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2019)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1-18 10:2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鼓舞弦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及其特点。
2、了解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进程,能用语言描述笛、萧、巴乌、葫芦丝、埙、古筝、琵琶、胡琴等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色、演奏方法及发声原理。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方位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用语言描述所学乐器的名称、音色、演奏方法及发声原理。
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
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教学难点: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比较羞涩、敏感,教师要在课堂中创造表演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简介中国民族器乐。
[播放背景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老师少讲解,学生多听]
1、历史: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来,刘天华、聂耳等对民族器乐的继承和发展做过一些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工作者继续对各种优良传统曲目进行整理、加工、改编,使乐曲原有精神得到更加完美的表现,同时还涌现出大量的新作品。乐器改革方面,在统一音律、改良音质、扩大音量、方便转调、增加低音等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并产生了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合奏等新品种,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二、 新 课
1、老师演奏巴乌独奏曲《竹楼情歌》导入新课。
2、引导学生归纳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 :
民族器乐的分类按其性能不同,有吹、拉、弹、打四类。
吹管乐器:无簧哨的笛、箫;带哨的管、唢呐以及簧管乐器笙、巴乌等。
拉弦乐器:各种胡琴及一些少数民族乐器马头琴等。
弹弦和打弦乐器:抱弹的琵琶、三弦等;平弹的古琴、筝;打弦的扬琴等。
打击乐器:鼓类、锣类、钹类、板梆类等乐器。
三、认识各种乐器、辨别音色。
吹管乐乐器组:笛、箫、唢呐、巴乌、葫芦丝、笙。
弹拨乐乐器组:柳琴、琵琶、阮、秦琴、扬琴、古筝。
拉弦乐器组:高胡、板胡、二胡、京胡。
打击乐器组:鼓、锣、云锣、碰铃、梆子,串铃 。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初步感受民族乐器的音色、演奏方法及发音原理)
四、 活 动
1、 播放乐曲《火把节之夜》请学生说出乐曲中用了哪些民族乐器?
认真聆听,根据教师播放的片段音乐,说出音响中主要演奏的乐器、音色特点、演奏方法及发声原理。
2、播放《花样年华》(女子十二乐坊)
问:视频中乐队组合形式与以往的民乐表演有何不同?
合奏形式;这些乐器除了独奏外,还有各种合奏形式:有打击乐合奏(如陕西“鼓乐”、江南“十番锣鼓”)、管乐合奏(有“唢呐曲”、“笙管乐”之分)、弦乐合奏(如“弦索十三套”、潮州“汉乐”、广东音乐等)、丝竹乐合奏(江南丝竹)、丝竹锣鼓合奏(苏南吹打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民族乐器的音色、演奏方法及发声原理,演奏形式,为下一环节的进入铺垫。)
五、认识传统的民族器乐演奏形式
(一)江南丝竹
1、欣赏:《欢乐歌》、《中花六板》、《三六》片段
2、简介江南丝竹:流行于上海市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乐种。其乐队有“丝竹板”和“清客串”两种。前者是专业性的,后者是爱好自娱性的。乐队的编制少者二人,多者七八人。所用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箫、笙、鼓、板、木鱼、铃等。
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乐曲内容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著名的有八大名曲,即《欢乐歌》、《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云庆》、《行街》和《四和如意》等。
(二)广东音乐
1、欣赏:《雨打芭蕉》、《彩云追月》、《娱乐生平》片段
2、简介广东音乐:
行于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它的前身是粤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20世纪初,发展为独立的乐种。广东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与一批专业创作者有关。其中,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丘鹤俦等影响较大。1926年,吕文成改进了广东音乐的乐队编制。此后,高胡。扬琴成为主奏乐器。1949年之后,广东音乐有了更大的发展。
广东音乐的乐曲,一部分是源于古曲或民间乐曲的改编,另一部分则是作曲家的创作。通常,乐曲都短小精悍。其音乐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细腻、流畅动听。
(三)吹打乐
(跟老师学习三声部的节奏练习,感受打击乐在音乐中的使用效果。熟悉后,按组完成对节奏型进行不同排列、演奏。)
吹打乐是“吹”——吹管乐器与“打”——打击乐器合奏的音乐。在口头称谓中,吹打乐有“鼓吹”“鼓乐”“吹歌”“十番”“锣鼓”等种种叫法。“鼓吹乐”。自秦汉以来,历代一脉相传,用途非常广泛,如用于宫廷的宴乐,仪仗乐,军乐,尤其在民间的婚丧喜庆。节日庙会中,无不吹吹打打,分外热闹。吹打乐的组合形式丰富多样,遍布各地区各民族,较有影响的有:浙东锣鼓、苏南吹打、河北吹歌、晋北鼓乐、潮州大锣鼓
(四)清锣鼓乐
