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易错点预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易错点预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9 16:5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易错点预习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多音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正:正月 正好 正襟危坐
B.咽:吞咽 咽气 细嚼慢咽
C.薄:浅薄 薄片 尖嘴薄舌
D.脉:山脉 脉络 含情脉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鲁滨逊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B.汤姆只要一跟人说起他探险的经历,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
C.虽然我们刚刚输了比赛,但是依然心平气和的祝贺对手的胜利。
D.你这次考试数学考了100分,不要太骄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作品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笛福,他被称为“英国小说之父”。
B.《骑鹅旅行记)中阿卡和尼尔斯在库拉山参加了游艺大会。
C.《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同时还有点儿虚荣心。
D.《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爱丽丝喝了一瓶药水,身体一下子变得很大。
4.下列关于阅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评价名著中的人物角度要多样,不能太单一。
B.名著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可以不读,不影响理解。
C.与他人交流读书感受时引用原文可以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D.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看法与观点,这很正常。
5.下列句子和“泪水如雨,洒了一地”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C.说着,猫就走开了,看上去像他来的时候一样温柔和善。
D.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6.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敏每天放学后 到图书馆看书, 参加科技小组的活动。
A.不但……而且…… B.不是……就是……
C.虽然……但是…… D.既然……就……
二、填空题
7.认真拼读,准确书写词语。
dǎo méi( )的鲁滨逊流落到荒岛后倍感jì mò( ) 巨大的kǒng jù ( ) qīn xí( )着他的内心,幸好还有一条狗和两只猫陪伴他,这可以使他在qī líang( )中得到一丝 kuān wèi( ),遗憾的是不能和它们聊天。
8.把词语补充完整,再任选两个写句子。
重见( )( ) 垂头( )( )
( )( )思议 天( )海( )
前所( )( ) 与世( )( )
( )( )于事 心( )气( )
乌合( )( ) 衣衫( )( )
( )( )会神 诚( )诚(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
(1)他那淡黄色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 )
(2)啊,现在你好过来了。你刚才怎么回事,汤姆?( )
(3)“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 )
(4)于是他就丢下绳子,摸索着向那个小点走过去。( )
(5)一轮杏黄的满月,悄悄从山嘴处爬出来,把倒影投入湖水中。( )
10.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在本单元中,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鲁滨逊,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尼尔斯,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汤姆。
(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______;《骑鹅旅行记》是一部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是__________(国籍)的塞尔玛·拉格洛芙;《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1.按要求写句子。
(1)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汤姆讲述历险经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逊乘这艘船在海上航行半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笛 福
要是读者知道我是怎样制造这些陶器的,一定会为我感到又可怜又可笑。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和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能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还有多少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和好,运回家,再做成泥瓮。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了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
最后,太阳终于把这两只大瓦罐晒得非常干燥非常坚硬了。我就把它们轻轻搬起来,放进两只预先特制的大柳条筐里,防备它们破裂,我想以后就可以用来装粮食了。
但这些容器只能够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水放在火上烧。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堆火煮东西,煮熟灭火后,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些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我当然不知道怎样搭一个窑,就像那些陶器工人烧陶器用的那种窑;我也不知道怎样用铅去涂上一层釉(yòu)。我把三只大泥锅和两只泥罐一个个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在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然后在四周和顶上点起了火,一直烧到里面的罐子红透为止,而且十分小心不让火把它们烧裂。我怕它烧熔了,就慢慢减小火力,那些罐子的红色逐渐退去。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减得太快。
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便烧成了三只很好的瓦锅和两只瓦罐,虽然谈不上美观,但很坚硬;其中一只由于沙土被烧熔了,还有一层很好的釉。
这次试验成功后,不用说,我不缺什么陶器用了。但我必须说,这些东西的形状,是很不像样的。大家也可以想象,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饼,或像不会和面粉的女人做馅饼那样去做。
12.短文的第1~3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__,第4~6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___。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_。
1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中“吃”的意思是承受。( )
(2)“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饼,或像不会和面粉的女人做馅饼那样去做”是比喻句。( )
(3)“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的意思是说工作了不到或接近两个月的时间。( )
14.第3自然段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15.阅读文中描写鲁滨逊烧制瓦锅、瓦罐时的动作的语句,以及“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的心理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鲁滨逊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和品质。
