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易错点预习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呼喇 喇叭 豁喇喇 B.绰起 绰约 绰绰有余
C.血泊 停泊 梁山泊 D.调度 调查 调兵遣将
2.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报告领导 制订计划 调度车辆 连接线路
B.招待客人 吩咐事情 准备材料 探听虚实
C.商议军事 制造弓箭 推却时间 预计功课
D.靠近码头 支援灾区 布置房间 下达命令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B.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C.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D.宝玉道:“也罢。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罢。”
4.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孙悟空——大闹天宫 B.诸葛亮——三顾茅庐
C.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部分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对过冈,请勿自误。(老虎)
B.武松走进店里坐下,把哨棒靠在一边,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喝,饮用)
C.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家业,产业)
D.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朝着某个地方游去)
6.把下面词语依次填入句子中的横线上,恰当的一组是( )
(1)武松见那大虫复 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 将下来。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草木, 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A.翻 劈 饮 食 B.转 砍 食 饮
C.翻 劈 食 饮 D.转 劈 饮 食
二、填空题
7.读拼音,写同音字。
①xiè ( )气 倾( ) 纸( ) 坚持不( )
②yuán ( )份 ( )来 支( ) 水( )
③jī ( )笑 ( )累 ( )础 ( )饿
④jì 妒( ) ( )念 ( )录 ( )算
8.我会积累与运用。
(1)《鸟鸣涧》一诗中,突出山中寂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草船借箭》,我们知道“草船借箭”是一次_____________的较量,诸葛亮深知周瑜的_____________、鲁肃的_____________、曹操的_____________,还利用_________天气和_________条件,巧妙地安排,运用草船,前往曹营借箭。借箭的成功,说明诸葛亮是一个既知天文晓地理又识人心的人。
(3)《景阳冈》一文是按_____的顺序写的,围绕武松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详写了_______。
(4)店家道:“我是一片好心,你反当做恶意。”他也可以把“_____________”这句俗语送给武松。明知山上有老虎,武松还是不听劝告独自上景阳冈,让我想到了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明同学选择演绎他最喜欢的孙悟空,请阅读《猴王出世》,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填写下图。
三、语言表达
10.句子训练营。
(1)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 不 派兵 敢 一定 出来(组成意思不同的句子,再加上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这篇文章展示了诸葛亮的超凡智慧。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写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和曹操的__________。
13.文中有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14.诸葛亮先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原因是( )
A.担心一面受箭太多将船体射穿。
B.江中浪大,这样便于船在江中停住受箭。
C.让船的两面受箭,以保持船体平衡和借到更多的箭。
15.“漫”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水过满,漾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文中“大雾漫天”中的“漫”的意思是__________。
16.“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这句话说明了诸葛亮( )
A.胆子很大。
B.很喜欢喝酒。
C.推断事情正确,很了解曹操的性格。
课外阅读。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著(zhù)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又爬子比俺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饱。”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卢说道: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誓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饭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7.短文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林黛玉进大观园
18.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短文写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20.短文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人笑时的情形。
五、书面表达
21.习作天地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四大名著中的文章,相信读完这些作品后,你一定有自己的感想和收获。请你选择一本名著或著中的一个故事写一篇读后感。要求:题目自拟,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表达清楚,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辨析。
A项呼喇的读音是“lā”;意思是: 见“ 呼啦啦 ”。
喇叭的读音是“lǎ”;意思是:一种管乐器,上细下粗,下端口部向四周张开,有扩音作用。
豁喇喇的读音是“lā”;意思是: 见“豁剌剌”。故读音不完全一样。
B项绰起的读音是“chāo”意思是:1.举起、拿起。2.竖起。
绰约的读音是“chuò”意思是:形容女子姿态柔美妩媚的样子。
绰绰有余的读音是“chuò” 意思是:形容人力、财物等很宽裕,用不完。故读音不完全一样。
C项血泊的读音是“pō”意思是:(名)流到地上的大摊的血:倒在~之中。
停泊的读音是“bó”意思是:(动)指船只停留。
梁山泊的的读音是“ pō”意思是:地名。位于山东省寿张县东南梁山下。故读音不完全一样。
D项调度的读音是“diào”意思是:(动)安排,指挥调派人力、工作、车辆等。也指担负此种工作的人。
调查的读音是“diào”意思是:(动)对客观情况进行考察了解。
