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下课后作业: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九下课后作业: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17 19:0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2课时)
一、单选题
被蚊虫叮咬后,蚊虫分泌出蚁酸使皮肤痛痒,涂抹碱性物质能减轻痛痒。被蚊虫叮咬后,为减轻痛痒,宜涂抹的物质是( )
选项
常见物质 葡萄汁 牛奶 苹果汁 牙膏
下列日常所见的溶液中呈酸性的是( )
A. 肥皂水 B. 石灰水 C. 雪碧 D. 蔗糖水
近段时间,猪肉价格的不断上涨对国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来判断。由表可知: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 )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A. 变强 B. 变弱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下列有关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或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用镊子夹取试纸直接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测量
B. 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再用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试纸上测量
C.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到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用试纸测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
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范围如下:
液体 胃液 唾液 胆汁 胰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胆汁和胰液显碱性
B. 胃液比唾液酸性弱
C. 胰液比胆汁碱性强
D.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如图是酸与碱溶液反应的示意图,下列关于酸碱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B.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 当酸碱完全中和时,两者所用质量一定相等
D. 当酸碱完全中和时,所得盐溶液等于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酸溶液的,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 常温下,碱溶液的大于,碳酸钠溶液的也大于,则碳酸钠属于碱
C. 通常情况下,的溶液呈酸性,则的雨水是酸雨
D. 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和
B. 将图2中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 图2中所示溶液中的质量不断增加
D. 图3中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 )
A. 的盐酸 B. 的硫酸
C. 的氯化钠溶液 D. 的氢氧化钾溶液
如图是某同学测得的身边一些物质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B.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
C. 施用草木灰可以降低土壤碱性 D. 鸡蛋清的碱性比牙膏的强
利用推理、归纳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石墨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B.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碱溶液,所以的溶液均为碱溶液
D.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所以铁制品比铝制品更耐腐蚀
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 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
C. 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 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B. 碱溶液的大于,因为碳酸钠溶液的大于,所以碳酸钠属于碱
C. 洗涤剂是利用乳化作用除去油污,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 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则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等质量的不同金属分别放入到足量的相同稀盐酸
B. 向稀硫酸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
C. 时饱和溶液中添加固体
D. 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二、填空题
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时,溶液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滴入到______中。
滴入溶液体积为时,溶液中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测定某酸溶液时,如果放试纸的玻璃片上的水没有擦干就进行测定,会使测得的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
科学兴趣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有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呈黄色。为测定该废水中所含的物质,他们进行如下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用试纸测量,测得为2。
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溶液,无现象。
另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溶液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
向滤液中加入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
由此可知:该废水溶液显 性;所得的红褐色沉淀为 ;废水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盐是 。
三、实验题
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仪器名称是______。
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将装置和连接进行此实验,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_____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制取该气体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加试剂前,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______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该溶液的______7(填“”、“”或“”)。
某校“酸雨”测量小组的同学,取刚降落雨水的水样,用探头测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其数据见表:
测定时刻 5: 5: 5: 5: 5: 5:
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推测“正常雨水”的______填“”、“”或“”,引起这种的原因是空气中有,雨水溶解,形成碳酸。
根据以上数据,判断所降雨水_____ “酸雨”(填“是”或“不是”)。
兴趣小组的同学借助传感器监测溶液的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如图是反应装置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向锥形瓶中缓慢滴入稀盐酸,能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此反应类型属于______。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位于曲线的______(填“”、“”或“”点)。
下列说法是同学们在分析实验数据时得出的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变小直至为
实验过程中使用磁力搅拌器的目的是吸收热量
实验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一直在不断增大
实验过程中也可以选用试纸验证反应的发生
20.为了探究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甲同学向盛有少量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色变成无色。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如图所示的是乙同学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的变化曲线。
实验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将稀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人稀盐酸中
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实验甲同学在做完实验后所得的无色液体中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有什么请你作出猜想并设计用两种不同的方案进行验证。
【作出猜想】猜想:猜想 猜想和
【设计实验】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试纸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类别的试剂进行检验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
所选试剂 实验现象、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方法一 ________ 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 氧化铜,微热 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4:实验室有两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甲、乙,推知他们只能是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小明同学仅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能把这种无色溶液鉴别出来。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处理:在处理实验后的废液时,用试纸检测,发现废液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为测定污水中氢氧化钠含量,取污水于烧杯中,加入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污水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污水中含氢氧化钠________克;
污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结果保留。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B
15.【答案】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偏大;
氢氧化钙。
16.【答案】酸
17.【答案】长颈漏斗;
;或;移走酒精灯;
;;气密性;
18.【答案】;不是
19.【答案】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复分解反应
20.【答案】实验1:红 ;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实验 ;点处的溶液,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
实验3:
所选试剂 实验现象、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方法一 锌粒 或碳酸钙 有气泡产生则猜想成立,无气泡产生则猜想成立 选用碳酸钙,现象同上
方法二 氧化铜,微热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则猜想成立,无现象产生则猜想成立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实验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样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 玻璃棒上有白色固体出现的原样品是氯化钠溶液,没有白色固体出现的原样品是稀盐酸。
;;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