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十二属相”又称“十二生肖”。
B.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与之对应的十二地支为代号,来命名各个时辰。
C.丑时为凌晨3时至5时,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
D.古时候,为了让平民百姓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是一种十分古老而流传至今的纪年法。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屠/自后/断其股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一狼洞其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径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A.一狼洞其中
B.屠自后断其股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其一犬坐于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复投之/将复何及
B.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暇甚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寐(mèi) 意暇(xiá) 眈眈(dān) 苫蔽(shàn)
B.缀行(zhuì) 尻尾(kāo) 顷刻(qīng) 积薪(xīn)
C.大窘(ji ng) 麦场(cháng) 奔倚(y ) 弛担(chí)
D.隧入(suì) 少时(shǎo) 黠矣(xiá) 变诈(zhà)
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方。
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D.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从通道)
C.险躁则不能治性。(治理) 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讲述)
9.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zhuì) 大窘(jiǒng) 奔倚(qí) 目似瞑(míng)
B.苫蔽(shàn) 少时(shào) 诱敌(yòu) 意暇甚(xiá)
C.并驱(qū) 弛担(chí) 尻尾(kāo) 狡黠(xiá)
D.眈眈(dān) 积薪(Xīn) 假寐(mèi) 顷亥(qīng)
10.(题文)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断一一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C.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文中的“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D.《狼》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课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文笔简练,情节曲折。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
11.下列对《狼》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耽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
B.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议论,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展开为:遇狼——御狼——惧狼——杀狼。后一部分为记叙,点明故事的主题。
C.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点明了文章中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12.与“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夫君子之行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下车引之
13.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4.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B.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C.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成语中的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目似瞑 死不瞑目
B.顾野有麦场 三顾茅庐
C.场主积薪其中 卧薪尝胆
D.乃悟前狼假寐 梦寐以求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立志、学习、惜时,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其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B.《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论语》十二章所选内容涉及到了关于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人生修养及治国的道理等方面。
C.《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D.《狼》这篇文章写了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从而说明对待恶势力,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恶势力必将灭亡的道理。
1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
B.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死无以致远(《诫子书》
C.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一狼洞其中 B.其一犬坐于前
C.目似瞑,意暇甚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径去 B.屠自后断其股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恐前后受其敌
20.经典共赏部落开展了“集对联,猜文常”知识竞赛,下列作家作品与对联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④万物复苏春光里,百鸟欢唱绿色中
A.①诸葛亮 ②鲁迅 ③《世说新语》 ④《春》
B.①诸葛亮 ②朱自清 ③《聊斋志异》 ④《秋天的怀念》
C.①孔子 ②朱自清 ③《世说新语》 ④《秋天的怀念》
D.①孔子 ②鲁迅 ③《聊斋志异》 ④《春》
二、填空题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顾野有麦场(_____)
(2)其一犬坐于前(______)
(3)缀行甚远(_____)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
(5)一狼径去(_______)
(6)屠暴起(______)
(7)弛担持刀(_______)
(8)一狼仍从(______)
(9)一狼洞其中(_______)
(10)狼亦黠矣(______)
22.全文共有五段,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限一个字),使之成为各段的大意。
遇狼→_____狼→_____狼→____狼→____狼
2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______,世称______,山东淄川人,____代著名文学家。用二十年时间写成了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24.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安祥 慎怪 脸色煞白 怪诞不经
惩戒 槐梧 神采奕奕 狐苦伶仃
错别字
改正
25.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行(______)窘境(______)苫蔽(______)
尻尾(______)顷刻(______)假寐(______)
chí(______)担持刀 bì(______)命 狡xiá(______)
26.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行______大窘______积薪______苫蔽______弛担______径去______
suì入______ 假mèi______yòu敌_____狡xiá______意xiá甚______。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顾野有麦场 顾:看,视
B.意暇甚 意:神情、态度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隧道
D.狼亦黠矣 黠:狡猾
2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夫君子之行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C.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D.其一犬坐于前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狼》一文选自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B.《狼》一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C.“暴起”“劈”“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D.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夺取胜利。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0.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3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担中肉尽(_________) (2)缀行甚远(_________)
(3)弛担持刀(_________) (4)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
3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3.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顾野有麦场
(2)恐前后受其敌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6.文章中,“屠户”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37.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大都是贬义词,比如“狼心狗肺、狼子野心……”体现了对狼的排斥。在现代社会中,关于狼的形象你有哪些新的认识?
