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7 18:4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为文艺节目带来了新的气象,科技与文化融合成为电视节目创作的趋势之一,科技成为文艺节目创作的“助手”。这样的例子 ① 。例如《中国考古大会》充分挖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AI+VR裸眼3D演播室技术的优长,针对每座考古遗址量身打造不同的“视+听+触”场景;《唐宫夜宴》以古代名画为背景,把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文物穿插其中,再加上5G+AR技术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到盛唐“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大美景象和雍容气度;一些纪录片用动画还原建筑桥梁构造、展现地质全貌、再现人物动作等,让观众对节目中所介绍的内容 ② ;江苏卫视2022年跨年晚会通过动作捕捉、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请回“邓丽君”与真人歌手周深合唱,给许多观众尤其是中老年观众带来惊喜。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将带来更多令人 ③ 的节目,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当然,我们不仅要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更要追求科技给节目带来的炫酷感。坚持以优质内容为根本,以先进科技为支撑,开拓时代生活和艺术表现的新领域,展现文艺创新的新境界。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3.下列各项中引号用法表示强调作用的一项是( )(3分)
A.科技成为文艺节目创作的“助手”
B.量身打造不同的“视+听+触”场景
C.感受到盛唐“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大美景象和雍容气度
D.请回“邓丽君”与真人歌手周深合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一叶知秋至,霜降感天寒,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草木摇落露为霜”,此时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白霜,千里沃野的莹莹冰晶预示着冬天即将来到。
霜是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凝华,在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地面上或近地面物体上形成的白色松脆冰晶。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 ① ,因为此时菊花正盛开。霜的形成与气温密切相关。我国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② 。入秋后,北方降温早、降温快,东北北部初霜一般出现在9月上旬,东北南部、华北初霜出现在9、10月份。南方降温晚,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11月中下旬出现初霜,华南地区则更晚。
人们常用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代表昼夜温差。根据近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霜降节气全国各地的昼夜温差为11.6摄氏度,与秋分、寒露节气的昼夜温差相近。由此可见,霜降节气的昼夜温差并非所有节气中最大的。人们之所以感觉霜降节气昼夜温差大,是因为在霜降来临前,我们经历了漫长的暑热,而随着霜降节气的来临,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白天光照较强烈, ③ ,加大了昼夜温差。
4.下列描写秋景的句子中结构和文中画横线的“霜降感天寒”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鸿雁来宾日 B.气冷凝秋晚
C.红柿压疏篱 D.空天万里霜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咏月①
(清)曹雪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菩萨蛮
(南宋)朱淑真②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注]①《咏月》为《红楼梦》人物香菱所作。②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于仕宦家庭,博通经史,尤工诗词,相传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
6.对两首作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香菱诗的首联、颔联集中笔墨描绘出月色的朦胧清淡。
B.香菱诗的颈联分别塑造了旅人思乡和闺妇思夫的形象。
C.朱淑真词用颦眉未变而愁闷新添表现愁绪的连绵不断。
D.朱淑真词用深夜流萤的点点荧光表现深沉清幽的意境。
7.请结合香菱、朱淑真的生平,分析两首作品画线句运用“月亮”意象表达的情感。
【综合训练】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灯头
蔡楠
马本斋[注]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延安,见到毛主席。
而今,他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这天,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将党中央的电文交到了马本斋的手中。
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同志:党中央问候你和全体指战员。
你们以大智大勇,驰骋于华北平原,取得了卓著战绩。为了消灭西北五马犯匪,党中央决定,命你部速来延安,接受重任……
他念着电文,如沐春风,已见消瘦的脸上泛起了大团大团的红晕。他又一次哼起了那首他最喜爱的歌:
山头月儿明,沙河水流涌,谁愿受这奴隶的命,谁愿看强盗横行。我们在这儿生长,在这儿健壮,几百代了……而今我们要去远行——
他在离开家乡去口外谋生时就是唱着这首歌走的,他在离开东北军刘珍年师长解甲归田的时候就是唱着这首歌走的,他在离开冀中根据地来到冀鲁豫边区时也是唱着这首歌来的。而今他又唱起了这首歌,后面的一句是他自己加的。本来他还要加上几句的,但是他觉得从脖颈到后脑勺的部位突然疼了一下。他没在意,想站起来,这时候又疼了一下,而且是钻心的那种疼。
他一下子就跌在了床上,头撞到了墙。他大喊一声,小金——
警卫员小金跑进来了,扶起了他,司令员,你——
药!马本斋嘴里吹出了一口气。
小金觉得这气里有了燥热的成分。他连忙从急救包里拿出了一小瓶药膏,跳上床,摘下马本斋的军帽,看到了他后脖颈上那个疮已经被墙撞破了,一股脓水流了出来。他大嚷,司令,破了,这土医生的药膏不管用,去后方医院看看吧——
马本斋制止了小金,拿过小药瓶来,用手指捅出来一小块药膏,自己抹上了。他站起来,扎上腰带,戴上军帽,将手伸了过来。
司令这是要枪。每次司令一伸手,小金就赶紧将枪从墙上摘下来,快速地递过去。而这次,小金没动,说,司令,去医院吧?要不我去叫军医!
