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1. A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众所周知,铁路是城市的“腾飞路”,车站是城市的“加油站”。所谓“站
城融合”,是指铁路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依托铁路客运站点及周边
区域快速发展,将交通功能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有机衔接,形成铁路建设
与城市发展联动效应,A 正确;地铁站主要分布在城市内部,商业发达,
很难形成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主体的城市活力区,C 错误;汽车站没有高铁
站效果好,B 错误;航空港离市中心远,需要广阔的土地,占地面积大,
连接两端的地点比较远,不易于城市融合,D 错误。故选 A。
【2 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中转客流促生交通换乘空间,B 正确,其他选项与中转客
流关系不大,ACD 错误。故选 B。
【3 题详解】
站城融合是通过空间的合理构建与功能的协调整合,在确保交通功能运行
良好的同时,形成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主体的城市活力区,所以站城融合可
以进一步促进交通发展,完善综合交通,①正确;站城融合后也带动相关
产业发展,改变传统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市空间,②④正确;
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会带来新的城市问题,不是主要目的,③错误。综上所
述,D 符合题意,排除 ABC。故选 D。
【答案】
4B
5A
6. C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城市化的过程及影响。
【4】江苏省昆山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苏州市下辖县级市,昆山地处上海与
苏州之间,该地区一直都是地理位置优越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居民仍然从事的是
农业生产,所以地理位置优越不是群益社区乡村居民由务农为主转变为渐进式亦
工亦农的根本原因,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群益社区乡村居民由务农为主转变
为渐进式亦工亦农,说明劳动力部分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则第二产业在
发展,这是表现出来的现象,而非根本原因,D错误。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居民
产业活动转变的时间是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期
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了改革开放,所以国家政策的倾斜是该地区乡村居民由
务农为主转变为渐进式亦工亦农的根本原因,B正确。材料中提到 2000 年,昆
山开发区征收全部农用地,C错误。故选 B。
【5】材料中提到到 2000 年时,昆山开发区征收了全部农用地,并给失地农民土
地补偿金和住房安置,居民有钱、有住房安置,该地经济的发展使外来迁入的人
口较多,房屋出租收入高,所以 2000 年以来,群益社区一代居民主要从事的职
业可能是房屋出租,A正确。居民有土地补偿金一般不会从事餐饮服务、经营便
利店、安保绿化收入较低并且辛苦的职业,所以餐饮服务、经营便利店、安保绿
化不是 2000 年以来的主要的职业。BCD 错误。故选 A。
【6】读图可知,到 2000 后倾覆式职业兴替,就业分异,自由择业。2000 年之
后,群益社区一代居民主要从事的职业是房屋出租,为二代居民创造了丰富的物
质基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二代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比第
一代高,他们掌握的知识水平高,所以职业选择面更广更自主,①③正确。产业
结构多样化,城市化水平高就业机会多,但是如果二代居民文化水平低他们的就
业面也会很狭窄,②④错误。故选 C。
城市化过程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城市化有利于改
善地区的产业结构。城市是区域科技和文化的中心,城市化过程提高了区域的整
体发展水平。城市的知识和文化深刻的影响着乡村的生产和生活。
7. D 解析:
一般沙垄上区域空旷不假,但区域空旷与草木枝叶繁茂无关(理论
上,垄上水土资源匮乏,特别是地下水资源较少,草木生长较困难)。
故 A 项错误。垄是“高地”,与垄间相比,坡度较大,积雪较少,故水
汽蒸发量一般。故 B 项错误。垄的高度的确较大,但垄上与垄间海拔差
距有限,夜间气温差异小。故 C 项错误。垄间,就是垄与垄之间的低地,
类似谷地(盆地)气流易聚难散,而其他气流难以进入。垄上海拔高,
夜间多山风,气流活跃,草木易暴露于水汽中,雾凇的数量比较多(区
域内的气温、水汽、植被等因素都会影响雾凇的数量)。故 D 项正确。
注意,一般来说,根据雾凇形成的必备条件,雾凇景观多形成在河湖边
上,尤其是未冻结的水面或者流动性较强的河面,蒸发产生大量的水汽,
这些水汽是凝结为雾凇的基础,或者是在气温足够低的高山上。
8. B 解析: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又称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
地,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半年盛行偏北风(西北风)。再加上,联想天