阅读《狼》,完成下面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8.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缀行甚远(紧跟) B.恐前后受其敌(敌人)
C.一狼径去(径直) D.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3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狼不敢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一狼洞其中 D.场主积薪其中
4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而采取的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B.“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让的情况下做出了与敌斗争的果断抉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起”形象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一种愤怒之情。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
阅读《狼》,回答后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1.解释
(1)缀(_______)
(2)黠(_)
4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3.狼“目似瞑,意暇甚”的用意是① ___________,由此可见狼很②____。但最终还是“顷刻两毙”,屠户取得了斗争的胜利,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③___
五、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万历①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之,皆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②阖(hé):关闭。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龁(hé):咬。
44.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
A.屠乃奔倚其下 怒奔之
B.久之 猫蹲良久
C.意暇甚 为害甚剧
D.而顷刻两毙 既而鼠跳掷渐迟
45.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遍求民间佳猫捕之,皆被啖食。
4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猫 避 登 几 上 鼠 亦 登 猫 则 跃 下
47.请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
48.(乙)文中的“狮猫”除了“毛白如雪”外,还有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注)①歘(xū):忽然。②瞰(kàn):窥视。③昧爽:拂晓。④逡(qūn)巡:疑虑徘徊。
49.解释加点的词。
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_____ 少时,一狼径去_______________
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______________
50.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温故而知新
B.屠乃奔倚其下 狼乃止
C.以刀劈狼首 示以空担
D.久之,目似瞑 及走,又从之
5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52.甲、乙两文中的屠夫都战胜了狼,请分析作者描写刻画的这两个屠夫有什么异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选自《狼》)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 兽类用足扒土。同"刨"。奄奄: 气息微弱的样子
5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目似瞑 (_______)
(2)一狼洞其中 (_______)
(3)相去数十步 (_______)
(4)意甚仓皇 (_______)
5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55.下面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C.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小狼二。
D.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56.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有何不同?读后你有怎样的感悟?
《狼》基础训练答案解析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十二属相”又称“十二生肖”。
B.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与之对应的十二地支为代号,来命名各个时辰。
C.丑时为凌晨3时至5时,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
D.古时候,为了让平民百姓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是一种十分古老而流传至今的纪年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
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理解。C项错误,丑时应为凌晨1时至3时。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屠/自后/断其股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答案】B
【解析】
【详解】
考查对句子停顿的理解。B项,正确的朗读停顿为: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一狼洞其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径去
【答案】D
【详解】
考查对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A项,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B项,洞:名词作动词,挖洞;C项,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D项没有。径:径直。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其”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A.一狼洞其中
B.屠自后断其股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其一犬坐于前
【答案】B
【解析】
【详解】
考查文言虚词“其”的用法。B项与例句都是代词,代指狼;A项,代词,代指柴草堆;C项,代词,代指屠户;D项,指示代词,其中的。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复投之/将复何及
B.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暇甚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
【答案】A
【详解】
考查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复:都解释为“再,又”;B项,行:走/行为举止;C项,意:企图,打算/神情、态度;D项,故:原先、原来的样子/学过的知识。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寐(mèi) 意暇(xiá) 眈眈(dān) 苫蔽(shàn)
B.缀行(zhuì) 尻尾(kāo) 顷刻(qīng) 积薪(xīn)
C.大窘(ji ng) 麦场(cháng) 奔倚(y ) 弛担(chí)
D.隧入(suì) 少时(shǎo) 黠矣(xiá) 变诈(zhà)
【答案】B
【详解】
B.顷q ng。故选B。
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方。
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D.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答案】A
【详解】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A项翻译不准确,“致远”意思是“达到远大目标”,所以句子应该翻译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故选A。
【点睛】
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从通道)
C.险躁则不能治性。(治理) 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讲述)
【答案】C
【详解】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C项“险躁则不能治性”中“治”是“修养”的意思。故选C。
9.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zhuì) 大窘(jiǒng) 奔倚(qí) 目似瞑(míng)
B.苫蔽(shàn) 少时(shào) 诱敌(yòu) 意暇甚(xiá)
C.并驱(qū) 弛担(chí) 尻尾(kāo) 狡黠(xiá)
D.眈眈(dān) 积薪(Xīn) 假寐(mèi) 顷亥(qīng)
【答案】C
【详解】
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A项,“倚”应读“yǐ”;B项,“少”应读“shǎo”;D项,“顷”应读“qǐng”。故选C。