马本斋一拍桌子,大声喊道,胡闹,去什么医院?喊什么军医?不就是一个小疙瘩吗?哪个人还不长个小疙瘩?他自己取了枪,噔噔噔跑到了院里,喊道,走,咱们去找政委,通知大队以上的干部来司令部开会,我要亲自把这好消息传达到大队长这一层!还没走出司令部的院门,马本斋就摔倒了,小金听到了他高大的身躯倒地的沉重声音。
几天里,马本斋一直高烧不退昏迷着。其实,他脖颈上长的不是普通的小疙瘩,是特别厉害的对口疮,必须动手术。
杨得志司令来看望马本斋了,还带来了冀鲁豫军区的指示:命马本斋去军区后方医院治疗。
不能去延安了。不能去见毛主席了。马本斋放飞的心又回到了体内。
他只能在病床上想象毛主席的样子,想象延安的样子了。
杨司令带领同志们去延安了。
李医生、杨护士和妻子孙淑芳一起留下来照顾马本斋。同时留下的还有一个连的战士,他们护送马本斋去后方医院。
马本斋在颠簸中醒来,看着身前身后有这么多战士围着他,护送他。他命令担架停了下来,大声喊道,去,叫你们连长,叫你们连长来!连长来到了马本斋的担架前。
马本斋说,我只是一个病人,一个普通的病人,不用这么多的人护送!你们立刻去追赶部队,给我留下一个班就行了。
连长说,马司令,这是杨司令的命令!
马本斋说,你追上杨司令,就说是我让你归队的,到延安替我多杀几个敌人吧!
连长没办法,只得留下一个班,含泪敬礼,带着其余的人踏雪追赶队伍去了。
来到冀鲁豫后方医院,动了手术,马本斋的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夜深了。昏迷几天的马本斋醒来了。妻子淑芳赶紧端过一碗水去。他喝了两口水,望着屋里的油灯,皱了皱眉。
淑芳问,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
马本斋嘴唇动了几动,想说话却没说出来。淑芳将耳朵凑上前去,听到了马本斋的喃喃细语,淑芳啊,现在根据地灾荒这么严重,群众非常艰苦 淑芳说,你也够苦的了,好几天没正经吃东西了。
马本斋摇摇头,我说的不是这个。我是说油这么贵,不应让灯头这么大。这是浪费啊!咱们是养病的,能替公家节省 节省一分,就会使边区人民的负担减轻一分。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淑芳拿起一根树枝,慢慢地将灯头拨到了最小。
病房里暗了下来,马本斋睡过去了。
桌上,灯头如豆,眨了几下眼,不甘心地灭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 注 ] 马本斋( 1901 - 1944 ),中国共产党党员,回族,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 1944 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马本斋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延安,见到毛主席,这表现了他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体现了他真挚而朴素的革命情怀。
B .马本斋不听警卫员小金的劝告,执意取枪,拒绝去医院,反映出他军人性格中固执鲁莽的一面。
C .“胡闹,去什么医院?喊什么军医?”“到延安替我多杀几个敌人吧”这些平易质朴的话,表现出马本斋的性格与革命初心。
D .本文以第三人称叙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多角度表现马本斋的英雄本色。这与铁凝《哦,香雪》讲故事的方式有相同之处。
2.关于文中马本斋哼唱歌曲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谁愿受这奴隶的命,谁愿看强盗横行”表达了人民反抗压迫、向往美好的心声。
B.马本斋自己加上的歌词“而今我们要去远行——”,传达出他得知要去延安的喜悦心情。
C.小说用“唱着这首歌走的”“唱着这首歌来的”这几句,巧妙概括了马本斋跌宕起伏的一生。
D.马本斋哼唱歌曲,舒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也为下文他无法奔赴延安埋下了伏笔。
