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平行线的判定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会运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问题.
2.掌握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经历例题的分析过程,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培养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拔完成本节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第2课时 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直线平行条件的应用;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并能准确运用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教学难点】
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
学生:三角尺、铅笔、练习本.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
在铺设铁轨时,两条直轨必须是互相平行的,如图:已经知道,∠2是直角,那么再度量图中哪个角,就可以判定两条直轨是否平行,为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4-9,探究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灵活应用
考点1: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灵活应用
例1:如图,直线EF与∠ABC的一边BA相交于D,∠B+∠ADE=180°,EF与BC平行吗? 为什么?(出示课件4)
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下:
解: EF//BC. 理由如下:
∵ ∠B+ ∠1=180°(已知),∠1= ∠2(对顶角相等),
∴ ∠B+ ∠2=180°(等量代换).
∴ EF∥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出示课件5,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
例2:已知:如图,ABC、CDE都是直线, 且∠1=∠2,∠1=∠C,
求证:AC∥FD.
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
证明:∵ ∠1 = ∠2,∠1 = ∠C (已知),
∴ ∠2=∠C (等量代换).
∴ AC∥F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出示课件7,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
例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1=∠2,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出示课件8)
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
解: AB∥CD .理由如下:
∵ AC平分∠BAD,
∴ ∠1=∠3 .
∵∠1=∠2,
∵ ∠2和∠3是内错角,
∴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出示课件9,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
2.出示课件10-13,探究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教师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平行吗?
学生答:猜想: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问:为什么平行呢?你能证明吗?
师生一起解答:在同一平面内,b⊥a,c⊥a,试说明:b∥c.
教师依次展示学生解答过程:
学生1解:如图,
∵b⊥a ,c ⊥a (已知),
∴∠1= ∠2 = 90°(垂直的定义).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学生2解:如图,
∵ b⊥a,c⊥a(已知),
∴∠1=∠2=90°(垂直定义).
∴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学生3解:如图,
∵ b⊥a,c⊥a(已知),
∴∠1=∠2=90°(垂直定义).
∴ ∠1+∠2=180°.
∴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师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4)
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问:你能利用几何语言描述一下上面的命题吗
学生答:几何语言:
∵ b⊥a,c⊥a(已知),
∴b∥c(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考点2: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应用
如图,为了说明示意图中的平安大街与长安街是互相平行的,在地图上量得∠1=90°,你能通过度量图中已标出的其他的角来验证这个结论吗?说出你的理由.(出示课件15)
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分析后解答.
教师依次展示学生解答过程:
学生1解:方法1:测出∠3=90°,理由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学生2解:方法2:测出∠2=90°,理由是同旁内角互补,两
直线平行.
学生3解:方法3:测出∠5=90°,理由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学生4解:方法4:测出∠2,∠3,∠4,∠5中任意一个角为90°,
理由是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出示课件16,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
教师:学了前面的知识,接下来做几道练习题看看你掌握的怎么样吧.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17-24)
练习课件第17-24页题目,约用时20分钟.
(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25)
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几何语言 图示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1=∠2 (已知),
∴l1∥l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3=∠2(已知),
∴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1+∠2=180°(已知),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c , c//b, ∴ a//b(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同一平面内,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 b⊥a,c⊥a(已知),∴b∥c(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的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定义 ∵ 同一平面内,直线a和直线b不相交(已知),
∴a∥b.
(五)课前预习
预习下节课(5.3.1第1课时)的相关内容.
知道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七、课后作业
教材第15页练习第3题.
八、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考点讲解
考点1 考点2
九、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问题尽量抛给学生解决,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并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节课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是一个艰难的起步,应时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地方,证明要严谨,步步有依据,并且依据只能是有关概念的定义、所规定的公理及已知证明的定理,防止学生不假思索地把以前学过的结论用来作为证明的依据.
不足之处:学生在证明时经常忘记写出理论依据,或不知道理论依据是什么,所依在以后教学中要加强练习,让学生熟记定理、定义、公理等知识,同时结合图形来理解.
8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