10.(题文)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子离别中最鲜明的片断一一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C.高尔基的《海燕》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文中的“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D.《狼》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作品,课文写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较量,文笔简练,情节曲折。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D项表述不正确,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11.下列对《狼》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耽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
B.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议论,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展开为:遇狼——御狼——惧狼——杀狼。后一部分为记叙,点明故事的主题。
C.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点明了文章中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记叙,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展开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后一部分“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故选B。
12.与“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中的“之”意思相同的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夫君子之行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下车引之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含义。
例句: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之:助词,的。
A.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之:结构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B.君子的行为品德。之:助词,的。
C.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下车拉元方。之:代词,指元方。
故选B。
13.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停顿的把握。
B.大意: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故停顿是: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大意: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故停顿是: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大意: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故停顿是: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选A。
14.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B.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C.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那样;C项,要注意“股”的古今词义的区别,在这里是“大腿”之意;D项,“眈眈相向”应译为“瞪眼朝着屠户”。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成语中的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目似瞑 死不瞑目
B.顾野有麦场 三顾茅庐
C.场主积薪其中 卧薪尝胆
D.乃悟前狼假寐 梦寐以求
【答案】B
【详解】
A.都解释为:闭上眼睛;
B.分别解释为:看,视/拜访;
C.都解释为:柴草;
D.都解释为:睡觉;
故选B。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立志、学习、惜时,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其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B.《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论语》十二章所选内容涉及到了关于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人生修养及治国的道理等方面。
C.《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D.《狼》这篇文章写了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从而说明对待恶势力,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恶势力必将灭亡的道理。
【答案】B
【详解】
B.有误。《论语》十二章所选内容涉及到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人生修养等方面的道理,没有涉及“治国”的道理。故选B。
1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
B.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死无以致远(《诫子书》
C.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 在;在。
B. 用;用来。
C. 于是;才。
D.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助词,无实意。
故选A。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一狼洞其中 B.其一犬坐于前
C.目似瞑,意暇甚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答案】C
【解析】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做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A项的“洞”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的意思;B项的“犬”是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D项的“隧”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故选C。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一狼径去 B.屠自后断其股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恐前后受其敌
【答案】D
【解析】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化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发生变化等。A.古义:离开。今义:到,往。B.古义:大腿。今义:屁股。C.古义:多少。
今义:数学中的一门学科。D.动词,攻击。故选D。
20.经典共赏部落开展了“集对联,猜文常”知识竞赛,下列作家作品与对联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④万物复苏春光里,百鸟欢唱绿色中
A.①诸葛亮 ②鲁迅 ③《世说新语》 ④《春》
B.①诸葛亮 ②朱自清 ③《聊斋志异》 ④《秋天的怀念》
C.①孔子 ②朱自清 ③《世说新语》 ④《秋天的怀念》
D.①孔子 ②鲁迅 ③《聊斋志异》 ④《春》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①处的“万世文章祖”可知此对联写的是“孔子”,因为孔子是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言行被收录在《论语》一书中。②处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歌颂的是文学家鲁迅的精神。③处的“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指的是清代蒲松龄写的小说《聊斋志异》。④处的“万物复苏春光里,百鸟欢唱绿色中”描绘的是春天的美丽景色,所以此处指的是朱自清的《春》。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应选D。
二、填空题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顾野有麦场(_____)
(2)其一犬坐于前(______)
(3)缀行甚远(_____)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
(5)一狼径去(_______)
(6)屠暴起(______)
(7)弛担持刀(_______)
(8)一狼仍从(______)
(9)一狼洞其中(_______)
(10)狼亦黠矣(______)
【答案】(1)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2)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3)连接,文中是紧跟的意思 (4)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5)离开 (6)突然 (7)解除,文中指卸下 (8)跟 (9)打洞 (10)狡猾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去:古今异义词,这里是离开;弛:解除,这里指卸下;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22.全文共有五段,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限一个字),使之成为各段的大意。
遇狼→_____狼→_____狼→____狼→____狼
