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易错点预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易错点预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23 11:2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易错点预习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读下面选项词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胡(hú)蝶 樱(yīnɡ)桃 旖(yì)旎 秉(bǐnɡ)性
B.蚌(bànɡ)壳 澄(chénɡ)澈 割(ɡé)掉 徘徊(huí)
C.水瓢(piáo) 锄(chú)头 燕(yān)园 华侨(qiáo)
D.倭(wō)瓜 拔(bá)草 点缀(zuì) 眷(juàn)念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B.读《祖父的园子》时,从“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太阳也不知道。”这段话中,能感受到“我”在园子里的身心是自由的、愉悦的,园子中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
C.《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通过描写初夏时节村庄繁忙的景象,人们在田间劳作,孩子们在桑阴处学习种瓜的场景,展现出古代农村儿童辛苦劳作的童年生活。
D.《梅花魂》中“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这里外祖父“眼含泪水”是因为外祖父不舍得“我”和母亲。
3.沟通是一门艺术,我们应该如何跟他人保持良好沟通和交流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交际过程中要有良好的习惯,注意倾听的基本礼仪:听人说话认真、耐心,尊重交际对象,不随意打断别人。
B.可以一边听一边作答简要的记录。
C.要边听边思考,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是对有些内容特别感兴趣,可打断对方说话直接追问。
D.可以根据整理的记录有条理地表达。
4.以下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A.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5.下面诗句中不是描写乡村儿童生活的一项是( )
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手娟 风欺雪压 低头折节 B.昼夜 耕耘 桑树 点坠
C.蝴蝶 眷恋 腮边 秉性 D.逛街 磨难 码头 蓑老
二、填空题
7.读句子,写字词。
(1)hú dié( )在花丛中嗡嗡地飞着,mà zhà( )正在地里蹦跳着,而小鸡则在漫无目的地 xiā guàng( )着。
(2)农民伯伯一年到头在田地里忙碌,bá cǎo( )、chú dì( )、shōu gē( ),很是辛苦。
8.照样子,写词语。
例:胖乎乎
圆( ) 明( ) 白( )
笑( ) 热( ) 绿( )
9.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完成下面的小题。
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1)我发现:第一句通过写人、蚯蚓、蝙蝠的状态来体现太阳的亮。第二句通过写____、_____、_____ 的状态来体现天的热。
(2)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
我会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默读《祖父的园子》,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我”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完成下图。
11.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在括号里。
(1)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
(2)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
(3)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 )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5)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
12.我会积累与运用。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请你分别用五个字的词语给三首古诗描绘的画面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童是那样的天真可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学种瓜时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小孩“脱冰作戏”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在地吹笛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
三、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梅花魂(节选)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3.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概——( ) 风骨——( ) 灾难——( )
14.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句中的“他们”是指______。请写出一个这样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写出两句描写梅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小 鸡
我家买了几只小鸡,毛茸茸的就像几个小绒球。它们都长着一张粉红色的小尖嘴和一对淡黄色的脚。
小鸡怕冷,妈妈把它们放在硬纸盒子里,它们就安静了。中午,我把盒子搬到院子里,让它们晒太阳,一打开盒盖子,它们立刻欢乐起来,发出悦耳的叫声。小鸡有各式各样的姿态:有的抬起头,睁着小眼睛向外望;有的扑棱着那对还没长齐羽毛的小翅膀,向上蹦;有的眯着小眼睛,让四月温暖的阳光的晒着,像在休息;有的在梳理羽毛,似手准备夫去散步。
小鸡要是饿了,就“叽叽叽”叫,象是在说“饥饥饥”。这时只要把米碟放进盒子里,它就会一窝蜂似的围上去,一边啄来,一边发出悦耳的叫声,一只小鸡啄了一口食,仰起头,小嘴一张一合吃了起来;一只小鸡啄得太多了,怎么也咽不下去,直眨眼;一只小鸡只顾理头。一不小心踩了另一只鸡,那被踩的鸡就尖叫一声,不问青红皂白地和它“打”了起来,有只小鸡为了半粒米,被别的小鸡包围住,就想出了好办法,从包围它的小鸡肚子下,吃力地拱出来。
小鸡虽然没有妈妈,但也合群。要是有淘气的跳出了纸盒,它们就会拼命地叫,呼唤它们的伙伴。我一把它托回盒里,另外几只小鸡马上围拢来,显出亲热的样子。
17.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各式各样:_________
青红皂白:_________
18.短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句,起______的作用。
19.短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好处是______
20.请发挥想象,写出当跳出纸盒的小鸡回到纸盒后,其他的小鸡会对它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1.快乐习作。
回忆自己成长的历程,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情,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