山北坡降水较多(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我们就可知西北内陆水汽来
自西方、北方(大西洋、北冰洋)的盛行西风,而少受东亚、南亚季风
影响。因此,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同一株植物上,雾凇数量最多的
方位是西北侧(上风区,水汽较多),而东南、西南及东北侧水汽来源
减少。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错误。注意,雾淞和雨凇(形成在地
面或地物迎风面上的、透明或毛玻璃状的紧密冰层,俗称“冰凌”)通
常都可形成于树枝、电线上,严重时可压断电线、折损树木。特别是雨
凇的破坏性更大,坚硬的冰层使被覆盖的庄稼糜烂、牲畜无草可吃,道
路变滑,农牧业和交通运输受损。
9 答案:A
解析:陆桥是指连接两块大陆的陆地,因类似桥梁而得名,如连接北美
洲和南美洲的巴拿马地峡。陆桥的出现与冰川循环(大规模出现)的次
数有关。冰川时期(冰期),大块的冰川在中高纬地区形成和扩大。这
些冰川一方面冻结了大量的水,另一方面隔绝了大量的水,使得海平面
骤降,使得陆桥暴露出来。与现代相比,巴拉望陆桥出露时,海平面较
低,气候干冷,对流雨(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引起对流而形成的降水)
较少,流水侵蚀弱。故 A 项正确,C 项错误。与暖湿气候比较,冰期自
然环境恶劣,植被更匮乏(联想热带与极地植被差异),故 B 项错误。
也许有人觉得冷的环境,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物分解少,土层更深厚。
但是,冰期自然环境恶劣,植被较少,加上气候干冷,风化作用弱,土
壤发育有限。故 D 项错误。
10 答案:C
解析:根据上题结论,我们可知巴拉望陆桥出露海面(中更新世)时期,
海平面较低,气温较低(全球冰川面积增加)。所以巴拉望岛虽位于赤
道附近,但当时难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大且
季节分配均匀,典型植被热带雨林)或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
显旱雨季,典型植被热带季雨林)——巴拉望岛位于 10°N 左右,今为
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故 A、B 二项错误。中更新世时,
当地气温略低,降水略少,或形成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
分明显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一般在 700—1000 毫米,少于热带雨林和
热带季风气候),但不会是热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气温高,
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不足 125 毫米)。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注,
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为基带,即山麓自然带。基带,一般与山地所处的
水平地带的水热条件相适应,即其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11 答案:C
解析:环境较封闭,不会导致物种灭绝,反而利于生物的生长,如南美
的科隆群岛,即加拉帕戈斯群岛,因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促使群岛内
进化出许多奇异的动物物种,生物多样性丰富。但是,随着海平面的上
升,陆域面积更小,环境封闭,生存空间和食物等资源压力较大,“物
竞天择,适者生存”,会导致不少哺乳动物灭绝(科隆群岛,物种较少,
能活下来的都是“适者”)。故②项正确,③项错误。中更新世时期,
海平面下降,气温较低。而如今的巴拉望岛,地处热带雨林、热带季风
气候的过渡地带,水热条件好,不是多数哺乳动物灭绝的原因。故①项
错误。地形起伏大,自中更新世时期以来,或变化较小。再者说,地形
起伏大,地貌地形多样,水热组合较为丰富,适合多种生物生存,不会
导致多数哺乳动物灭绝。故④项错误。
36. (1)山地丘陵广布,土壤呈微酸性,适宜绿茶生长(2 分)山地
丘陵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2 分)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适
宜,光照充足,雨热同期(2 分)背山面海,海洋对区域气候调节性好,
山地阻挡冬季寒冷气流进入(2 分)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
茶叶品质优良(2 分)河流流经,建有水库,灌溉水源充足。(2 分)
(2)有利于通过网络宣传,提高日照绿茶市场知名度(2 分)有利
于促进日照绿茶开拓市场,提高农民收入(2 分)对日照绿茶品质提出
更高要求,有利于保证绿茶质量(2 分)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
护消费者与种植户合法权益。(2 分)
(3)有利于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减少劳动力使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2
分)有利于自动控制生产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绿茶产量(2分)有利于调
整绿茶加工方式,提高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保证绿茶品质,增强绿茶市场竞争力。
(2分)
(4)
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改进绿茶加工技术(2分)协助企业引