【答案】惧 御 杀 悟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即可。“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写屠户遇狼;“屠惧,投以骨——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写屠户惧狼;“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写屠户御狼;“少时,一狼径去——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写屠户杀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户醒悟过来,是悟狼。
2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______,世称______,山东淄川人,____代著名文学家。用二十年时间写成了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
【答案】柳泉居士 聊斋先生 清 聊斋志异
【详解】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狼》一文的作者是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三、字词书写
24.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安祥 慎怪 脸色煞白 怪诞不经
惩戒 槐梧 神采奕奕 狐苦伶仃
错别字
改正
【答案】祥—详 慎—嗔 槐—魁 狐—孤
【解析】
【详解】
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安祥”应写作“安详”,“慎怪”应写作“嗔怪”,“槐梧”应写作“魁梧”(做形容词,指躯干高大),“狐苦伶仃”应写作“孤苦伶仃”。孤苦伶仃,解释为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25.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行(______)窘境(______)苫蔽(______)
尻尾(______)顷刻(______)假寐(______)
chí(______)担持刀 bì(______)命 狡xiá(______)
【答案】zhuì jiǒng shàn kāo qǐnɡ mèi 弛 毙 黠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注意“苫”不要取半边“占”的读音。注意“弛”不要写成“驰”,另外注意“黠”“毙”的书写。
26.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行______大窘______积薪______苫蔽______弛担______径去______
suì入______ 假mèi______yòu敌_____狡xiá______意xiá甚______。
【答案】zhuìjiǒng;xīn;shàn;chíjìng;隧寐诱;黠;暇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注意“苫”的注音。注意“隧”“黠”“暇”的书写。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顾野有麦场 顾:看,视
B.意暇甚 意:神情、态度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隧道
D.狼亦黠矣 黠:狡猾
2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夫君子之行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C.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D.其一犬坐于前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狼》一文选自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B.《狼》一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C.“暴起”“劈”“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D.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夺取胜利。
【答案】
27.C
28.B
29.B
【分析】
27.
C.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故选C。
28.
A.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结构助词,的。
B.都是连词,表目的。
C.副词,于是,就/副词,才。
D.介词,在/介词,对于。
故选B。
29.
B.有误。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故选B。
【点睛】
译文: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窘迫,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0.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3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担中肉尽(_________) (2)缀行甚远(_________)
(3)弛担持刀(_________) (4)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
3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3.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
30.其一/犬坐于前。
31. (1)完 (2)紧跟着 (3)放下 (4)大腿
32.正要走,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意图通过打洞来攻击屠户后面。
33.形象:狼是贪婪、狡诈、凶狠。
启示: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意思对即可)
【分析】
30.
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其中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前面。故断句为:其一/犬坐于前。
3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尽,本义,完。缀,一词多义,紧跟着。弛,一词多义,放下。股,本义,大腿。
3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方,正。欲,想要。洞,名词作动词,打洞。意,打算、意图。隧,名词作状语,从通道。以,来。其,他,指屠户。
33.
本题考查分析形象和根据文章内容谈启示的能力。分析狼的形象,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对狼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缀行甚远”“—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见两只狼不满足于吃骨头,它们想吃掉屠户,写出了狼的贪婪的特点,“眈眈相向”“意将隧入以攻其后”,写出了狼想吃掉屠户的凶狠,“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亦黠矣”,写出了狼的狡诈。谈启示,首先要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联系实际来谈启示。作者记述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自取灭亡的故事,然后结合实际,从两个方面谈启示,一是从屠户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面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一定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另一方面可以从狼的所作所为得到启示:再狡猾的狼也会败给智慧的人,生活中像狼—样的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点睛】
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顾野有麦场
(2)恐前后受其敌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6.文章中,“屠户”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37.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大都是贬义词,比如“狼心狗肺、狼子野心……”体现了对狼的排斥。在现代社会中,关于狼的形象你有哪些新的认识?
【答案】
34.(1)看、环顾(2)胁迫、攻击
35.(1)骨头已经投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来(用来)诱惑敌人的。
36.刚开始屠户害怕;后来他镇定下来,和狼对抗,最终杀死了狼。(意思对即可
37.示例:我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狼的形象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传统的形象贪婪狡猾逐渐成为野性、激情、挑战、团结勇猛的新的形象。(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
34.
本题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句意: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顾:看,看见。
(2)句意: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敌:攻击。
35.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
(1)尽:完。矣:语气词,相当于“了”。而:表转折关系。并,一起。之:主谓间,地义。如故,跟原来一样。
(2)乃:才。假寐:假装睡觉。 寐:睡觉。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36.
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的梳理与理解。结合原文“屠惧……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进行分析。刚开始屠户害怕,“投以骨”;但狼“并驱如故”,然后镇定下来,“弛担持刀”,和狼对抗;最终屠夫“暴起,以刀劈狼首”,杀死了狼。据此归纳前后变化。
37.
