胸膛,帆的上面挂着几面随风轻扬的小旗。
②海面上闪烁着金鳞似的细浪。
③铃兰花和玫瑰花同沿着平滑的船舷翻滚的珍珠似的浪花融合在一起,分辨不清了。
④一些岛上下雨似的朝我们身上飘洒白玫瑰花和铃兰花。
拟人句:(略)
3.让学生再一次诵读课文,体味优美语言中作者寄予的深意。
五、比较阅读
阅读《天上的街市》,比较与本文的异同,完成“探究·练习”第三题。
(投影: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明确:相同点是两者都描写了想象中的美好事物,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和理想,都是把想象中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作对比。
不同点,一是内容侧重点不同。《蔚蓝的王国》通过想象所描写的内容是生活中的确存在的事物,《天上的街市》通过想象所描写的内容是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前者是以“虚”写“实”,后者是以“虚”写“虚”。二是语言风格不同。《蔚蓝的王国》所描写的场景比较具体,内容比较丰富,语言比较精美,《天上的街市》所写的想象世界,只是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进行简笔勾勒,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语言较为朴实。
六、小结
学生分组交流(大声说出)阅读本文的自我感受。
七、课外迁移
向学生推介几个相关网站,到网络世界中找寻屠格涅夫及其作品(散文诗)。
【板书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