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专项训练 古诗文阅读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专项训练 古诗文阅读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0 08:54:2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项训练
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晚望
[宋]左纬
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
朦胧数点斜阳里,应是呢喃燕子归。
1.诗中哪个词点明了诗题中的“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柳丝无力杏花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村 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 ①陂(bēi):水岸。②漪:水的波纹。③腔:曲调。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农村傍晚的景象,情景交融,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图画。
B.首句两个“满”字生动地写出了青草的茂盛和池水的丰盈,浑然一体,别有趣味。
C.后两句通过“横”“信”二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牧童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情态。
D.整首诗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描绘农村晚景,展现了田园风光的幽静美丽。
4.请赏析“山衔落日浸寒漪”一句中“衔”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注] ①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荠:荠菜。④扣:探问。
5.解释下列加点词。
(1)八岁能诗 ( )
(2)及长 ( )
(3)日惟啖荠 ( )
(4)朱熹扣其学 ( )
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1处)
此 吾 老 友 也 不 当 在 弟 子 列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长,登泰山绝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朱熹为什么说蔡元定是“吾老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饮,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选自《广笑府》[注])
[注] 《广笑府》:明代冯梦龙所编的文言谐谑小说。
9.解释加点词。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 ( )
10.文中“父寻至”的地方具体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11.下列对文言文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为人不能倔强固执,使气斗狠。
B.告诉我们为人的品性:学会谦让谅解,要有宽大胸怀。
C.告诉我们生活中要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D.告诉我们要容忍生活中凡事斤斤计较、不懂谦让的人。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刘海峰先生传
[清]姚鼐
刘海峰先生,名大櫆,字才甫,海峰其自号也。生而好学,读古人文章,即知其意而善效之。年二十余,入京师。
当康熙末,方侍郎苞①名大重于京师矣。见海峰,大奇之,语人曰:“如苞何足言耶 吾同里刘大櫆,乃今世韩欧②才也!”自是天下皆闻刘海峰。然自康熙至乾隆数十年,应顺天府试,两登副榜,终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③,乾隆十五年举经学,皆不录用。朝官相知、提督学政者,率邀之幕中阅文。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年逾六十,乃得黟县教谕④。又数年,去官归枞阳,不复出。卒,年八十三。
先生少时,与鼐伯父姜坞先生最厚。鼐于乾隆四十年自京师归,屡见之于枞阳。先生伟躯,巨髯,能以拳入口,嗜酒,谐谑,与人易良无不尽。尝谓鼐:“吾与汝再世交矣!”
天下言文章者,必首方侍郎。方侍郎少时,尝作诗以视海宁⑤查侍郎慎行,查侍郎曰:“君诗不能佳,徒夺为文力,不如专为文。”方侍郎从之,终身未尝作诗。至海峰,则文与诗并极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镕以成其体,雄豪奥秘,麾斥出之,岂非其才之绝出今古者哉!其文与诗皆有雕板,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有删节)
[注] ①方侍郎苞:方苞。其官至礼部右侍郎。②韩欧:韩愈、欧阳修。③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④教谕:县学教官。⑤海宁:地名。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即知其意而善效之 效:模仿
B.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 名:名望,名声
C.尝作诗以视海宁 视:同“示”,查侍郎慎行 给……看
D.徒夺为文力 夺:改变
1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给刘海峰作传,为什么用不少笔墨写方苞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 “斜阳”点明了诗题中的“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解析 结合诗句内容可知,第三句的“斜阳”点明了“晚”。诗人通过对春日傍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闲适、恬淡的心情。