调兵遣将的读音是“diào”意思是: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比喻调用各方面的人力。故读音完全相同。
2.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
A.正确。
B.正确。
C.有误,推却时间——推拖时间 预计功课——预习功课。
D.正确。
3.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正确。
B.有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是水帘洞旁的对联,不能用书名号,应用引号。
C.正确。
D.正确。
4.B
【详解】本题考查了名著阅读。
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
A.“大闹天宫”是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蟠桃盛会上,王母没有邀请孙悟空。孙悟空生气了,大闹蟠桃会之后反下天去,最后又和天兵天将战得天昏地暗。搭配不当。
B.“三顾茅庐”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的故事。搭配不当。
C.“倒拔垂杨柳”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鲁智深为了收服一众泼皮,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住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竟然将杨柳树连根拔起的故事。搭配恰当。
D.“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竟投了贾母、凤姐等人的缘。她们留姥姥宴会、游园,把她当作“玩物”取乐,刘姥姥也有意哄着老太太开心。搭配恰当。
5.D
【详解】A.“大虫”指武松打虎时该老虎的特定名称,理解正确。
B.“吃”,在古代喝东西和吃东西都可以用“吃”来形容,理解正确。
C.“家当”,家庭的全部财产 ,家中的物品,理解正确。
D.“朝游”的意思是早上游览。朝:早上。游:游览。理解错误。
6.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动词的运用。
(1)出自课文《景阳冈》: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翻:躺着转动。
劈:向下破开;砍开
(2)出自课文《猴王出世》: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食:.吃。
饮:喝。
7. 泄 泻 屑 懈 缘 原 援 源 讥 积 基 饥 忌 纪 记 计
【详解】本题考查同音字。
先认真读音节,再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写合适的汉字,书写时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泄气:(动)泄劲。(形)没有本领。
倾泻:(动)大量的水从高处急速流下。
纸屑:细小的碎纸末。
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
缘份:即因缘。有时指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发生的某种关系的可能性。
原来:(形)起初;没有改变的。
支援:(动)支持和援助。
水源:大自然中的江河湖泊都有特定的源头。
讥笑:(动)讥讽嘲笑。
积累:逐渐聚集。
基础:(名)建筑物的根脚。
饥饿:(形)肚子空而想吃东西。
妒忌:(动)对于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纪念:(动)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
记录:(动)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
计算:(动)根据已知数通过数学方法求得未知数。
8.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智慧 嫉贤妒能 忠厚老实 谨慎多疑 大雾 地理 事情发展 喝酒 上冈 打虎 下冈 打虎 好心当成驴肝肺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详解】(1)本题考查诗句的默写。
《鸟鸣涧》全文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意思是: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2)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文是根据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军南下,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准备统一全国。孙权手下大将周瑜驻守在长江南岸,刘备派诸葛亮前去联吴抗曹。“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为难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了空,周瑜自叹不如。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将计就计,因此这是一次智慧的较量。诸葛亮之所以能借箭成功,是因为他神机妙算,知彼知己,了解每一个人的性格。他深知周瑜嫉妒他的才能,故意难为他;他了解鲁肃的忠厚老实,可以帮助自己;他利用曹操的谨慎多疑,一定不敢贸然进攻,只会放箭。同时,他通晓天文地理,料定了那一天会有大雾。正是这诸多因素,诸葛亮才胸有成竹,最终借箭成功。
(3)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景阳冈》一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武松连饮许多做烈酒后不所店家动告,执意要过景阳冈。可以概括为“喝酒”。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讲武松上了景阳冈,见到官府物文,才知真的有虎,本想返回,又怕人耻笑,最终决定继续上网。可以概括为“上冈”。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讲武松与猛虎二器器斗,终于打死了老虎。可以概括为“打虎”。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讲武松打虎后精疲力端,一步步换下冈来。可以概括为“下冈”。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详细描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场面惊险刺激,扣人心弦。面对猛虎的来势汹汹,武松先是机智避让,接着看准机会出手,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描写,让一个力大无穷、武艺高强的打虎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4)考查对俗语的积累。
店家说“我是一片好心,你反当做恶意”,意思是武松不知好歹,而俗语“好心当成驴肝肺”意思是好心为人做事反遭诬陷、误解,和这句话意思差不多。
武松明知道山上有老虎,却依然上山,可见他不怕危险,非常勇敢。而俗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意思是明知有危险,仍然冒险前行。比喻无所畏惧,敢于冒险。可以用来形容武松的行为。
9.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猴王出世》一课中“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来回答“石猴出世”的这两个空。
