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 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 5.2 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18 17:3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二课时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共12题:
.下列物质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NH3 B.(NH4)2SO4 C.Cl2 D.CH3COOH
2.氮及其化合物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路线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 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 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 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
3.某同学探究氨和铵盐的性质,相关实验操作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加热晶体制备氨气
B. 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到白烟
C. 将浓氨水滴到CaO上,会有氨气生成
D. 除去碘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铵,可采用升华的方法
4.合成氨厂用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铂-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A L氨气完全反应,测得转移电子数X个,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  )
A. mol-1 B. mol-1
C. mol-1 D. mol-1
5.固体A的化学式为NH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NH5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NH5的熔沸点高于NH3
C.NH5固体投入少量水中,可产生两种气体
D.0.1 mol NH5中含有5 mol N—H键
6.有关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4核10电子的分子,具有还原性
B. 极易溶于水,可做喷泉实验
C. 氨气易液化,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D. 氨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7.氨水显弱碱性的主要原因是(  )
A.通常状况下,氨的溶解度不大
B.氨水中的NH3·H2O电离出少量的OH-
C.溶于水的氨分子只有少量电离
D.氨本身的碱性弱
8.检验氨气可以用(  )
A.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B.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
C.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D.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9.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
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
10.下列关于氨气、液氨、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氨气、液氨、氨水的成分相同,均为纯净物
B.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烟生成
C. 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D. 氨水的溶质为,是氨水中含量最多的微粒
11.无色混合气体甲,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 mL甲气体依次经过如图实验的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且最终无剩余气体。则甲气体的组成为(  )
A.NH3、NO2、N2 B.NH3、NO、CO2
C.NH3、NO、CO2、N2 D.NO、CO2、N2
12、利用如图制取氨气,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可用于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取氨气
B. 该装置可用于碳酸氢铵分解制取氨气
C. 用湿润的棉花堵在试管口,防止氨气扩散
D. 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验满
二、非选择题:
13、实验室可用下列几组试剂制取少量:
固体和;浓氨水和固体CaO;浓氨水。
请问答下列问题:
用上述三组试剂制取少量,需要加热的是________填序号,第组试剂中产生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应选用装置________填“A”或“B”,下同,方法应选用装置________。

A B
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_______。
A.浓硫酸 固体氢氧化钠 五氧化二磷
D.碱石灰 固体CaO 无水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止环境污染,以下装置盛放的液体为水可用于吸收多余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4、资料显示:“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装置A中盛放碱石灰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实现氨的催化氧化,可用装置A为B提供和的混合气体,化合物X为_________只写一种,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B中氨的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去掉B中无水氯化钙,试管中可能会出现白烟,则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
将过量的氧气和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两气体先通入的是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表示A、B、C、D、E五种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其中A、B、C、D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红棕色,写出A、B、C、D、E的化学式和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作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已集满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④
14、球形干燥管
或;将反应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转换成

吸收生成的水和未反应完的氨气
;若先通氨气,氨在空气中不能点燃,逸出会造成空气污染;
15:(1)N2 NO2 NO NH3 HNO3
(2)①N2+O22NO
②4NH3+5O24NO+6H2O
③3NO2+H2O===2HNO3+NO
④2NO+O2===2NO2
16:(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2)向下排空气法 碱石灰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打开夹子,用手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