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9.17 高山流水志家园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9.17 高山流水志家园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1-18 10:2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山流水志家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欣赏两首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
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初步知道我国古代音乐概况和古琴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初步知道我国古代音乐概况和古琴的知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图片 相关资料 教材 教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
二.导入新课:
1.导言: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所以,通过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才能使我们真正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2.名人名言:
伟大的艺术都不失为民族与社会的写照。
-----黄自
3.“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导入:
4.出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
1.古琴
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古琴最初为五弦,周代发展为七弦。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延续到现在。
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独奏两种。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主要在士以上的阶层中流行,秦以后盛行于民间。
春秋战国时期,古琴的独奏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如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传说。当时有名的琴师有卫国的师涓、晋国的师旷、郑国的师文、鲁国的师襄等;著名的琴曲如《高山》、《流水》、《雉朝飞》、《阳春》、《白雪》等,均已载入史册。
由于古琴谱的产生,不仅推动了当时古琴音乐的传播,而且对后世古琴音乐的继承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使中国古代音乐历史进入了一个具有印象可循的时期。
古琴有以下特点:
①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②古琴,历史极其悠久,无人知晓其产生的确切年代,古琴行之于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
③古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深邃,最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
④古琴是一座无尽的宝藏。
⑤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和口述文化遗产名录。
⑥古琴,周身饰以生漆,以黑色为主。
⑦古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音域宽广,多达四个八度。
⑧琴依纯律定泛音,依三分损益律定按音。
⑨琴曲长短不一,短者一二分钟,长者几十分钟,但琴曲结构通常由散起,入调,入侵,尾声等四部分组成。
⑩琴曲的演奏形式,主要有三种:独奏,琴歌和合奏。合奏有:琴箫合奏,琴瑟合奏,琴埙合奏,以及琴与瑟,萧,笙,磬等雅乐合奏等。近来,齐奏也常见诸于舞台之上。
⑾古琴一般只用于室内独奏,琴歌伴奏,或与洞箫合奏。
2.《广陵散》
《广陵散》描写的是战国时期工匠之子聂政为父报仇刺杀韩王的故事。乐曲曲调优美,变化丰富,是具有叙事性的大型琴曲。全曲共四十五段,表现了聂政从怨恨道愤慨的情感变化过程,深刻的刻画出他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广陵散》作为我国现存的古老琴曲,以其磅礴的气势,庞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为中华民族古老的音乐文化提供了闻之有声的实例。
全曲共四十五段:
开指 一段 揭示了主题音调。 着重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和感叹。
小序 三段 各段的结构相似,情绪比较稳定。
大序 五段 出现了歌唱性的音调,而最后一段以乱声主调作为尾声,表现了人们的感叹。
正声 十八段 为全曲的核心。它可分为主题显示部分,发展部分和主题再现部分。 表现了聂政从怨恨道愤慨的感情发展过程,深刻的刻画出他的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讴歌和赞扬。
乱声 十段 段落的结构都较短小,并多以乱声作为乐段的结束,由于乐段中反复出现了乱声主调,宛如回旋曲,具有热烈欢腾的艺术效果,表现了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和赞扬。
后序 八段
3.《流水》
《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相传战国时(公元前3世纪)伯牙鼓琴,子期知音,所奏即为此曲。谱源于《神奇密谱》,经清代琴家加工,刊于《天闻阁琴谱》。
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隐喻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在音乐表现上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体,结合模拟性的展开,既有华丽新颖的技巧展示,又保持了朴实沉郁的风格。曲式为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
乐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原分九段,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一段 引子 节拍比较自由,旋律性不甚明显。开头便是几个八度音程的大跳进行,隐约的奏出乐曲的主题音调。
二段 三段 这段音乐歌唱性较强,富于欢快,跳跃的音乐个性。它较多的运用了同音装饰手法,有一种滚落玉般的效果,创造了流水在高山峡谷中自由自在流淌的意境。主要是用泛音演奏的音调,富有跳动性,仿佛清泉溪水从高山峡谷中奔流而出。
第二部分 四段 五段 展开部分 用按音演奏的曲调,它通过主题音调的变化加以发展,音乐情绪欢快,跳跃,十六分音符的回波音型更富于流动性,犹如一股股山泉流汇集成江河,连续下行的模进音型也使音乐具有跌宕起伏,一泻千里的气势。
第三部分 六段 七段 华彩部分 这段音乐中滚拂手法由疏而密的运用,使音调具有华丽的色彩,层次清晰。它出色的描绘了水石相撞。漩涡在急剧转动等景象。这种滚拂手法的连续运用,加上用大卓技法产生的不谐和音响,有力的刻画了流水奔流不息,一往直前的特征,把全曲引向了高潮。
第四部分 八段 九段 再现部分 音调显得更为沉着,自信,歌唱性的旋律也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形象的表现了流水似乎已经穿越激流险滩,以从容不迫的姿态向前奔流,浩浩荡荡的注入大海。
尾声 简短的尾声以泛音奏出歌唱般的主题音调,富有透明色彩的泛音好像描绘流水由动态转为静态,人们的心境也渐渐平静下来。
四.相关知识了解:
1.中国十大古乐曲:
《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笳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2.中国古代乐器:
编钟 埙
五.拓展与探究:
1.聆听《广陵散》及《流水》,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我国古代音乐的风格,记住古琴的音色及特有的演奏技法。
2.你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吗?你知道《流水》曲伴随“航行者”太空船遨游太空的情况吗?请你把知道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请说一说《高山》,《流水》的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呢?还是虚幻、臆想呢?请举例说明。
3. 聆听下列两首中国古代著名乐曲,谈谈听后的感受。
《梅花三弄》(编钟与乐队)
《十面埋伏》(琵琶独奏)
4.搜集有关古琴、编钟,埙的相关文字、音响资料,在班内相互交流,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
六.小结:
七.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