3.文章最后一段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4.请简要点评本文作为一篇历史小说的选材特点及效果。(6 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建炎三年五月,以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冬十月壬辰,张浚治兵于兴元,以图中原。浚上疏言:“汉中实形势之地,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泉之财,右出秦、陇之马,号令中原,必基于此。谨积粟,以待巡章。”辛丑,张浚以赵开为随军转运使,专总四川财赋。开见浚曰:“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尚存赢馀,而贪猾认为己有,共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浚锐意兴复,委任不疑。浚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于开。十二月甲申,张浚承制拜曲端为威武大将军,军士悦服。四年夏四月,金娄室既陷陕州,遂长驱入潼关。曲端遣吴玠拒之于彭原,而自拥兵邠州为援。金人来攻,玠击败之。娄宣整军复战,玠军败绩,部将杨晟死之,端退屯泾原,金乘胜焚邠州。玠怨端不为援,大诟之,由是二人有隙。浚虽重用端,然以人言,不能无疑,乃使张彬诣渭州察之。彬至,谓端曰:“今兵合财备,娄室以孤军深入吾境,我合诸路攻之,不难。”端曰:“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如此一二年,彼必因敝,乃可图也。万一轻举,后忧方大。”彬还白浚,浚不以为然。及闻兀术留江、淮,议出师挠之。端曰:“平原广野,敌便于冲突,而我军未尝习水战,金人新造之势,难与争锋。宜训兵秣马,保疆而已。后十年乃可。”浚积前疑,遂以彭原之败,罢端兵柄。绍兴二年十二月甲辰,召张浚知枢密院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张浚经略关陕》)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姿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
B.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
C.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客/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
D.彼将士精锐/且因粮于我/我今反为熔未可胜也/若按兵据险/时出偏师以扰其耕获/彼不得耕获/必取粮/河东则我为主矣/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治兵”意为冶炼兵器,“兵”和“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的“兵”字含义相同。
B.“左”在地理上常指东方,因为荆、襄两地在汉中的东方,所以说“左通荆、襄之财”
C.“庶”表示可能或期望,“庶”和“庶刘侥幸”(《陈情表》)中的“庶”字含义相同。
D.“制”和诏、敕一样均为圣旨,常由中书舍人拟写,其他官员加知制诰者也可拟写。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浚认为汉中地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对于朝廷收复中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好好经营此地,在此地作好粮食储备工作,这体现了他良好的政治眼光。
B.赵开对蜀地财政情况很了解,认为不能再给当地百姓增加负担,唯独专卖货物还有赢余,却被崩婚之梁所占,若能对此采取果断措施,或许可以救一时之急。
C.曲端被任命为戚武大将军,深受军上拥戴,在与娄室的战争中,他驻守邠州作为援军,大举击败金兵,但吴瑜的部队最终吃了败仗,其部将切成因之战死。
D.在如何对待艺术留镇江淮的策略上,曲端客观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认为地形方面对金兵更有利,且金人势头正盛,暂时难以与其对抗,当作长远打算。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浚旬犒月赏,期得士死力,费用不赀,尽取于开。(5分)
(2)玠怨端不为援,大诟之,由是二人有隙。(5分)
2023届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
(第276练)
【基础训练】
1. (3分) ①数不胜数 ②一目了然 ③耳目一新
【解析】第①处根据前后语境可知此处应填写表示数量多的成语;第②处,根据“一些纪录片用动画还原建筑桥梁构造、展现地质全貌、再现人物动作等”可知此处所填成语表达了一看就很明白的意思;第③处,根据“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可知此处所填成语表达了面貌一新的意思。
2.(4分)我们不仅要追求科技给节目带来的炫酷感,更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
