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第三课时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不能生成三氧化硫
B. 既可以是氧化产物,也可以是还原产物
C. 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漂白性
D. 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硫,也存在化合态的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HClO溶液中通入,生成,证明的酸性比HClO强
B. 、为含硫化合物,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C. 将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
D. 用浓在白纸上写字,纸张变黑,说明浓具有酸性、氧化性和脱水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浓滴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然后褪色,最后变黑,说明浓具有酸性、氧化性和吸水性
B. 样品无明显现象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样品中含
C. 常温下浓能用铁制容器盛装,说明浓与Fe不反应
D. 样品得到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样品中含或
硫黄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甲,甲溶于水得溶液乙,向溶液乙中滴加溴水,溴水褪色,乙变成丙。在丙里加入生成气体丁,把丁通入乙得到沉淀戊。甲、乙、丙、丁、戊均含有硫元素,则它们是
A. 、、、、S
B. 、、、、
C. 、、、、
D. 、、、、S
用硫及其化合物制硫酸有下列三种反应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途径:
途径:
途径:
A. 途径的反应中体现了浓的强氧化性
B. 途径、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的浓度来降低成本
C. 由途径、、分别制取,理论上各消耗,各转移
D. 途径、比途径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硫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石油和煤等化石燃料中含有硫元素
B.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只来源于火山喷发产生的气体
C. 地壳中的硫元素常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
D. 动植物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和
下列检验试样中有无的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A. 滴加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有
B. 加盐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有
C. 滴加硝酸酸化的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没有
D. 先加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有
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认识视角。如图是某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单质b是黄色固体,f、h均为正盐,且焰色都是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 a和c反应可以生成b
C. e的浓溶液可用铝槽车运输 D. h的水溶液呈碱性
如图所示是一系列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说明具有漂白性,反应说明具有酸性
B. 反应中生成物::1时,则反应物::2
C. 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工业上可利用反应和反应回收
下列变化的实质相似的是
A. 浓 和浓硝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浓度均减小
B. 和 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 浓 与稀 与金属反应时均有气体产生
D. 和 HI气体均不能用浓 干燥
二、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
(I)人们认识和应用物质常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物质的类别认识该物质可能会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二是从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分析该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下图是硫元素的各个价态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写出指定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B_______。
转化为硫酸是酸雨形成的重要过程之一,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C是铜盐,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A、B、C、D、E五种物质中含有同一种元素,A是淡黄色固体,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B、E的化学式:B________、E________。
写出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足量的物质C通入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若继续通入,则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的性质及其有关实验。
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和一定浓度的硫酸反应制备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将气体通入下列C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将少量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继续通入过量气体,现象是________。
将气体通入酸性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气体慢慢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C中为双氧水,则通入气体后,请大胆判断所得溶液是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若该同学制备的气体中混有气体,产生杂质的原因可能是亚硫酸钠固体中混有________,要证明气体中既有又有,应该选用的试剂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铜和硫酸为原料,采用多种方法制取硫酸铜。制备方法如下:
方法一:
甲同学取铜片和浓硫酸,放在试管中共热时发现,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蓝色溶液,而是在试管底部看到灰白色沉淀。甲同学为了验证灰白色沉淀的主要成分。设计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倾倒掉上层液体后,向所得灰白色沉淀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边加边搅拌。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所得灰白色沉淀中存在。
乙同学还观察到加热过程中,试管内壁上部析出少量淡黄色固体,持续加热,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溶于浓硫酸而消失。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方法二:
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好,他自己设计的思路是:,。对比甲同学的方案,你认为丙同学方案的优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
丁同学取一块铜片和稀硫酸放在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入双氧水,发现溶液逐渐呈蓝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焦亚硫酸钠是常用的抗氧化剂易被氧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备少量,并探究的某些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向A中滴加的硫酸最好选用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的浓硫酸 的硫酸 的稀硫酸
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发现其中的液体不能流下,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关闭、,打开。一段时间后E中有晶体析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关闭、,打开,若探究的漂白性,装置B应盛有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若探究的还原性,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_;观察到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D和F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指出该设计的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I)
;
浓
(II)、
12、
溶液变红;不褪色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或紫色消失;
溶液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碳酸盐或碳酸氢盐;品红溶液、酸性溶液、品红、澄清石灰水
13、灰白色物质部分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浓
制备等量的硫酸铜,消耗的硫酸更少 不产生污染性气体
14、;
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使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瓶颈处的小孔;
;
品红;或或;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除去多余的,防止污染空气;
之间、AE之间没有防倒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