进先进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数字化水平,延长绿茶产业链,提高绿茶深加工能力,
增加附加值(2分)提供资金、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关注市场需求,研发具有自
主特色的加工生产线。(2分)
解析:(1)由材料三所示地图可知,日照市地处鲁东丘陵地带,境内
山地丘陵广布,山区土壤多呈微酸性且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
有利于绿茶生长。由当地区域特征可知,日照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光照
较为充足,雨热同期,水热条件良好。且日照市背山面海,海洋对区域
气候调节性好,山地则有利于阻挡冬季寒冷气流进入。日照市地处我国
北方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病虫害少,因此茶叶品质优良。此外,河流、
水库也为日照市绿茶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2)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照绿茶入选 100 个“好客山东网红好物”名
单,有利于通过网络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进一步开拓消费市场,也对
其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种植户与消
费者合法权益。
(3)解析:
自动化水平提升,能够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也有利于自
动控制生产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绿茶产量,同时调整绿茶加工方式,提高
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保证绿茶品质,增强绿茶市场竞争力。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照市政府可以在保护知识产权、鼓励自主创新、协助
企业引进先进设备、提供资金、政策支持等方面鼓励当地绿茶产业提升科技水平,
促进绿茶产业振兴。
37.(1)这里有高大的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山脉;山脉对盛行西风抬升作用强,
降水多;冬季高大山脉阻挡了陆地冷气流侵入,气温较高。
(2)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夏季径流量最大;冬季径流量小(为枯水期)。
(3)洄游鱼类在海洋中生长,洄游至内陆;产卵、死亡分解,将氮元素释放到
水中;水中的氮元素再通过水循环和陆地食物链进入土壤,被林木吸收。
(4)河流的浅水区、陡坎处。浅水区大马哈鱼游动速度慢;水浅有利于棕熊站
在水中捕捉;陡坎处,大马哈鱼洄游受阻,数量多。
【详解】(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自然原
因主要从地形、气候等方面考虑。这里有高大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山脉对
盛行西风抬升作用强,降水多。冬季高大山脉阻挡了陆地冷气流侵入,受冷空气
影响小,气温较高。
(2)图中弗雷泽河位于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应是高山高原气候。径流量
的季节变化特点是季节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高山
冰川融水量大,径流量最大。冬季为枯水期,冰川融化少,径流量小。
(3)该雨林区 80%的氮元素来自海洋。洄游鱼类在海洋中生长,洄游至内陆,
产卵、死亡分解,将氮元素释放到水中。水中的氮元素再通过水循环和陆地食物
链进入土壤,被林木吸收。从而实现了氮元素由海洋到林木迁移过程。
(4)棕熊在河流的浅水区、陡坎处,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主要原因是河
流浅水区大马哈鱼游动速度慢,且水浅有利于棕熊站在水中捕捉。在陡坎处,大
马哈鱼洄游受阻,集聚数量多,容易捕捉。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 科 综 合 试 题
一、选择题: 本题共 35 小题,每题 4 分,共 1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站城融合是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中心,通过空间的合理构建与功能的协调整合,在确保交通 功能运行良好的同时,形成以综合客运枢纽为主体的城市活力 区 。下图示意站点客流—城市功 能空间促生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可以最先实现站城融合的客运中心站点为 ( )
A.高铁站 B.汽车站 C.地铁站 D.航空港
2. 站城融合发展促生城市功能空间, 图中 L 示意的功能空间是 ( )
试卷第 1页,共 9页
A.居住生活空间 B.交通换乘空间 C.工业生产空间 D.娱乐休闲空间
3. 站城融合发展的 目的有 ( )
①完善综合交通②调整产业结构③扩大城市规模④优化城市空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江苏省昆山市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昆山开发区 附近群益社区的乡村居民,由务农为主转变为渐进式亦工亦农。2000 年,昆山开发区征收全部 农用地,并给失地农民土地补偿金和住房安置,使乡村居民骤变为完全从事非农产业、 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 口,实现了人口的城市化。下图示意群益社区就业圈重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20 世纪 80 年代,群益社区的乡村居民由务农为主转变为渐进式亦工亦农的根本原因是 ( )
