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书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2.通过对比体会“才”表达的意思。
3.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借助书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认识一位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曹冲。
二、学习活动一:随文识字
1.读准字音:“曹”是平舌音,“冲”是翘舌音。
2.认读“称”、“秤”
① 书空“称”
②量东西的轻重叫“称”,生活中可以称些什么?
③认识“秤”。秤钩、秤砣、秤杆。
④字源字理识字 点拨:古时候用秤称粮食,有半部分是平,称东西的时候秤杆要保持平衡才能称准确。
3.秤,可以称生活里的很多东西。今天我们要称的是什么?你有什么疑惑么?预设:怎么称象。
4.出示文中句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三、学习活动二:梳理课文内容
大象这么大,什么办法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呢?快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1.自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谁来给大家讲讲?
3.这个故事提到了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分别是什么呢?曹操满意么?请你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画下来。
官员们的办法 “~~~” 曹操的态度 “====”
曹冲的办法 “——” 曹操的态度 “====”
小结:看来曹冲的办法得到了曹操的肯定呢,那我们就去看看曹冲的好办法吧!
四、学习活动三:进入情境,阅读表达。
1.曹冲是怎么称象的?这回你们就是曹冲身旁的小助手,先朗读第四自然段,了解曹冲的想法,再和旁边的官员边摆边说曹冲称象的过程,试试看吧!
同桌交流,集体汇报。
小结:就这样一步一步去做,大象到底有多重的问题就解决了。
2.来把这几句话排排序,谁有勇气到前面来排?其他同学把书翻到30页,在书上排一排。
3.曹冲把每一步做什么都想好了,多有条理啊!那我们好好地把这一段一起读一读吧!
小结:曹冲才七岁啊,就敢在众人面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你们觉得他的办法好不好?
五、学习活动四:创设辩论情境,思辨表达。
1.创设情境:人们正为曹冲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时,这时一旁的官员,嘟囔了一句:“哼,真麻烦,还是用秤称来方便。”你们同意么?我们先来听听他怎么说的!
2.师播放录音。
①“砍一棵大树,做一杆秤,不就好了么?”
②“拎不动,多找几个人不行啊?再说了我还可以把大象分割开,一部分一部分地称啊!”
你们同意么?学生表达想法。
3.那么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预设:既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又没有伤害大象。
六.学习活动五:阅读与鉴赏
是啊,你们看曹冲多聪明啊,还记得么?“那一年曹冲才7岁。”
1.读句子,你想对曹冲说点什么?
2.读好“才”
3..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到“才” ,出示情境造句。
4.拓展思维在生活中运用“才”,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也会用到才呢?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曹冲,他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孩子,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表达的孩子,下课。
课后作业:
必做:
1.借助课后P30-2关键词句,讲一讲《曹冲称象》的全过程。
2.熟读P118第四课词语。
选做:“模拟曹冲称象小实验”:
准备:装好水的盆、小木船、秤、玩具象或有重量的东西,根据曹冲的方法说一说操作过程。【提示:用好“先、再、然后”等顺序词】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官员们 砍树 做大秤
曹冲 先 赶象上船 =
再 在船舷上做记号
然后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最后 称石头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