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三课时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共12题:
下列关于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 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B. 与HCl气体反应生成属于氮的固定
C. 实验室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备
D. 见光易分解,实验室用棕色试剂瓶盛放浓
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性质稳定,是因为分子内氮氮三键很强
B. NO、均为大气污染气体,在大气中可稳定存在
C. 可用浓盐酸检测输送的管道是否发生泄漏
D. 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铜、银等不活泼金属
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下不可用铝制容器贮存
B.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
C. 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D.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将Fe氧化为
B 常温下,Fe、Al放入浓或中 无明显现象 Fe、Al与浓或浓发生钝化
C Al箔插入稀 无现象 Al箔表面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 用玻璃棒蘸取浓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将具有酸性
A. A B. B C. C D. D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生活中的合成纤维、塑料、染料的生产会应用到氨气,氨气还可以制备一系列无机物质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和都是常用的化肥
B. 和受热时都易分解
C. 具有还原性
D. 上述转化关系中只有4个氧化还原反应
6.将3.20 g Cu跟30.0 mL 10 mol·L-1的HNO3充分反应,还原产物有NO和NO2,若反应后溶液中有a mol H+,则此时溶液中含NO3-的物质的量为( )
A.0.5a mol B.2a mol
C.0.1a mol D.(0.1+a)mol
7.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硝酸铜最好的方法是( )
A.铜和浓硝酸反应 B.铜和稀硝酸反应
C.氧化铜和硝酸反应 D.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
8.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是( )
A.颜色变浅 B.逐渐加深 C.没有改变 D.变棕黄色
9.随着资源的开发和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你认为减少酸雨以保护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尽量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的烟囱加高 ③将燃料脱硫后再燃烧 ④开发新的清洁能源 ⑤植树造林⑥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
10.酸雨的主要成分是H2SO4,以下是形成途径之一:
NO2+SO2NO+SO3①, 2NO+O22NO2②, SO3+H2OH2SO4③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NO2由反应N2+2O22NO2生成
B.总反应可表示为2SO2+O2+2H2O2H2SO4
C.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有4NO2+O2+2H2O4HNO3
D.还可能发生的反应有4NO+3O2+2H2O4HNO3
11.酸根RO3-所含电子数比硝酸根NO3-的电子数多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原子的电子层数比N的电子层数多1
B. R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NO3-中的N的化合价相等
C.RO3-和NO3-都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
D.R和N为同族元素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HNO3分解成了NO2
B.浓硝酸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与Fe发生剧烈反应
C.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向混合物中滴加适量稀硝酸
D.浓硝酸与氧化铁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二、非选择题: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一个课题是“NO2能否支持木条的燃烧?”由于实验室中没有现成的NO2气体,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个方案,方案一如图甲所示,方案二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本题不考虑N2O4存在产生的影响)。已知浓HNO3受热分解与金属和浓HNO3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
4HNO3(浓)4NO2↑+O2↑+2H2O
Cu+4HNO3(浓)Cu(NO3)2+2H2O+2NO2↑
(1)方案一实验开始后木条上的火星逐渐熄灭,有的同学得出“NO2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硝酸铜固体加热分解的产物有氧化铜、二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水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案二实验当集气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时,木条复燃了,有的同学得出“NO2能支持木条的燃烧”的结论。你认为这一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4)为了更直接说明“NO2能否支持木条燃烧”这一问题,请你重新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化学学习小组采用下列装置,对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进行探究。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燃烧匙中的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状态,立即伸入三颈瓶中,并塞紧瓶塞,滴加浓硝酸,可观察到三颈瓶中气体的颜色为________,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盛有足量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C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其中的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溶液代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D中收集到了无色气体,部分同学认为是NO,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是。
下列对该气体的检验方法合适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敞口观察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变化
B.将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伸入集气瓶内,观察试纸是否变红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如果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无色气体是氧气,则氧气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
若将木炭改为铜片,再用等质量的铜片分别与等体积的浓硝酸、稀硝酸硝酸均过量反应时,发现反应后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针对此现象,同学们进行讨论,提出两种意见:认为两溶液所显颜色不同是由浓度的差异引起的。认为前者溶液呈绿色,是因为生成的红棕色溶解于溶液中引起的。
你认为上述意见________填“①”或“”合理注:若填,下题中只答Ⅰ;若填,下题中只答Ⅱ。
Ⅰ如果你认为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如果你认为合理,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00 mL 2 mol/L的稀硝酸与1.92 g铜充分反应后:
(1)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mol。
(2)若溶液的体积不变,则反应后溶液中的H+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NO3-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答案:
13、(1)不正确 带火星的木条熄灭可能是由于加热时产生大量水蒸气
(2)2Cu(NO3)22CuO+4NO2↑+O2↑ 无气体剩余
(3)正确 硝酸铜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基本相同,若NO2不支持燃烧,则木条不会复燃
(4)用金属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气体,并用浓硫酸或无水氯化钙进行干燥,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二氧化氮中观察现象
14、红棕色; 浓
; 不能; 溶液中浓度较低,、过量,最终溶液显酸性,不能形成沉淀
防倒吸
;浓硝酸的分解
②;向显蓝色的溶液中通入,溶液变成绿色或其他合理答案
15、(1)NO 0.448 0.06 (2)1.2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