本题考查拓展阅读。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大都是贬义词;但在现代文学中,狼逐渐成为野性、激情、挑战、团结、勇猛的形象。如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白牙》等彰显的是对野性的呼唤;法利·莫厄特的纪实性作品《与狼共度》中对一个狼家庭的描绘,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狼性中有悖于传统观念的一些品质,如团结、忠诚、友爱等。在现代文化中,狼性文化是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对团队协作的重视,以及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精神,还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等。
【点睛】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过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齐追赶屠户。
屠户十分窘迫,担心前后遭受狼的夹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大麦场,麦场的主人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于是屠户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真狡猾啊,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阅读《狼》,完成下面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8.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缀行甚远(紧跟) B.恐前后受其敌(敌人)
C.一狼径去(径直) D.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3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狼不敢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一狼洞其中 D.场主积薪其中
4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惧,投以骨”中的“投”字,表明屠户对狼的本性尚未彻底认识,而采取的一种迁就退让的方法,对狼心存幻想。
B.“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中的“持”字表明屠户在毫无退让的情况下做出了与敌斗争的果断抉择。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起”形象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一种愤怒之情。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的“乃”字表明了屠户对狼奸诈的本性幡然醒悟。
【答案】
38.B
39.D
40.C
【分析】
38.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B.有误,句意为:害怕前后都受到他们的夹击。敌,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攻击。故选B。
39.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不同用法。
A.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B.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C.名词活用作动词,打洞;
D.薪,柴草。无词类活用;
故选D。
40.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C.有误,“暴起”写出屠户对狼的凶狠狡诈有了清醒的认识,猝不及防地以刀劈狼首,结束了它的性命,“暴”字写出了屠户动作的迅速,不是表现“屠户杀狼时的一种愤怒之情”。故选C。
【点睛】
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阅读《狼》,回答后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1.解释
(1)缀(_______)
(2)黠(_)
4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43.狼“目似瞑,意暇甚”的用意是① ___________,由此可见狼很②____。但最终还是“顷刻两毙”,屠户取得了斗争的胜利,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③___
【答案】
41.连接、紧跟 狡猾
42.(1)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食兽的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43.诱惑敌人(盖以诱敌) 狡诈人类富有智一定能战胜任何凶戏的动物。 人类富有智意,只要肯于斗争,于斗争,就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分析】
41.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黠”是“狡猾”;“缀”是古今异义词,“连接、紧跟”的意思。
42.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1)句中的“并驱(一起追赶)、故(原来)”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之(的)、变诈(欺骗,狡诈)、几何(多少)”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43.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作答。依据“乃悟前狼假麻,盖以诱敌”可知,狼“目似瞑,意暇甚”的用意是“诱惑敌人”,由此也可以看出狼的“狡猾奸诈”。本文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据此理解填写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一名屠户很晚回家,担中的肉卖完了,只剩下骨头。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很害怕,拿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一只狼仍然跟从。又拿骨头扔给另一只狼,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骨头已经没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困窘,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往旁边看田野里有打麦场,场主将柴草堆积在打麦场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跑过去,放下担子拿起刀子。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得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眼睛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狼杀死。正要走,转过身朝柴草堆后看,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身子已经进去一半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边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边那只狼假装睡觉,用来诱惑敌人。
狼虽狡猾,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五、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万历①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之,皆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④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注释)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②阖(hé):关闭。③逡(qūn)巡:从容,不慌不忙。 ④啻(chì):仅;止。 ⑤龁(hé):咬。
44.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
A.屠乃奔倚其下 怒奔之
B.久之 猫蹲良久
C.意暇甚 为害甚剧
D.而顷刻两毙 既而鼠跳掷渐迟
45.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遍求民间佳猫捕之,皆被啖食。
4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猫 避 登 几 上 鼠 亦 登 猫 则 跃 下
47.请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
48.(乙)文中的“狮猫”除了“毛白如雪”外,还有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案】
44.D
45.(1)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在民间到处寻找好猫来捕捉它,都被吃掉了。
46.猫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47.狼子野心 狼狈为奸(符合要求即可)
48.动作敏捷 智勇双全(意对即可)
【分析】
44.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把握和分析能力。答题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判断词语的意思。
A.动词,快跑/动词,直往,趋向;
B.过了一会儿/长久,时间久;
C.很,极/厉害,严重
D.都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是”;
故选D。
45.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有:
(1) 尽:完;而:连词,表转折关系,但是;并驱:一起追赶;故:旧,原来。
(2) 皆:全,都;啖食:吃,吞食。