A.地理位置优越 B.国家政策的倾斜
试卷第 2页,共 9页
C.土地被全部征收 D.第二产业的发展
5. 2000 年以来,群益社区一代居民主要从事的职业可能是 ( )
A.房屋出租 B.餐饮服务 C.经营便利店
D.安保绿化
6. 2000 年之后,与群益社区一代居民相比,其二代居民职业的选择更自主的原因是 ( )
①享受的物质基础好 ②产业结构多样化 ③受教育水平高 ④城市化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雾凇是在低温的条件下,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直接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
凝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区域内的气温、水汽、植被等因素都会影响雾凇的
数量。图 3 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的雾凇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 在冬季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一般沙垄上雾凇的数量比垄间更多,其主
要原因是 ( )
A.垄上区域空旷,草木枝叶繁茂
C.垄上海拔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B.垄上积雪较多,水汽蒸发较多
D.垄上气流活跃,易暴露于水汽中
8. 推测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同一株植物上,雾凇数量最多的方位是 ( )
A.东南侧 B.西北侧 C.东北侧 D.西南侧
巴拉望岛地处菲律宾群岛和马来群岛之间,以山地、丘陵为主,最高峰海拔 2086 米。中更新世时 期 (距今 63 万—44 万年) 巴拉望岛和加里曼丹岛之间的巴拉望陆桥出露海面,加里曼丹岛的哺乳动物 进入巴拉望岛。44 万年以来,陆桥逐渐被淹没,进入巴拉望岛的多数哺乳动物也陆续灭绝。图示意巴 拉望岛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与现代相比,巴拉望陆桥出露时,当地 ( )
A.对流雨较少
C.流水侵蚀强
B.植被更丰富
D.土层更深厚
10. 中更新世时期,巴拉望岛山麓的植被最可能为 ( )
A.热带雨林
C.热带草原
B.热带季雨林
D.热带荒漠
11. 中更新世时期进入巴拉望岛的多数哺乳动物灭绝,主要是因为巴拉望岛 ( )
①水热条件差 ②资源压力大 ③环境较封闭 ④地形起伏大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 非选择题:共 160 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3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28 分)
材料一:山东日照是世界茶学家公认的三大海岸绿茶城市之一,所出产的绿茶具有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浓郁、回味甘醇、叶片厚、香气高、耐冲泡等独特优良品质,被誉为“中国绿茶新贵”。2021年10月, 日照绿茶入选 100 个“好客山东网红好物”名单。
材料二:如今,在山东省日照市的茶叶加工企业的车间里,整排拣茶工忙碌的身影正逐渐消失,听到 的则是机械运作的声音。规模化、数字化、集约化的绿茶产业已悄然走入市场。接下来,日照市将通过多 种举措,继续鼓励支持企业在科技发展上寻求新突破,促进绿茶产业振兴。
材料三:山东省日照市地图
(1) 指出日照市种植绿茶的有利自然条件。 (8 分)
(2) 分析日照绿茶入选 100 个“好客山东网红好物”名单产生的积极意义。 (8 分)
(3) 指出数字化水平提升对日照绿茶市场竞争力增强产生的促进作用。 (6 分)
(4)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日照市为支持企业在科技发展上寻求突破,促进绿茶产业振兴采取的措施。 (6
分)
试卷第 8页,共 9页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8 分)
每年春季,太平洋海域 5 亿多条大马哈鱼开始洄游到北美西海岸 (从加利福尼亚一直到阿拉斯加) 的 江河溪流产卵繁殖,沿海地区沿存世界最大的温带雨林。大马哈鱼在北美西海岸最远可以沿河上溯 3200 千 米,它们要迎向瀑布,跳过陡坎,逆流而上,越过浅滩,到达产卵地。洄游途中许多大马哈鱼成为了北美 棕熊越冬的主要食物来源。大马哈鱼的洄游是把森林和海洋联系起来的唯一外链条,它们生于淡水,长于 海洋,在海洋,它们获得了成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又重返“故乡” 。下图为大马哈鱼淡水流域分布区位置
示意图。
(1) 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分析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的自然原因。 (6 分)
(2) 指出弗雷泽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 (8 分)
(3) 氮元素是树木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该雨林区 80%的氮元素来自海洋。分析氮元素由海洋到林木迁移 过程。 (6 分)
(4) 棕熊冬眠之前必须储存足够越冬的能量,其主要来源于大马哈鱼。试推测棕熊在河流何处可以大量捕 捉到大马哈鱼,并分析其原因。 (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