16.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最近你遇到什么困难和烦恼了吗?从鲁滨逊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购买上帝的男孩
一个年仅六岁的小男孩(拿着 捏着 握着 )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盘问 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自主 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天快黑时,第二十九家商店的店主热情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者,满头银发,慈眉善目。他笑眯眯地问男孩 告诉我 孩子 你买上帝干嘛 男孩流着泪告诉老者 他叫邦迪 父母很早就去世了 是被叔叔帕特鲁抚养大的 叔叔是个建筑工人 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 至今昏迷不醒 医生说 只有上帝才能救他 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老者眼圈也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者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之吻”,就会好起来的。”
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捧 抱 包 报)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叫嚷道:“叔叔,我把上帝买回来了,你很快就会好起来!”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帕特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那个天文数字,差点吓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者帮他把钱全付了。那老者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寄居 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店打发时光。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者花重金聘来的。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者,可老者已经把杂货店卖掉,出国旅游去了。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老者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为了救您,他拿一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8.给第二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9.用“ ”画出文中括号内用得正确的词语。
20.理解短文,填写空格:
(1)文中的“天文数字”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男孩心里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真正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完短文,我们可以看出购买上帝的男孩邦迪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老者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22.邦迪的叔叔的生命是医生挽救的,但老头却说是小男孩挽救的,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3.习作。
选择你读过的一本书,以梗概的形式,用简练的语言介绍这本书。
★课外阅读积累:阅读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体会作者鲜活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B
【详解】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
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也可以结合词义辨析。
A.读音不同,正:zhèng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zhēng: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故依次读:zhēng、zhèng、zhèng。
B.读音相同,咽:yàn,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咽喉;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管里去:细嚼慢咽。声音受阴而低沉:哽咽。故都读:yàn。
C.读音不同,báo: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薄片。bó 微;少;弱:单薄。故依次读:bó、báo、báo。
D.读音不同,脉:mài血;脉搏;植物叶子上的筋络;连贯分布成为一个系统的东西。mò:脉脉,原指凝视。后多用来形容深含感情的样子:温情脉脉。故依次读:mài、mài、mò。
故选B。
2.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本题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D项。
A项:重见天日:指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
B项: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说话很多,连续不断。也指连续不断的事物。
C项: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D项: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在这里形容考试100分是不合适的。
3.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和文学常识的识记。本题中描述不正确的是D项。
本题考查的是《爱丽丝漫游奇境》,作品中爱丽丝发现了一瓶药水,上面写着(喝我)两个大字,喝完后,她发觉身体变小了。
4.B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方法。
根据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可知: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评价名著中的人物角度要多样,不能太单一。
B选项有误。环境是文章的要素之一,所以在阅读时不能忽视环境的作用,不能略过。环境描写可以体现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情、精神等。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的心情、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环境描写还可以衬托人物形象和心境、提供背景、渲染气氛。
5.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识记。
例句中的修辞手法是夸张,夸张的写出了泪水和雨一样洒了一地。
A项:夸张,从“眨眼”可以看出。
B项:夸张,从“喜得快要发疯”可以看出。
C项:没有修辞手法。
D项:夸张,从“连根针也插不下”可以看出。
6.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的使用和辨析。
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题干中前后两句话是表示选择关系,用“不是……就是……”连接。
7. 倒霉 寂寞 恐惧 侵袭 凄凉 宽慰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本题“倒、霉、寂、寞、恐、袭、凄、慰”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8. 天 日 丧 气 不 可 南 北 未 有 无 争 无 济 平 和 之 众 褴 褛 聚 精 心 意 这件宝物埋在土里千年,竟然能有重见天日之时。 一群没有组织的乌合之众,是成不了大事的。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词语造句。
重见天日,指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重见光明。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是佛教用语。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亦形容(谈话)漫无边际。
前所未有,意思是从来没有过的。