《猴王出世》选自原著《西游记》的第一回,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讲了石猴出世的经过及生活环境:花果山的一块仙石由于吸收了天地灵气、日明精华,孕育出一只石猴;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呼朋结友,生活逍遥快活。
第二部分(第2段)讲了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一处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发现了水帘洞是石猴成为猴王的关键。
第三部分(第3、4段)讲了石猴从瀑布里出来后,把自己见到的告诉给群猴,并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安家。众猴按约定拜石猴为王。这一部分可以分两步来说:一是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二是群猴拜石猴为王。
10. 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 各享成家之福,要拜我为王。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曹操不一定敢派兵出来。 但凡有要过冈的客商,可以趁着中午成群结队过冈,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句子有关知识。
(1)此题考查的是转为转述句,转述句是指将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并改成第三人称的说法。该句子改为: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
(2)此题考查的是反问句改陈述句:
1.去掉反问词;2.去掉反问语气;3.将问号改为句号。因此句子可以改成:各享成家之福,要拜我为王。
(3)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如: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4)此题考查的是组词成句。
我们要根据句子的结构来组句子,根据所给的词语我们可知句子的结构为:某人干某事,如:曹操不一定派兵出来;曹操一定不派兵出来。
(5)此题考查句子理解,根据句子:“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我们可知,该句子选自《武松打虎》,意思是指但凡有要过冈的客商,可以趁着中午成群结队过冈,请不要自己伤害自己。
11.草船借箭 12. 神机妙算 生性多疑 13. 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箭 雨 14.C 15.② 16.C
【解析】11.考查作家作品。
出自课文《草船借箭》,本文主要写周瑜故意为难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诸葛亮借助东风与大雾,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12.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是诸葛亮的语言描写,说明他对借箭一事信心十足,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这是曹操的语言描写,说明了曹操生性多疑的特点。
13.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把放箭比作下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4.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可知原因是让船的两面受箭,以保持船体平衡和借到更多的箭。
15.考查多义字。
大雾漫天:雾很大,无边无际地布满了天空,“漫”的意思是满,遍。
16.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是诸葛亮对曹操反应的推断,结合后文曹操说的话“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可知推断事情正确,很了解曹操的性格。
17.A 18.众人刚开始没反应过来,后来一琢磨,觉得刘姥姥的话有趣极了,才哈哈大笑起来。 19. 凤姐 鸳鸯 刘姥姥 贾母 20. 湘云 黛玉 宝玉 贾母 王夫人 薛姨妈 探春 惜春
【解析】17.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这部分就是写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场面。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发怔”:发呆。根据选文内容,众人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后来觉得刘姥姥的话有意思所以笑起来。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选文第一自然段内容“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可知短文写的是凤姐和鸳鸯有意拿刘姥姥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贾母,让大家开开心心。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选文第三自然段可知短文依次描写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笑时的情形。
21.范文: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朝罗贯中的巨著。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的斗争。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关于吸引人的故事,也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将军和谋士。我最佩服的就是蜀国的诸葛亮,他熟读兵书,足智多谋,口才还特别好。我最喜欢“草船借箭”这个故事。
“草船借箭”主要讲了心胸狭窄的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想设计害死诸葛亮。于是他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督造十万支箭,其实诸葛亮看穿了周瑜的险恶用心,胸有成竹地答应他说只需要三天就能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这时周瑜心中暗喜,想诸葛亮是自己找死,也不能怪别人。诸葛亮利用自己懂得天文的优势,再加上了解曹操疑心重的特点,便向鲁肃借来二十条船和许多稻草人,还有六百士兵,趁着大雾和夜色假攻曹营。曹操以为是吴国进攻曹营,令弓箭手立即射箭。这样就让诸葛亮的借箭计划得以成功,使周瑜的诡计落了空。
洛阳与三国故事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关林”自不必说,还有鼎鼎大名的“勒马听风街”,乐不思蜀的安乐窝。读了《三国演义》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通过阅读,我还懂得了许多道理,如:忠诚、勇敢、坚强,做事之前要多思考,对朋友要信守承诺,对国家要忠诚……
【详解】本题考查写读后感。
本题要求选择读过的一本名著或著中的一个故事书,写一篇读后感。题目可以是“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自拟题目。写读后感,要选择自己印象最深一本书,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开头:点题,指明你最喜欢的是哪本书。
中间:首先可以简单的介绍一下书的内容,然后重点介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
结尾:总结全文,密切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