A有误,胡蝶——蝴蝶:昆虫,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立在背部,腹部瘦长。
旖(yì)旎——旖(yǐ)旎:柔和美丽。
B有误,割(ɡé)掉——割(gē)掉。
C正确。
D有误, 点缀(zuì)—— 点缀(zhuì)。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梅花魂》,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这里外祖父“眼含泪水”是因为外祖父对祖国有深深的眷恋与思念。
3.C
【详解】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C项错误,要边听边思考,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是对有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也不能打断对方说话直接追问,等对方说完,再找到合适的机会进行提问。
4.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划分。本题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D项。
本句诗“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意思是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所以节奏划分应该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5.C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词题材的辨析能力。
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全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思是: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长出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是描写乡村儿童生活的诗句,故正确。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出自唐代吕岩的《牧童》。全诗: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意思是: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是描写乡村儿童生活的诗句,故正确。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不是描写乡村儿童的,故不正确。
D.“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全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意思是: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是描写乡村儿童生活的诗句,故正确。
6.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书写。
A.手娟 ——手绢:随身携带的方形小块织物,用来擦汗或擦鼻涕等。
B.点坠——点缀:①加以衬托或装饰。②装饰门面;应景儿;凑数儿。
C.全部正确。
D.蓑老——衰老:年纪大而精力虚弱。
7. 蝴蝶 蚂蚱 瞎逛 拔草 锄地 收割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蝶”“瞎”“锄”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圆滚滚 明亮亮 白花花 笑盈盈 热腾腾 绿油油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词语仿写的能力。
胖乎乎:是ABB形式的词语,据此仿写作答。如:圆溜溜、明晃晃、白胖胖、笑哈哈、热乎乎、绿油油。
9. 鸡 狗 蝉 冷 冬天的天气特别特别的寒冷,小丽冷得直哆嗦,小红冷的只哈气,小青冷得直跺脚。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及仿写。
(1)结合“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可知,句子通过描写鸡、狗、蝉热的状态来突出了天气的热。
(2)结合第一个例句可知,运用了三个“亮得……”的句式,第二个例句可知,运用了三个“……热得……”的句式,故是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仿写时从这些词语中选一个,运用用排比的手法,来突出其特点。
如:冷:腊月,天气很冷。冻得鸡缩紧了脖子,冻得狗夹起了尾巴,冻得猫不敢出屋。
忙可以列举忙的事例;冷可以使用夸张的修辞;吵也可以使用修辞,突出声音嘈杂;静可以使用修辞,突出安静;辣可以列举众人的反应;快也可以使用修辞,突出速度之快。
10.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祖父的园子》全篇用轻快、优美的文笔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通过描写“我”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等劳作游戏,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由课文原文“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可知,园子里各色昆虫,样样都有。
由课文原文“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可知,我跟着祖父一起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
由课文原文“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蜒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蜒了。蜻蜒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蜒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可知,我在园中自己摘黄瓜吃、追逐蜻蜓、采倭瓜花、捉玩蚂蚱。
由课文原文“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可知,太阳下的园子是健康、漂亮的。
由课文原文“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可知,植物动物都是自由、有灵性的。
11. 反问 设问 拟人 对偶 排比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本句采用反问的修辞,其真实表达的意思是:一幅画而已,不稀罕。
(2)本句前句问,后句答,一问一答的形式属于设问的修辞手法。
(3)本句中“愿意”一词,将黄瓜赋予人的情感,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4)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前后句对仗工整,同时将飞舞的柳絮比作梦境,将丝丝的细雨比作忧愁,抒发出一种寂寞的愁情以及百无聊赖的闲愁,传达了一种细腻含蓄而又凄怨感伤的情绪。
(5)本句中连用4个“在……”构成排比句式。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12. 农村生活图 牧童晚归图 脱冰作戏图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内古诗词默写与运用。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全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稚子弄冰》: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全诗: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意思是: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村晚》:作者是宋代诗人雷震。全诗: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意思是: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1)根据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再概况为五个字的词语就可以。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示例:农村夏日图。