与世无争,意思是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无济于事,意思是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解决不了问题。
心平气和,指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也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乌合之众”原义是像乌鸦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乌合:像乌鸦一样聚合),比喻杂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衣衫褴褛,释义指衣服破旧,其布料破烂不堪。
聚精会神,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造句:
(1)重见天日:考古学家的发现,使这件珍贵的青铜器能够重见天日
(2)聚精会神:语文考试开始了,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埋头写着。
9.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环境描写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描写方法的掌握。
(1)从“淡黄色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可知,这是人物的外貌描写。
(2)从“你刚才怎么回事,汤姆?”可知,这是人物的语言描写。
(3)从“他想。”可知,这是人物的心理描写。
(4)从“丢下绳、摸索、走”可知,这是人物的动作描写。
(5)从“满月、湖水、山”可知,这是环境描写。
10. 不怕困难、聪明勇敢、意志坚强、积极乐观 淘气顽皮、爱捉弄欺负动物、懂得关心父母 乐观勇敢、足智多谋、有爱心、喜欢吹嘘和冒险 笛福 瑞典 马克·吐温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1)鲁滨逊的人物特点:鲁滨逊充满了冒险精神,鲁宾逊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鲁滨逊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物质和精神王国,面对人生困境,其所作所为显示了硬汉子坚毅的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鲁宾逊一生乐观,即使流落荒岛,也绝不气馁。他克服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绝境里靠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条生路,凭借自己惊人的创造力不但为自己建造了房屋还制作出了面包。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度过了在岛上28年之久。鲁宾逊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勇敢,机智的性格。
尼尔斯人物特点:是一个不爱读书学习、调皮捣蛋、爱捉弄小动物的男孩子。他因惹怒了小精灵而被变成拇指大的小人儿,并骑着大白鹅莫顿开始了一段旅行。在漫游的过程中,他从伴侣和其他动物们的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点,并逐渐改正自己的缺点,成长为一个善良、勇敢、正直、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并在重返家乡后变回人形。
汤姆有着敢于探险、追求自由、做错事后敢于承认错误、承认缺点的优秀性格特点。汤姆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小说塑造的汤姆·索亚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姨妈眼里,他是个顽童,调皮捣蛋,可是她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谋”给软化了。
(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丹尼尔·笛福,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11. 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都很熟悉。 历经磨难的汤姆兴高采烈地讲述历险经历。 鲁滨逊回到了英国。
【详解】(1)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
去掉否定词“不是”、“吗”,问号变句号。
故改为: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都很熟悉。
(2)这道题考查学生扩写句子的能力,学生需要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扩写。
扩写时要注意语法正确,不能够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注意在修饰词后面加上正确的“的”“地”“得”。扩句,又称扩写,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学生可按照“修饰词+汤姆+修饰词+讲述+修饰词+历险经历”扩写。
(3)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
缩句步骤: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本句中主语是“鲁滨逊”,谓语是“回到”,宾语是“英国”,保留“了”。
12. “我”做陶器的过程 “我”烧陶器的过程 “我”怕罐子烧熔了,就慢慢减小火力,那些罐子的红色逐渐退去。“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减得太快。 13. √ × √ 14.承上启下 15.不畏艰难、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 16.寻找和调和泥土、烧制陶器。鲁滨逊是一个善于观察、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人。 17.我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有好多数学应用题,不会做。 面对困难和烦恼,要积极乐观地应对,多想办法,善于调整心态,勇敢坚强地去解决。
【解析】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概括的时候围绕文段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概括即可。本段文章中第1~3自然段的主人公是“我”,主要的事情是做陶器的过程。第4~6自然段的主人公是“我”主要写的是烧陶器的过程。根据自己对文段的理解,写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简单概括出即可。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1)本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根据文段中“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和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能用”可以得出“吃”的意思是承受。
(2)本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这句话并没有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是有本体和喻体的修辞手法,这句话中并没有比喻的修辞手法。
(3)本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根据文段的内容“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了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可以得出意思是说工作了不到或接近两个月的时间。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和作用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但这些容器只能够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水放在火上烧。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堆火煮东西,煮熟灭火后,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些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可以得出这段文字承接上文了容器能装东西不能烧,引起下文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可以看出对鲁滨逊的心理描写突出了他的顽强、不怕困难的品质。围绕这个方面来展开描写。