2.答案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里柳条柔软、细长、随风轻拂的情态和杏花茂盛、浓艳、润泽的风姿。
解析 结合诗句内容,从“无力”“肥”可知运用了拟人修辞,写出了柳条的柔软和杏花的茂盛。
3.D “触觉”说法有误。整首诗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农村晚景。
4.答案 “衔”表示“用嘴含着”。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傍晚落日将沉未沉,山像是含着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的情景,化静为动,抒发了诗人对农村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解析 “衔”是一个动词,此处用来形容山,很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山以人的动作。“山衔落日”的意思是落日将要下山了,故“衔”字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诗人把落日下山的景色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可以看出诗人的喜爱之情。据此分析即可。
5.答案 (1)作诗 (2)等到 (3)只 (4)代词,他的
解析 (1)根据语法知识,“能”后应为动词,译为“作诗”。(2)联系课内所学“及日中”,结合语境推断,译为“等到”。(3)联系课内所学“惟弈秋之为听”推断,译为“只”。(4)根据语法知识,“其”是代词,译为“他的”。
6.答案 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解析 首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句子大意。该句的句意是:这是我的老朋友,不应该做我的学生。然后根据句意和古文句法断句。“也”表示判断,放在句末,后面应断开。因此正确的断句是: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7.答案 等到长大后,(他)登上泰山的最高峰。
解析 重点词语:及,等到;登,登上;绝顶,最高峰。
8.答案 (示例1)因为蔡元定“于书无不读”,学识渊博,其学识不亚于朱熹,因此朱熹说蔡元定是“吾老友”。
(示例2)因为蔡元定“八岁能诗”“登泰山绝顶”,聪明早慧,有远大志向,因此朱熹说蔡元定是“吾老友”。
解析 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因为蔡元定“八岁能诗”,说明他聪明早慧,“于书无不读”,说明他博览群书,从“朱熹扣其学,大惊”可知,蔡元定学识渊博,不比朱熹逊色,因此朱熹说蔡元定是“吾老友”。
[参考译文]
蔡元定八岁能作诗。等到长大后,(他)登上泰山的最高峰。每天只吃荠菜。对于书没有不读的。朱熹探问他的学问,非常吃惊地说:“这是我的老朋友,不应该做我的学生。”
9.答案 都
解析 联系课内所学“虽与之俱学”,结合语境推断,译为“都”。
10.答案 将要出城门的地方
解析 根据“子取肉回 父寻至见之”可知,“父寻至”的地方具体是“将出城门”,也就是将要出城门的地方。
11.D 本文讽刺了那些不懂谦让、气量狭小、凡事斤斤计较的人,并不是告诉我们“要容忍生活中凡事斤斤计较、不懂谦让的人”。
[参考译文]
有一对父子都性格刚烈,一点都不肯谦让于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进城买肉。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恰巧一个人面对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于是挺着身子站在那里很久。父亲寻找到将要出城门的地方,看到了儿子,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等我跟他对着站在这里!”
12.D 夺:剥夺,削除。
13.答案 (1)(刘海峰)于是游历天下的好山水,写歌诗,自己表现自己的心意。
(2)我想要略为删削编次它们,合成集子,没有完成,于是编写了他的传。
解析 重点词:(1)因,于是;历,游历;发,表现。
(2)删,删削;次,编次、编写;就,完成。
14.答案 ①写名重京师的方苞对他极力称赞,来衬托刘海峰文学才华之高,交代他闻名天下的原因,又与他科举不顺形成反差,突出他人生失意;②写方苞专治文章不作诗歌,以突出刘海峰诗文兼善的难得,引出对他杰出才华的赞美。
解析 本文的传主是刘海峰,作者却用了不少笔墨来写方苞,这是侧面烘托的写法,以突出刘海峰的文学才华之高与科举之路的不顺。
[参考译文]
刘海峰先生,名叫大櫆,字才甫,海峰是他给自己起的号。(刘海峰)生性喜欢学习,读古人的文章,就明白它的意思,并且善于模仿古人的文章。二十多岁时,到了京城。
正当康熙末年,侍郎方苞在京城的名声很大。见到了刘海峰,认为他非常奇特,就对人说:“像我方苞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我的同乡刘大櫆,是当今时代像韩愈和欧阳修一样的人才啊!”从这以后,天下的人都知道了刘海峰。可是从康熙到乾隆的几十年间,(刘海峰)在顺天府应乡试,两次名列副榜,最终还是没有考中举人。乾隆元年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词科目考试,乾隆十五年又被举荐参加经学考试,都没有被录用。朝廷中了解他的官员、提督学政等人,都来邀请他到幕府中看文章。(刘海峰)于是游历天下的好山水,写歌诗,自己表现自己的心意。年过六十岁后,才得到黟县教谕的官职。又在几年后,辞官返回枞阳,不再出来做官。八十三岁时去世。
先生年少时,和我的伯父姜坞先生关系最深厚。我在乾隆四十年从京城回来,在枞阳多次见过他。先生身材高大,留着大胡子,能把拳头放进嘴里,喜欢喝酒,幽默风趣,待人温和善良,尽心尽情。曾对我说:“我与你是第二代的朋友啊!”
天下要说善写文章的人,一定首推方苞。方苞年少时,曾经把自己写的诗歌拿来给海宁人查慎行侍郎看,查慎行说:“你的诗歌写得不好,白白地耗损了写文章的力气,不如专心写文章。”方苞听从了他的话,终身未曾写过诗。到刘海峰,却是文章和诗歌一起极尽他的才气,能够总括古人的不同样式,融会成自己的体式,雄壮豪放,深远含蓄,情感奔放,难道不是他的才气超出了古今的文人吗!他的文章和诗歌都有刊印的,我想要略为删削编次它们,合成集子,没有完成,于是编写了他的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