《稚子弄冰》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示例:脱冰敲冰图。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示例:农村晚景图。
(2)根据古诗意思可知:
描写儿童学种瓜时情景的诗句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描绘了小孩“脱冰作戏”情景的诗句是: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描写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在地吹笛情景的诗句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描写儿童捕蝉前的专注情景的诗句是: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出自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全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思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13. 大抵 骨气 磨难 14.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15. 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人物 鲁迅 16.示例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示例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解析】13.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近义词就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即可。
大概:大致的内容,大体的情况;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在文中的近义词为:大抵,意思是大多数,大都;大概,大体。
风骨:①指诗文书画中雄健有力的风格。②指人刚强不屈的品格。
在文中的近义词为:骨气,指刚强不屈的气概。
灾难:由天灾人祸所造成的苦难。
在文中的近义词为:磨难,意思是在艰难痛苦的境遇中遭受到的折磨。
14.本题考查查找排比句。
排比句指使用排比修辞方法,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文中的排比句为: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使用四个“愈……”的句式,突出梅花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尚品质。
1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由“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可知,“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他们”指的是中华民族中顶天立地又有骨气的人。如:毛泽东、董存瑞、刘胡兰。
16.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
描写梅花的诗句有很多,如:①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7. 文中指小鸡的姿态有许多种。 文中指被踩的小鸡不问缘由就和踩它的小鸡打架。 18. 过渡 承上启下 19.排比和拟人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鸡的各种姿态。 20.批评它不应该随便离开大家或欢迎它回家。
【分析】17.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
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各式各样:指许多不同的样式或方式。文中指小鸡的姿态有许多种。
青红皂白:比喻事情的是非、情由等。文中指被踩的小鸡不问缘由就和踩它的小鸡打架。
18.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文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文内容的句子。
阅读文章前3自然段可知,小鸡是“我”家买的,没有妈妈。结合第4自然段“要是有淘气的跳出了纸盒,它们就会拼命地叫,呼唤它们的伙伴。”可知,小鸡很合群。故“小鸡虽然没有妈妈,但也合群。”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9.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
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的特点,结合平时对于修辞手法的学习与理解完成。
从“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休息”、“散步”等词语可知,赋予小鸡人的行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鸡的各种姿态。
20.此题为思路拓展题。
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阅读文章可知,小鸡是合群的,可围绕“其他小鸡对它的关心”来写。
21.范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
星期六,去往舞蹈班的路上,妈妈温柔地对我说:“宝贝,你已上四年级了,上完课要学着自己回家,妈妈不再接你了。”
我心里一紧,立刻大声嚷起来:“不行!不行!您来接我,我不敢一个人走”。
妈妈瞪了瞪我,说:“路上这么多人,怕什么”。
我连忙争辩说:“怕车!怕坏人!怕过公路!……什么都怕!”妈妈听了什么也没说,送完转身就走了,我觉得妈妈对我很失望。
舞蹈班下课,出了学校门,我发现妈妈没来接我,左等右等都不见妈妈的身影。情急之下,我借老师的手机给妈妈打电话,妈妈说她有事来不了。唉!我只能壮着胆子自己回家。
刚开始还行,可走到十字路口。看着来回穿梭的一辆辆机动车辆,望着擦肩而过的一个个陌生面孔。我提心吊胆的,生怕遇到坏人,心里害怕极了。每走一段路,就回头看一眼,有没有坏人跟着我。走着走着,我看见前面有个小妹妹,边唱边跳的一个人回家。顿时,我的脸红了,心想:“她比我小都能独自回家,我比她大难道还不敢一人回家吗?”想到这里,我不再害怕,全身充满了力量和勇气,加快了脚步。
终于到家了,我紧绷的心才放松了下来。妈妈摸着我的头,欣喜地说:“我女儿长大了,可以独自回家了。”那一刻,我既开心又自豪,觉得自己真长大了,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只要勇敢地去尝试,一定能收获成长的快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本次习作为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记事作文。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历,选择自己印象深刻,有意义,最想分享的去写。要写清楚它对你的影响。要注意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开头:先点明“那一刻,我长大了”的故事是什么。
中间:具体记叙这个故事的起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内容具体、描写细腻、融入真情)、结果。把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出来。
结尾:照应开头,点明中心,对成长故事的感受和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