【解析】“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追求科技给节目带来的炫酷感"逻辑顺序有误,应该调换其顺序。“树立……精神”搭配不当。
3.(3分)B
【解析】A表示特殊含义; C是引用; D是特殊含义。
4.【答案】B 【解题思路】“霜降”和“气冷”都为主谓短语“感”与“凝”都是动词,“天寒”和“秋晚”都为主谓短语。
5.【答案】①也叫做“菊花霜”(2分)②初霜总体上由北向南推进(写出“南北方”“初 霜”1分,写出“差异”“推进”1分)③夜晚降温幅度大(2分)
6.A
7.“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大意是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此时香菱已是薛蟠的小妾,而薛蟠远在江南,诗中“月亮”写出了香菱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只身一人的孤独之情。“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大意是抬头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相传词人朱淑真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此词“月亮”表达出了词人的自我安慰和空虚寂寞的情怀。
【综合训练】
1.B
2.D
3.① 表现了马本斋尽管身患重病仍心系百姓疾苦的的崇高品质。
② 含蓄地表现了马本斋壮志未酬不幸病重的不甘与遗憾。
③暗示马本斋病情严重难以治愈。
4.①选材尊重历史。马本斋及他身边的人都是历史中的真实人物,如杨得志、淑芳,塑造了一个真实、有血有肉的马本斋形象。
②选材典型。如马本斋拒绝一个连的护送,表现了他无私忘我、杀敌报国的品质。
③以小见大,如“灯头”的故事,细腻生动,感人至深,展现了马本斋爱国为民、清正廉洁,使人物形象立体全面。
5.B
6.A(“治兵”为练兵或治军之意,兵为军队的意思。“陈利兵而谁何”的“兵”是兵器之意。)
7.C(大举击败金兵的是吴玢,下文并未交待和杨晟战死有因果关系。)
8.(1)(张浚)希望得到土兵以死效命,所用的花费不可计算,全部从赵开那里取得。
(2)吴玢怨恨曲端不支援,大声辱骂他,因此二人有了隔阂。
附参考译文:
建炎三年五月,任命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其年冬十月壬辰日,张浚在兴元县开始练兵以图恢复中原。张浚上疏说:“汉中确实是地形险要的地方,前方控制六路军队,后方据有两川的粮食,东方与荆、襄一带财货相通,西方秦、陇之地出产骏马。他日号令中原,必以此地为根基。认真做好贮存粮食的事来等待陛下巡幸。”辛丑年间,张浚任命赵开为随军转动使,让他总管四川财赋事务。赵开见张浚时说:“蜀地民力已尽,一两钱(的赋税)都不能再加了,唯独专卖货物还稍有赢余,但贪猾之人已据为己有,互相隐瞒。唯有不担忧怨骂,果断敢行,或者可以救一时之急。”张浚锐意兴复朝廷,将财赋之事委任赵开,对他放心不疑。张浚每十天犒劳每月奖赏,希望得到士兵以死效命,所用的花费不可估量,全部取自赵开。十二月甲申日,张浚秉承圣旨任命曲端为威武大将军,众军士对此心悦诚服。四年夏四月,金娄室攻陷陕州后,又长驱直入潼关。曲端派遣吴瑜在彭原抵抗娄室,而自己率军驻扎邠州作为援军。金兵来攻,吴珍将其击败。娄室整顿军队再战,吴玢军战败,其部将杨晟战死,曲端退兵屯驻泾原,金人乘胜
焚毁邠州。吴珍怨恨曲端不出兵支援,大声辱骂他,因此二人产生了隔阂。张浚虽然重用曲端,但因为他人议论,对其不能不有所怀疑,于是派遣张彬到渭州去督察他。张彬到了渭州,对曲端说:“如今我各路军队汇合,物资齐备,娄室率领孤军深入我境,我汇合各路大军向其进攻,(取胜)不是难事。”曲端说:“金人将士精锐,从我处掠取粮草,我军常处于被动地位,不一定能够获胜。如果屯兵占据险要之地,不时派出两翼协战的部队扰乱其耕作收获,敌军不能耕作收获,必定会到河东去掠取粮食,那样我军就
处于主动地位了。如此一两年时间,敌军必定陷于图顿疲急的境地,这样就可以图谋(打败他们)了。万一轻举妄动,后方的忧患将会增大。”张彬回去将曲端的话禀告张浚,但张浚并不认为曲端之言是对的。等到听闻兀术留镇长江、淮河一带,就商议出兵阻挠其军队。曲端说:“(长江、淮河一带是)平原旷野之地,方便敌军冲袭突击。而我军不曾练习水战,加之金兵新近(取胜)形成的势头,我军难于与其抗衡。应该厉兵秣马,防守边疆。这样等待十年才可以反击。”张浚因为以前对曲端多年的怀疑,于是以曲端兵败彭原之事削夺了他的兵权。绍兴二年十二月甲辰,召张浚回京主管枢密院事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