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时把关练(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时把关练(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8 08:1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把关练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有些文字是闪亮的,因为它早已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有些篇章是不朽的,因为它曾经迸发出  般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前。《报章里的改革史》是1978年以来改革全貌的一个缩影,可以帮助人们回顾和理解这一段历史是如何演进的,从中领悟改革的势在必行,并从历史的智慧中寻找破解现实难题的方法。如果从单篇文章来看,可能是一个案例,可能是个人的作为,但是把这一篇篇文章集在一起,它就成为由改革大潮汇聚成的时代洪流,展现了  的时代风貌。其中,《关广梅现象》一石击破水中天,它引起的“社资”之争发人深省,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明确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论断。在这些人和事的报道背后,承载着一个个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那些曾经困扰着人们的问题被媒体报道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变革进程。读《报章里的改革史》,(  )。真正的改革者从来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作者和编者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大无畏精神,在当时   的时期,他们完全不顾个人的安危和前途,勇敢地喊出   的声音。
1. 依次填在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排山倒海 波澜壮阔 春寒料峭 振聋发聩
B. 地覆天翻 叱咤风云 五风十雨 醍醐灌顶
C. 排山倒海 叱咤风云 五风十雨 振聋发聩
D. 地覆天翻 波澜壮阔 春寒料峭 醍醐灌顶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在下面横线上做出正确的修改。
3.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40 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在1961年的大调研活动中,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同志的调研,作为实践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思想的精彩篇章,都有着“蹲、亲、实、效”等鲜明特点。
蹲,就是蹲下去,( ① ),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调查研究要经过相当艰苦的工作,时间太短很难全面了解情况。对此,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蹲点调查,集中一段时间,到基层单位去解剖“麻雀”,进而发现问题,理清思路,指导更大范围内的实践。亲,就是亲力亲为,( ② ),做了解基层的“常客”。唯有此,调查者才能真正做到亲眼看,亲耳听,亲自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③ ),不官僚主义,善于听真话、听实话。调查研究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因此,如果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效,就是重实效,不为调查而调查,善于解决问题。
总之,1961年的全党大调研,用事实证明了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4.下列句子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乡村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
B.团团如果跌一跤,几个举重运动员都扶不动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C.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D.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5.仿照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句式,在文中括号处填写恰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8个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做学问有三种方式:一是像蜘蛛一样,整天忙于从自己肚子里吐丝织网;二是像蚂蚁一样,整天忙于把食物从外面搬回自己的窝里;三是像蜜蜂一样,忙于采花粉,酿造成蜂蜜。
请用简洁、平实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种方式,每条不超过10个字。



阅读课文,完成7~12题。
7.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B.文章说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而它对毛主席“真理只有一个”的理论的引用出现了表意不明的情况,毛主席说的是“真理只有一个”,没说检验标准,有失严谨。
C.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也充分地说明了只有实践才能够检验真理这个问题。
D.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制订自己的路线时,从现实出发,以革命理论为指导并且加以论证。
8.由第一部分来看,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9.文章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哪两类同志的疑惑和担心来展开议论的?
10. 在文章第四部分,作者认为,怎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11. 文章的四个组成部分有何必然的联系?
12. 结合历史事实和亲身经历,探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社会意义。
课时把关练
参考答案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A
2. 党的十三大一锤定音,明确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论断。
3. 让人深刻地感受到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改革创新
4.C
5. ① 不走马观花;② 不假手于人;③ 实,就是作风实
6. ①自我封闭,不知借鉴;②机械搬用,不知创新;③吸收消化,创造新知。
7.B
8. ①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③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9. ①第一类人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②第二类人担心强调实践的作用,会不会影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修正主义。
10. 文中认为,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顺利地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
11. 文章开头首先引出话题,第一部分从理论上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部分结合实际强调理论和实践统一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以革命导师为例,说明他们是如何用实践检验真理;第四部分进一步强调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四部分内容层层递进,逐层深入,结构严谨。
1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阐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论,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