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及物理下册9.2滑轮 课堂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及物理下册9.2滑轮 课堂练习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1-17 21:4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及物理下册9.2滑轮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定滑轮A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   ;若动滑轮B的重力为20N,使用这个滑轮组将重100N的物体G匀速提升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所用的拉力F=   N.
2.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物体与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承担,提起重物用的力就是   .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   .
3.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已知物重270N.动滑轮重30N,不计绳重及摩擦,测拉力大小为     N,若重物匀速上升1m,则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      J.
4.如图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已知每个滑轮重10N,物体重G=100N,为了使整个装置在如图所示位置静止,则需要施加的力F=   N,若物体以2cm/s的速度沿竖直方向上升,则动滑轮会以   cm/s速度下降.
5.如图所示,图甲不计滑轮重与摩擦,匀速提升重30N的物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N,图乙杠杆水平平衡,则A、B两物体对杠杆的拉力大小关系是FA=   FB.
6.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是变形杠杆,其支点是   。如果重物G=50N,动滑轮重10N,绳子摩擦不计。当重物G匀速上升时,拉力F=   N,如果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是4m,则重物G上升的高度是   m。
二、选择题
7.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它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刹车传动系统应用了费力杠杆 B.车把应用了杠杆
C.链条和前后轮盘组成滑轮组 D.轮胎制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8.使用动滑轮(  )
A.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B.不省力,也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C.省力,又可以改变施力的方向
D.省力,但不改变施力的方向
9.小李的质量为50千克,可以举起80千克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千克,可以举起60千克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应是(  )

A.小李把小胖拉起 B.小胖把小李拉起
C.两个都拉不起 D.两个都拉起
10.用四个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它们提起相同的货物,不计绳重及摩擦,则(  )
A.两个滑轮组甲较省力,机械效率不同
B.两个滑轮组乙较省力,机械效率相同
C.甲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
D.乙较省力且机械效率较高
11.用图3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

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B.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12.A,B两种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题图1所示,把体积相等的A,B物体挂在滑轮组下,若要使它们处于静止状态,则题图2的虚线框内悬挂B物体的个数是(不计摩擦和滑轮的自重)(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3.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他们设计了如图 所示的四种方案( 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A. B.
C. D.
14.如图所示,用机械将物体G分别在拉力F1、F2、F3作用下保持静止,不计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个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F1、F2、F3一样大
C.这个机械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D.使用这个机械可以省功
三、画图题
15.在图中,画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绳子最省力的绕法.

16.请在图中画出站在地面上用滑轮组提升水桶的绕绳方法.
四、实验探究题
17.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直角三角尺联合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硬币的直径为   cm。
(2)如图是弹簧测力计测出该滑轮组提起重物所需的拉力,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若已知提升重物的重力为10.8 N,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N(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
(3)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为   ℃,此时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答案
1.方向;60
2.总重的几分之一;几倍
3.150;300
4.190;1
5.10;2
6.A;30;2
7-14.B D B B D B D D
15.解: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定滑轮的挂钩上,然后将绳子绕在滑轮组上.如图所示

16.解:如图所示:
17.(1)0.1cm(或1mm);2.50cm (2)4.6;3 (3)98;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