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把关练
2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点出了这样几类党员干部:有的对理论学习不重视,把自学变不学;有的想起来就学一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拿学习来装门面,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有的学习碎片化、随意化,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学习的最大敌人是自我满足,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永不自满。
党员干部必须马上改造我们的学习,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学”就是要在自学的时候慎独。一些党员干部在进行网络课程学习时,只播放而不认真听,还有的钻空子、钻漏洞。因此,端正态度,真正把学习重视起来,是我们学习要走出的第一步。“真懂”就是要在持之以恒的学习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错不在鱼和网,在于那个不能坚持的打鱼人。只有坚持不懈地“打鱼晒网”,掌握打好鱼晒好网的方法,① 。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知识时,要掌握其核心要义、思想灵魂,于融会贯通中抓牢立场,抓到根本,抓住精髓。“真信”就是要在入脑入心的基础上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学习不是为了装门面,是要完成一种转化,② 。所谓转化,就是学习之后入脑进行思考,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判断甄别,进而接受。所谓升华,就是要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政治上的认同、思想上的认同、理论上的认同,继而将其变成自己的一种武装。这才算是真信。“真用”就是要化零为整、学以致用。系统化地学习,完完整整地学习,并且有意识有目的地把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1.下列各项中的引号和文中“‘真学’就是要在自学的时候慎独”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B.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C.他在文中提出的“痛打落水狗”的重要原则,启示着革命者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D.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请找出三种,至少举出一个例子。)
①
②
③
3.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
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文化是理想与力量的源头,是情志与精神的酵体,是智慧与德操的基因,是观念与认知的根据。我们有 的文化典籍,这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载体与结晶,其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值得我们好好探究、学习、吸收、践行。这需多角度研究、创新性阐释,下功夫讲好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故事,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让这些优秀文化“活”起来,赋予其在新时代的新生命。在穿越古今、与时偕行中,让受众 其中,感受古人的智慧,感佩先贤的 ,感思生长于泱泱中华的伟大时代,从而能在肺腑之中激发起深厚自信, 起砥砺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琳琅满目 浸渍 高瞻远瞩 凝结
B.卷轶浩繁 浸润 远见卓识 凝聚
C.琳琅满目 浸润 高瞻远瞩 凝聚
D.卷帙浩繁 浸渍 远见卓识 凝结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6.依照下面画横线的语句,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画横线的语句相同。
材料:
眼力足 笔力足 脑力足 聚民心 抓本质
长见识 出成果 下功夫 筑同心 深入浅出 深谋远虑 高瞻远瞩 武装头脑 宣传政策 体察民情
党的宣传干部,要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脚力足,行稳致远、深入基层,经风雨、见世面;
①
②
③
阅读《改造我们的学习》,完成7~9题。
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观主义的态度”一节中,作者连用三个排比句从三个方面概括地指出主观主义的表现,在于不研究周围环境,割断历史,抽象地无目的地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
B.“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作者活用文言,运用排比修辞,古为今用,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C.作者通过对“有的放矢”“实事求是”进行阐述,赋予了它们全新的意义,深刻阐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革命性和科学性。
D.作者将正反两方面加以对照,说明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的原则区别,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改造我们学习的迫切性。
8.文中引用的对联形象地刻画了哪类人?怎样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
9.这篇文章在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有哪些特点?
阅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完成10~12题。
10.文中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作者是怎样强调“只能”的?
11.如何理解“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句话的含意?
12.为什么要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标题?
课时把关练
参考答案
2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C
2. ① 引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②排比:“抓牢立场,抓到根本,抓住精髓”“政治上的认同、思想上的认同、理论上的认同”。③暗喻(或比喻):“继而将其变成自己的一种武装”。
3. ①我们才能抓到“大鱼”;②变成一种升华
4.B
5. ①结构相同,都由字数一样的动宾短语作谓语;②意思相关,源头、酵体、基因、根据,表意相近;③语气一致,从不同角度加以肯定;④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
6. 示例:①眼力足,高瞻远瞩、体察民情,长见识、抓本质 ②脑力足,深谋远虑、武装头脑,下功夫、出成果 ③笔力足,深入浅出、宣传政策,筑同心、聚民心
7.B
8. 刻画的是只会背诵马列主义教条,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徒有虚名而无实学的主观主义者。作用:用在文中是对主观主义者的强烈讽刺和批评。
9. 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行文的气势。作者善于运用整齐的整句、排比、反复、对偶等修辞手法,这些有助于增强行文的气势,使论证更加有力。②善于运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化为具有某种形象性的生动表述,如“留声机”“墙上芦苇”“山间竹笋”“有的放矢”等,使所要阐述的道理更加深入浅出。文中运用各种修辞手法,都是为了调动多种语言手段来增强论证的效果。
10. 作者用设问句的形式,接连提出三个问题。提问之后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从反面一连两次自问自答,否定了关于认识来源的种种唯心主义观点,既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又强调了回答的内容,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义。
11. “代表先进阶级”说明“思想”的阶级性,“正确”说明“思想”的真理性。“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说明这种物质力量的作用,“改造世界”则是“改造社会”意义的更进一层。
12. (1)文章标题既反映文章内容,又反映写作对象、目的、时间、要求等因素的制约。(2)这个标题包含两层意思:①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②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与课文的两次飞跃紧密联系。也就是说,标题恰当地反映了文章的内容。(3)这个标题是针对后文“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许多人还不懂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提出的。本文是1963年写给农村工作者读的,所以语言上通俗易懂。(4)用疑问句,有引起读者注意和引起深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