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腊八粥
2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沈从文一起去了解腊八粥吧。
农历 十二月初八
腊八:腊八节,俗称“腊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传统。一些地方就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小说《长河》《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走进作者
腊八粥 感觉 沸腾 咽下 何况 汤匙 碗盏 搅和 浓稠 资格 可靠 罢了 要不然 猜想 肿胀 熬粥 深褐色 脏水 惊异 总之 染缸解释 筷子 浪漫 奈何
我会读
唾沫 嘟囔 粉碎 甜腻腻
tuò
nāng
nú
nì
孥孥 黄焖鸡
湘西地区对男孩子的称呼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
练一练:我的咽喉发炎了,这些食物根本无法下咽。
.
.
多音字
默读课文,思考:围绕“腊八粥”,作者主要写了什么事?
整体感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详
略
等粥
喝粥
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
pū
人人爱粥
等粥喝粥
腊八粥
等粥
喝粥
盼粥(第2—8自然段)
分粥(第9—12自然段)
猜粥(第13自然段)
看粥(第14—17自然段)
默读“等粥”部分的内容(第2—1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些场景?
(第1自然段)
(第18—19自然段)
通过圈画描写八儿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八儿的馋,并做简单批注。
交流分享
盼粥
2
急切
心理描写
兴奋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娇憨 急切
神态描写
迫不及待
语言、神态描写
4
耍赖、焦急
5
6
7
评价标准 得星
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出八儿的心情
要求:
其他同学认真听讲,随机抽取同学评价。
2
5
8
文中的三个“叹气”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写出了腊八粥逐渐粘稠,咕嘟咕嘟冒泡的样子。
暗含着八儿愿望得不到满足后的失落。
“叹气”本是人的活动,这样写赋予腊八粥生命力,同时也衬托八儿的心情。
分粥
9
10
11
自己想多吃,又不忘表示自己“善解人意”。
狡黠、天真
仿佛是听到八儿的话后发出了笑声。
腊八粥对八儿的吸引力很大。
人与粥
相互映衬
12
pū
兴奋
拟人
符合猜想
出乎意料
15
14
看粥
八儿喝了很多粥
18
八儿的满足
家庭生活的温馨
喝粥
腊八粥
爱粥—甜甜的腻腻的
等粥
盼粥—急切
分粥—天真
猜粥—好奇
看粥—惊异
喝粥—满足、幸福
略
详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突出了八儿的嘴馋、可爱,也反映出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通过小孩儿八儿的视角,写他 、 、 、 、 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节的风俗画面中,留给人无限的回味。
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喝粥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唾沫(tuò chuí)
孥(nǔ nú)
肿胀(zhōng zhǒng)
黄焖鸡(mēn mèn)
囔(nāng náng)
搁多了(gē gé)
课后巩固练习(10分钟)
√
√
√
√
√
√
二、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B.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C.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D.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课后巩固练习(10分钟)
A
必做:
1.文中词写2;
2.预习第三课,完成任务单。(自习课完成)
选做:
1. 钉钉家校本智能练习。
作业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