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2.根据( )我们能够判断风的方向。
A.烟的方向 B.旗杆的方向 C.人行走的方向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 )的温度最高。
A.焰心 B.内焰 C.外焰
4.把湿衣服晾在太阳下,过一会儿就干了,是因为( )。
A.太阳把水吸收了 B.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C.水掉到地上了
5.关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数据收集一数值天气预报一 气象员做出预报一 天气会商一 发布天气预报
B.数据收集一天气会商数值天气预报一 气象员做出预报一 发 布天气顸报
C.天气会商一 数据收集一 数值天气预报一 气象员做出预报一 发布天气预报
6.如图所示,将一只气球放入细口瓶里并将瓶密封,然后用力从气球口吹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可以被吹大到整个瓶子
B.气球不能被吹大
C.气球只能被吹大到一定程度
7.关于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色、无味 B.会流动 C.不会溶解在水中
8.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灯内焰的温度最高,所以我们应该用内焰加热
B.已经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C.在研究加快食盐溶解速度的方法时,我们采取了对比实验法
9.天气现象( )来临时常伴有狂风暴雨,每年7、8月较常出现。
A.沙尘暴 B.台风 C.梅雨
10.下列物品中,没有利用热空气会上升原理的是( )。
A.孔明灯 B.热气球 C.风筝
二.填空题(共8题,共38分)
1.水的三态是指水的( )、( )和( )。
2.如图,旗帜招展、柳枝摆动,我们就知道了( )的存在。
3.空气的流动形成(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 )(填“摸一摸”或“扇一扇”)的方法感受空气的流动。
4.空气占据( ),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 )的。
5.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里面的空气和35枚大头针同重,空气的体积( ),大头针的体积( )。(填“大”或“小”)
6.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下雨的等级,如果一个地区24小时的降水量达到80毫米,我们确定下雨等级为( )。
7.在探索食盐溶解快慢是否有温度有关的实验时,我们至少要用( )只杯子。在一只杯子里加入( )水,另一只杯子里加入等量的( )水。放入杯中的食盐应该( )(选填“一样多”或“不一样多”),放入时应该( )(选填“同时放入”或“先后放入”)
8.通过前面的学习,测量天气特征用到的工具有( )、( )、( )等。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没有限度的。 ( )
2.夏天的时候,小明刚从游泳池里出来时,感觉到有点冷,这主要是因为天气冷。( )。
3.我们能通过天气预报获知天气信息。( )
4.温度计常用的单位是华氏度,记做°F。( )
5.观察液体时,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采用“尝”的方法。( )
6.水的温度可能会影响溶解的食盐质量,我们可以量取常温下的水。( )
7.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
8.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在常温下,10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50克食盐。( )
9.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
10.蒸发的速度是不变的,与外界因素无关。( )
四.连线题(共1题,共5分)
1.连线题。
面粉
洗衣粉
沐浴露 固体
氧气
食用油 液体
二氧化碳
课本 气体
汽油
氮气
粉笔
五.综合题(共2题,共17分)
1.小明做50毫升水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食盐,他将20克食盐和小苏打各分成8份,下表是他的试验记录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他的实验数据有哪些错误:
(2)可能是什么操作导致这个错误?
(3)请你根据自己实验的数据修改,正确的数据可能会是?
(画出你的表格)
2.雅琪明天一大早要去秋游,晚上听到的天气预报是:明天晴到多云,最低温度18摄氏度,最高气温28摄氏度。
1.雅琪带伞吗?为什么?
2.明天最适合穿的衣服是( )。
A.棉衣 B.衬衫加外套 C.衬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C
4.B
5.A
6.C
7.C
8.C
9.B
10.C
二.填空题
1.液态;气态;固态
2.空气
3.风;扇一扇
4.空间;变化
5.大;小
6.暴雨
7.两;热;冷;一样多;同时放入(第二三空可交换)
8.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综合题
1.(1)溶解的食盐与小苏打的量不准确。
(2)水量错误。
(3)
2.不用带伞,因为明天不下雨。B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