清锣鼓乐是纯粹由打击乐合奏的音乐。古代打仗时的金鼓齐鸣是一种实用性的打击乐合奏。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清锣鼓乐有江南的“十番锣鼓”。四川的“闹年锣鼓”,湖南的“打溜子”。陕西的“打瓜社”。“打瓜社”演奏的曲目中有《鸭子拌嘴》, 生动地描绘了鸭子拌嘴的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听辩、对比、思考、演奏、讨论、反馈、总结、观赏等教学方法,认识传统的民族器乐演奏形式]
六、民族器乐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播放十二乐坊的流行乐曲《青花瓷》《荷塘月色》片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上聆听并鉴赏具有民族器乐风格的流行歌曲,讨论民族器乐在流行歌曲中的艺术表现力,导出下一环节新民乐。]
七、新民乐
1、女子十二乐坊:《茉莉花》、《新古典主义》、《维多利亚的笑容》
2、芳华十八:《眼睛》、《但愿人长久》。
3、讨论“新民乐”新在哪里?
[设计意图:在课上聆听并鉴赏,探究新民乐现象。]
八、 总 结
收集各种不同民族乐器图片进行分类并口述它们的音色特点, 与老师一同回顾学习过的内容。 复习和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乐音乐的兴趣。
板书:
中国民族器乐历史,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民族器乐演奏形式,女子十二乐坊,芳华十八。
教学反思:
鼓舞弦动——中国丰富的民间器乐,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本课通过了解中国民族器乐历史,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认识各种乐器、辨别音色,欣赏民族乐曲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和了解民族乐曲的独特风格,培养学生对多样化音乐风格的兴趣和爱好。
“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在认识打击乐器组中,安排了学生发挥想象,对已学的节奏进行不同的排列,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不仅拓展延伸了课的内容 而且升华了乐曲的意义。在动中学,在乐中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以情导学”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只有不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较好的实施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审美教育。在高中音乐课程中,基本是音乐欣赏课,学生会在心里上产生厌倦感,状态比较消极。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示奏,以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学生感受民族乐器、了解民族乐器和表现民族乐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也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成为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双向情感沟通的渠道。在课堂的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以活动促求知”
中学教师以基础教育为目标,要求学生向广博与精深的方向努力,却永远满足不了学生中多种多样的要求。在本课中,老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到课堂上用民族乐器交流。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面对浩瀚如烟海的信息,学会了动手,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也提高了学习的实践能力,另外,通过这一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了交往的空间,引导他们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这样不仅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认识传统的民族器乐演奏形式,民族器乐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探究新民乐现象。
五、反思与分析
1、学生的学习应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 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方式和过程得以完成。本课通过对民族器乐的资料收集、问题研究、成果交流等活动 进行了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尝试,了解“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熟悉音乐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 找出解决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方法,培养善于思考与钻研的学习习惯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体会与人合作所带来的快乐,并且在学习中建立“平等、人本、互学”的新型师生关系。
2、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利用多段民族器乐曲的聆听,体验和感受民族器乐的特点及情感内涵。
3、这堂课的结构设计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音乐知识技能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是学生实践的课堂 是每个学生表现自我、发挥自我的课堂。让我们的每一位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带动我们的音乐课堂真正动起来。让学生们通过音乐课的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爱身边的环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