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运动和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 运动和力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03-02 15:15:08

文档简介

课题 8.1 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 2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认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教学难点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论的进一步分析。2、对牛顿第一定律文字叙述的理解。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适当点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力学教具、检测题。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先学后教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一、复习提问二、引入新课三、新课教学四、学的怎么样五、本节小结六、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1、滑板车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如果我们不再蹬地,它最终就会停下来。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类现象。2、让学生感知教材。自行车、列车等运动的物体,停止施加动力,还会继续运动,但最终要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吗? (一)、用课件回顾物理历史上的观点亚里士多德: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不能运动)伽利略理想实验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其运动会是匀速的,而且将会永远运动下去。两种观点 谁是孰非?(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设计实验:实验设计目的:探究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 维持实验设计思路:以小车为例,尽量减小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看小车运动的情况。 (怎样使小车运动更远?)相同条件:相同的小车、小车开始运动速度相同。同一斜面、从同一高度静止开始下滑。不同条件:表面不同即阻力不同实验器材:木板、小车、棉布、毛巾、斜面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提出问题:此实验中,你要哪些器材要观察和记录哪些数据?----------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小车通过的距离。2、数据整理,用课件展示。(三)、牛顿第一定律1、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向学生明确理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牛顿第一定律”表达的是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2)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 2、解读牛顿第一定律:即:“静者恒静、动者恒动”。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一切物体:是指宇宙中所有物体,不论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可见牛顿第一定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2)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是定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 3)总: 是指“一直”的意思。 4)保持: 是指“不变”。 5)或: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师生共同完成。相关题目(课件展示)。第二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关键词理解。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的性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从而引入新课。(一)惯性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演示教材18页8.1-3实验。3提出问题: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前倾;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身体会后仰,为什么?明确概念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4、解读惯性:(1).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物体是受力还是不受力,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2). 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 、 “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 、 “由于惯性的作用” 、 “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3). 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但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是不同的,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质量是物体惯性的量度.a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b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其质量有关,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惯性的利用及其危害(1)、教材图8.1-4利用惯性紧固锤头。(2)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二)、例题教学 (着眼于整节内容)1、课件出示例题:【例1】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分析】原来小球受绳拉力作用在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在光滑水平方向上就没有再受到力了,因此小球将保持绳断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而运动. 【解答】B【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可以有两种表现状态,同时也说明物体不受力时也能运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答】D1.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永远保持静止
B. 运动的物体是不会停下来的
C.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
D.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2. 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则它将( )
A. 立即停止
B. 速度减小,最后停止
C. 运动方向变为与原来相反
D. 做匀速直线运动3、坐在汽车里的乘客若身体突然向前倾,则可能是汽车正在_____________若乘客的身体突然向后仰,则可能是汽车正在_____________若汽车向左拐弯,乘客将_______4、一杯水放在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双选)A列车突然向右启动B列车突然向左启动C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D列车向左运动是突然刹车 5、一人面向前方站在一艘匀速航行的轮船的甲板上的某处竖直上跳,当他下落时应落在( ) A 原处 B 此处的前方C 此处的后方 D 不能确定6、飞机水平匀速向西飞行,从飞机上先后落下三个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在地面上的人看到三个小球在空中的排列位置应该是( )O O O O O O O O OO O OA B C D7、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8、节日放飞的气球下吊一物体在空中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气球突然破裂的瞬间,物体将向上运动,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物体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又向下运动,这又是因为____9、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下来B、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D、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2、下列哪些现象是利用惯性的( )A、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B、司机和前排的乘客要系安全带C、洗完手后,用力甩掉手的水滴D、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尽力助跑 动员学生小结。教材19页动手电脑学物理。 讨论交流:课文列举了一类什么现象?感知历史理论、加以比较,初步形成自己的意识-----维持运动需要力吗?学生讨论识记理论小组讨论积极动脑,踊跃发言。举手发言。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体会、感知、思考、深度加工,形成理论。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根据生活经验,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判断。巧妙运用牛顿第一定律的关键词解答。在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巧妙解答。心中有生活,脑中有物理,学以致用。学会识图系统整理知识,使之条理化。
板书设计 8.1牛顿第一定律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牛顿第一定律 小结、练习
课后反思课题 8.3摩擦力 课时 2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对物体运动的作用。(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知道摩擦力的利弊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关摩擦现象。(2)经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3)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4)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摩擦力的概念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