16.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和好,运回家,再做成泥瓮。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了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我把三只大泥锅和两只泥罐一个个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在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然后在四周和顶上点起了火,一直烧到里面的罐子红透为止,而且十分小心不让火把它们烧裂。”可以得出鲁滨逊克服的困难有:寻找和调和泥土、烧制陶器。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坚持不懈的人。围绕这个方面来回答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7.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写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以及自己得到的启示。例如围绕要“积极乐观”“勇敢坚强地解决问题”等方面来展开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18.:“ ,,?”,,,。,,。,。 19.捏着 询问 不由分说 抱 隐居 20. 医疗费高得吓人,让人不可想象 叔叔的病几乎无人可治,活下来的希望很小 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叔叔吃了它,伤就会好 人们的爱心 21. 天真可爱、富有爱心 有善心、有爱心 22.小男孩邦迪用他坚持不懈的爱心感动了老者,激发了老者的善行,这是最初的善因,没有邦迪这个善因,他的叔叔就不可能获救,所以老头说是小男孩挽救。
【解析】18.本题考查了标点符号的用法。
“他笑眯眯地问男孩”说话人在前,后用冒号和前引号;“告诉我 孩子”话未说完,后均用逗号;“你买上帝干嘛”是问句,句子结束,后用问号和后引号。
孩子的回答分三层,“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昏迷不醒”“只有上帝才能救他”每层后用句号,层内逗号。
故答案为: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吗?”男孩留着泪告诉老者,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至今昏迷不醒。 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
19.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①拿,指用手握住或抓取。捏,动词。即用手将柔软的东西做成一定形状,或用手指夹住、压扁某物。握,用手攥住。“捏着”一词体现了小男孩对一元钱的珍惜,用“捏着”好。
②盘问,意思是严厉详细地询问。询问,意思为咨询查问。句中男孩问店主,应用:询问。
③“不由自主”是由不得自己,“不由分说”是不容他解释,结合“要么嫌他在捣乱”可知此处用“不由分说”恰当。
④捧,用双手托。抱,用手臂围持,怀藏,怀有。报,本意为制服、判决罪人。第三处由上文“邦迪喜出望外”得到了可以救叔叔的“‘上帝之吻’牌饮料”一定觉得很珍贵,所以此处用“抱”合适。
⑤寄居,住在外乡或别人家里(多指较长时间地)。隐居,意思退居乡里,不肯出仕。退居山野。结合“那老者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可知此处用:隐居。
20.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短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填空。
(1)结合“帕特鲁普出院时,看到医疗费账单那个天文数字,差点吓昏过去。可院方告诉他,有个老者帮他把钱全付了”可知文中的“天文数字”是说 医疗费高得吓人,让人不可想象。
(2)“医生说 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叔叔的病几乎无人可治、叔叔活下来的希望很小。
(3)结合“上帝一定是种非常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可知小男孩心里的“上帝”指的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叔叔吃了它就会好。
结合“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可知“真正的上帝”指的是:人们的爱心。
2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叫邦迪的男孩为救摔伤的叔叔到处购买“上帝”,孩子纯真的心灵感动了一位老人,老人满足孩子的美好愿望,给了叔叔全力的帮助,挽救了邦迪叔叔的生命。赞美了邦迪和店主是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要结合短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从邦迪购买上帝救叔叔这件事可以看出邦迪是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从老者对邦迪的帮助可以看出老者是个有善心、有爱心的人。
22.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讲述了一个叫邦迪的男孩为救摔伤的叔叔到处购买“上帝”,孩子纯真的心灵感动了一位老人,老人满足孩子的美好愿望,给了叔叔全力的帮助,挽救了邦迪叔叔的生命。赞美了邦迪和店主是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根据文章内容可,小男孩邦迪用他坚持不懈的爱心感动了老者,激发了老者的善行,这是最初的善因,没有邦迪这个善因,他的叔叔就不可能获救。
23.范文:
《鲁滨逊漂流记》故事梗概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部惊险刺激的荒岛求生记,一曲意志力和智慧的生命赞歌。
主人公鲁滨逊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富裕人家,从小就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放弃了父亲为他安排的安逸生活,一心想要出海闯荡,漫游世界。一次航行中,凶猛的风暴将他和他所在的船队掀入大海。在这危急关头,他拼尽全力抓住一块岩石,爬上陆地,才得以幸免。然而在重获新生的狂喜中,他悲痛的发现自己流落荒岛,孤身一人。
面对绝境,他没有就此放弃,听天由命,而是决心振作精神生存下来。他尝试搭建木屋、制作桌椅、圈养山羊、种植谷物……渐渐地为自己营造出了一个舒适的小世界,将荒岛变成“世外桃源”。甚至还救下了一个野人,并取名为“星期五”,将其变为孤独生活中的好伙伴。在荒岛生活28年后,他和“星期五”一起回到了英国。
鲁滨逊的经历使我有很多思考:在可怕的孤独,巨大的恐惧面前,他表现出的坚韧不拔、钢铁般的意志、过人的生存能力,是与他年轻时为了梦想多次出海,饱经磨难,才能够锻炼出来的……再想想在父母及长辈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的我们,如果流落到孤岛上,那会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 所以,我们今后不能再乐于做小公主,小王子,应该找机会锻炼自己,勇敢地迎接各种挑战,不畏惧经历风雨,要坚定地对自己说“我能行!”平时的生活中,不再让家长包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平时在学校工作活动中,努力做到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多学习课外知识技能,多劳动多动手,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让我们赶快打开这本有趣的书吧!了解鲁滨逊在孤岛的生活经历。
【详解】本次习作考查话题作文。
本次作文要求用简练的语言以梗概的形式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它常用干电影、电视和小说等作品的简单介绍,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梗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自己看过的书、文章和影视作品,还能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一本书的梗概,需要注意:首先不能改变原文和这本书的主题;其次要抓住原文或作品的主线,保留原文的主要情节;再有就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原文的思想内容,使它成为通顺连贯的短文章。
开头:开门见山式开头或直点文题式开头引出下文。
中间: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我们需要概括书中的主要内容,并谈一下读这本书给你带来的收获。注意:①读懂内容,把握脉络:理清书籍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②筛选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叶”,概述每个章节的内容。③锤炼语言,连贯表达: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结尾:点题,收束全文。抒发自己的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