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一、导入
前两天下晚自习后,我在教室里听到走廊中传来这样的声音——“那只刚生的小狗吵死了,一直叫,昨天我没让它进屋,结果晚上冻死了。”“死就死了呗,我再送你一只”。我没看到这两位同学,但我却能揣测出其神情。不是惋惜,更不是自责,而是一种漠然!这种漠然深深地刺痛了我——一个父亲、一个老师的心。我不禁疑惑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我们的,以及一切有生命的个体?生命是什么?一颗真正伟大的心灵应该如何对待生命?请同学们翻开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吧。
二、析文
(一)寻读——感知美的毁灭
1.报案。
藤萝被砍了,原告藤萝向海淀区人民法院起诉,想要了解案情,我们一起走进海淀区法院查看一下被害者的档案。
(出示“海淀区人民法院‘藤萝被害’档案”的空表格,引导学生按要求寻读。)
这一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对“悲剧”的主角——“藤萝”的外在美、内心美进行关注。填写表格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全文,在寻找中去体验“悲剧”,在师生共同分析中“感受悲情”,为下一步“挖掘主旨”做准备。
2.“原告”在平时的表现怎样?引导学生读第8节;“原告”现在状况如何?引导学生读第10节。在巨大的对比落差中渲染“悲情”,感受“美的毁灭”。
3.认识悲剧:①悲剧是美的毁灭,文章着力描写了藤萝的美,不但有外在美,而且有内在美。可概括为真、善、美。藤萝愈美,藤萝被毁的悲剧也就愈突出。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②悲剧是把美毁灭给人看。文章着力描写了藤萝被毁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当藤萝的根已被砍断之时,不知真相的藤萝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更使人欲哭无泪。③美被什么所毁灭,也关系到悲剧的性质及强烈与否。美丽的藤萝“一旦毁于愚氓之手”,这种愚氓灭美的现实,十分可悲,也十分发人深思。
海淀区人民法院“藤萝被害”档案
(二)连读——体味文章主旨
1.原告是藤萝,被告又是谁呢?愚氓无法找到,审判就无法进行。那么有没有人关注原告藤萝呢?关注人又是谁呢?
2.作者是大智慧的人,也是具有大爱心的人,文章处处有作者的影子,单是以“我”为开头的句子就有很多,请找出来,并合起来连读,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聆听季老的内心独白。说说你的理解。
(提示:如果学生的“感言”没有条理或不着边际,可提示学生“我”谈起过去怎样、说起现在怎样、说起将来怎样。或者问学生:“季老是大师,却反复强调自己是个没有出息的人,为什么?”)
明确:作者谈起过去是平淡中的追思,说起现在是自责背后的愤慨,说起将来是倔强中矢志不移的决心。
(三)悟读——探究题目深意
题目是“幽径悲剧”,可全文写的是“藤萝的悲剧”,有人认为题目应该是“藤萝悲剧”,你同意吗?是季老的疏忽?还是另有深意?
引导一:教师将第9节的“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改成“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不但花木遭劫,人也不能幸免”,并联系季老的文革遭遇请学生理解用环境作题的深意。
引导二:第10节中所指的第三株藤萝的“死”与第9节中前两株藤萝的“死”的时间背景是不一样的。后者是“十年浩劫”中,前者却在“十年浩劫”十五六年后的1992年!引导学生认识到季老是要告诫我们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要努力实行科教兴国,要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
看来悲剧的确是属于幽径的,不仅指幽径中藤萝的悲剧,更指“幽径”中的一切,包括幽径中的人的悲剧,如季老的悲剧、愚氓的悲剧等等,还包括人们思想中“藏着的小”,人性中的恶。“径”另有深意指思想上的小道,“幽”则凸现此类悲剧不易察觉,然而危害性大。
三、拓展
1.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愚氓灭美”的现实呢?
(教师用投影展示动物、植物、建筑等方面的悲剧图片。)
2.应该看到,生活当中维护真、善、美的人还有很多。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著名作家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里写道:也许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关键时刻挽留住我们。一株草,一棵树,一片云,一只小虫,它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扎根,在空中驻足,在风中浅唱……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只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同学们,当听到名人、作家这样的心声时,你们又有什么样的感想呢?静静的夜里,思考后写下你的碎思。
四、小结
同学们,你是否会关注黑夜中一粒放丝丝光芒的萤火虫?你是否会关注那一只如夜莺般婉转歌唱的蛐蛐?你又是否会关注一只折翼后挣扎的蝴蝶?但愿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的情感会变得更加充实而细腻,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加充盈而博大,我们的世界会因此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