教学准备 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二)新课学习(三)课堂信息反馈(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一)复习提问(二)新课教学(三)课堂练习(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观看花样滑冰表演同学们看到运动员用力一滑,能够滑得很远,但让运动员在泥地上滑滑看,也能滑的远吗,同学们想一下这是由于什么得缘故?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滚动有关?是否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2)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同学来说他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3)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请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并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比较一下自己做的和别人做的有什么区别,自己做的在哪个方面没有注意到。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怎么办?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什么。我们以前有没有用到?试着回答一到两个实验。 汽车正在水平向右运动 ,在某段时间内车上的箱子从车厢前部滑到中部这时箱子与地面间 (填有或无)摩擦, 这是因为 ,箱子与车之间 (填有或无) 摩擦, 这时车对箱子的摩擦力的向 ,箱子对车的摩擦力的向 。如下图所示学生自主完成课本26页相关题目第二课时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课件展示)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有利还是有害呢? 1、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学生都很熟悉,而且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了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 (1).改变压力(2)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滑动与滚动摩擦转换(4)缠绕2、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试着说说将有哪些情景发生。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1、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2网上报道,在人牛大战中,一头牛与11个人比赛拔河,人输了。给这头牛穿上旱冰鞋后,现在这场比赛谁会获胜?师生共同完成1.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 摩擦,采用的方法是 ;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 摩擦,采用的方法是     2.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 )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根据老师提示做相关探究实验。根据生活经验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探究计划。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收集数据。举手发言,踊跃作答。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展开想象的翅膀,让物理知识为我们服务!小组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8.3摩擦力一、摩擦力 二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课后反思
v
图课题 8.2二力平衡 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
教学准备 两把弹簧秤,一块轻质塑料片(片上有几个洞),一把剪刀。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三、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一、复习提问二、新课教学三、反馈练习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新 课标第一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第一课时提问:惯性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能不能反过来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呢?列举: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静止在路边的人、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提问:他们是否受到力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举出身边一两个受力物体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在黑板上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比如放在桌子上不动的墨水瓶,挂在天花板上不动的电灯匀速运动的小车等)(一)、力的平衡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在几个力平衡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我们来研究二力平衡的情况。2.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仍从同学所举的例子中找出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并不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要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实验]:用两把弹簧秤拉扯桌上的塑料片,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片保持静止不动?归纳小结塑料片静止必须满足的条件。这两个力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二力大小不相等、二力方向不相反、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并动态显示最终的结果(均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对第四种情形(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进行点拨:将塑料片从中剪断,变成两部分,这两部分能静止吗?结论: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演示实验]:手在绳端用力F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静止,观察弹簧秤的示数。然后用力拉弹簧秤和物块使之匀速上升,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并比较两次弹簧秤示数的大小。分析物块受的两个力的大小、两个力的方向、两个力是否在一条直线上。通过上述演示实验,归纳: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将条件归纳成口决:“同物、等大、反向、同线”。归纳: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 “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课件展示相关题目。师生共同完成。课本22页相关练习第二课时课件展示相关题目。一、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或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其中一个力。1.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两个力是否平衡。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可求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 状态,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2.汽车在斜坡上所受到的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 (填“是”或“不是”)平衡的力。3.每方十人拔河时,某时刻绳子静止不动,这时这二十个人拉绳子的合力是 。4.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是500牛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是 牛顿,方向是 ,重力和支持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 和 。5.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重为5000牛,受到的牵引力是200牛。那么,汽车受到的阻力是 牛,方向是 。6.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静止悬挂在绳子上,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体使它匀速向上运动时,拉力又是多少?(g=9.8牛/千克)7.如下图所示,物重6牛,弹簧秤竖直向上拉,示数为4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 学生自主完成课件展示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静止不动的墨水瓶,它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 )A. 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B. 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C. 地球对墨水瓶的吸引力和墨水瓶对地球的吸引力D. 墨水瓶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墨水瓶的支持力2、重量为5000牛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若它所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求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3、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哪一对力能够相互平衡?(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B、书受到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C、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受到的重力。4、生活中有没有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又能保持静止状态的物体呢?有没有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匀速上升的物体呢?或者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根据提问内容,积极思考,认真作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其所举的实例,利用这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讨论、思考。列举反例小组讨论、归纳。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在班级展示。
板书设计 8.2二力平衡一、力的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