46.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节奏划分的能力。解答时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句意为: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故正确断句为:猫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47.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把握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要求,写出带“狼”字的成语。例如: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不细嚼,又急又猛;狼心狗肺:比喻人心肠狠毒,毫无良心;如虎如狼:像虎狼般的凶狠、残暴;狼狈为奸: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依据积累作答即可。
48.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文中“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意思是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地叫,老鼠啾啾的呻吟,由此可见狮猫动作敏捷;由文中“猫蹲良久”“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可知,以退为进,智勇双全也是狮猫的特点之一。综上分析即可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多次。大家都说猫胆怯,以为是没有能力的猫。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地叫,老鼠啾啾的呻吟。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嚼碎了。大家这才明白,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啊!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下我又出来,狮猫使用的就是这种智谋呀。唉!那种不用智谋单凭个人勇气拼斗的人,和这只大鼠有什么不同呢!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注)①歘(xū):忽然。②瞰(kàn):窥视。③昧爽:拂晓。④逡(qūn)巡:疑虑徘徊。
49.解释加点的词。
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______ 少时,一狼径去_______________
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______________
50.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温故而知新
B.屠乃奔倚其下 狼乃止
C.以刀劈狼首 示以空担
D.久之,目似瞑 及走,又从之
5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52.甲、乙两文中的屠夫都战胜了狼,请分析作者描写刻画的这两个屠夫有什么异同。
【答案】
49.攻击 离开 打洞 价值
50.B
51.(1)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2)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出屠刀来比划给狼看,狼稍稍退后了几步。
52.同:都有从惧怕到战胜的过程。异:甲文中的屠夫不仅有智,还有勇,以刀劈狼;乙文中的屠夫主要是以智引狼,狼死是屠夫意料之外的事。
【分析】
49.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敌:攻击。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50.
A.原来/旧的知识;
B.都是副词,意思是:于是,就;
C.用/把;
D.助词,凑音节,无意义/代词;
故选B。
51.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1)并驱:一起追赶。故:旧,原来。(2)少:稍、略微。却:后退。
52.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需要结合两文内容比较作答。从相同点来看,两文“屠惧,投以骨”“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屠惧,示之以刃”“遂钩肉,翘足挂树间……逡巡近视,则死狼也”都表现了人物由最初的畏惧到最后勇于战胜狼的过程。从不同点看,甲文屠户是“暴起,以刀劈狼首”“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不仅有智,还有勇猛;乙文屠户主要是以计谋引开狼,使自己得以脱险,并有意外收获。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点睛】
甲文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文译文: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选自《狼》)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 兽类用足扒土。同"刨"。奄奄: 气息微弱的样子
5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目似瞑 (_______)
(2)一狼洞其中 (_______)
(3)相去数十步 (_______)
(4)意甚仓皇 (_______)
5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55.下面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C.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小狼二。
D.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56.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有何不同?读后你有怎样的感悟?
【答案】
53.闭上眼睛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挖洞 距离 精神态度
54.(1)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2)大狼听到声音四下看,才看到另一只小狼,于是舍弃这只奔向那只,刨扒嚎叫像前面的一样。
55.C
56.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感悟:甲文: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狡猾凶残的动物。乙文: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为之感动,同时呼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意近即可)
【分析】
53.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1)句意:眼睛好似闭上了。瞑:闭眼。
(2)句意: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3)句意:(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去:距离。
(4)句意:神情十分惊慌。意:神情。
54.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少时:一会儿。径去:径直离开。犬:像狗一样。
(2)顾:看。始:才。乃:于是。趋:前往,奔向。如:像。
55.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
C.“牧竖”为“牧童”的意思,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分开。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为: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小狼二。故选C。
5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屠户凭借自己的机制和勇敢,杀了两只狼。从文中“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知,屠户面对的狼,是贪婪狡猾而又凶狠的,它们想攻击屠户,屠户杀了他们是自卫,是除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狼亦黠矣”,但是人只要勇敢地与之斗争,就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乙文的两个牧童,是捉住了小狼,以此戏耍、折磨老狼,直到把老狼活活累死。从文中“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可知,两个牧童面对的老狼,是充满爱子之心的,我们从两个孩子身上看到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他们的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因此启示我们,动物也有爱子之心。要善待动物,尤其是一个爱子心切的动物,对它要有共情,不能戏耍它。
【点睛】
译文:
甲: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打洞,打算将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乙:有两个牧童入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两只小狼。商量着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发现孩子不见了,神情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嗥叫。大狼听见仰起头,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在那棵树上扭着小狼让它哀鸣。大狼听到后四面环顾,才发现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和前面一样连抓带嚎。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此时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