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单元测试卷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单元测试卷2(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1-20 00:2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二)
(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认真思考巧填空。(16分)
1. 目前凸透镜广泛使用在我们的 、 、 、 中。
2. 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 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
3. 我们周围有许多 的物体。
4.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子,就把它们命名为 。
5. 除了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 组成的。
6. 中、 中 、 中都生活着微生物。
7. 病毒也是一种 ,种类很多,分布广泛,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 下才能看到。
8. 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 。
9. 、 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二、火眼金睛判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错误的打“×”)(22分)
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没有关系。 ( )
2. 用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 )
3. 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昆虫的身体看得很清楚。 ( )
4. 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是一样的。 ( )
5. 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 ) 6. 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因为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 ) 7. 人们利用一些微生物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 ) 8. 过去,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四处肆虐,人类对此束手无策。( ) 9. 有些昆虫的身体器官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 ( ) 10.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镜片离物体越远放大的倍数越大。 ( ) 11. 我们用肉眼能看见蚜虫在植物的嫩叶上吸食汁液。 ( )
三 、正确答案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1分)
1. 放大镜的( )越大,放大的物体的倍数越大。
A. 厚度 B. 镜片 C. 凸度
2. 在 ( ),人们发现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
A.16 世纪 B.17 世纪 C.18 世纪
3. 科学家们受( )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
A. 蝴蝶 B. 蜜蜂 C. 苍蝇
4.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正确方法是( )。
A. 左眼用于观察,同时右眼用于记录
B.右眼用于观察,同时左眼用于记录
C. 观察后,眼睛离开显微镜,专注画图
5. 构成楼房的基本单位是砖,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则是( )。
A. 细胞 B. 细胞壁 C. 细胞核
6. 下列物体不属于常见的水中微生物的是( )
A. 草履虫 B. 喇叭虫 C. 水蛭
7. 细菌和病毒( )。
A. 是生物 B. 不是生物 C. 有的是生物,有的不是生物
四、科学探究。(13分)
“水、烧杯、保鲜袋、滴管、玻璃片”
1. 选用上面的材料制作三个能将物体图像放大的装置。在下面的三个方框内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出来。
2. 你认为这样的装置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是因为
3. 右图三个也是能将物体图像放大的装置,它叫 。用这三个装置去观察同一个物体,发现物体放大图像的大小是一样的,说

五、学以致用。(28分)
1. 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这是为什么 (7分)
2.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得更大呢 (7分)
3. 说说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7分)
4. 简介一个你了解的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7分)
第一单元测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1.生活 工作学习2 . 电子显微镜 3.微小
罗伯特 · 胡克细胞 5 . 细胞 6 . 空气 土壤 水
7. 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8.光学显微镜 9.中央厚边缘薄
二、1. × 2. √ 3. √ 4. √ 5. √ 6. √
7. √ 8. √9. √ 10. ×11. ×
三、1.C 2.B 3.A 4.A 5.A 6.C 7.A
四、1.可以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清水;也可以烧杯内加满水 或者保鲜袋里装满水。
2.它们都具有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特点
3. 凸透镜 凸透镜放大的倍数与直径无关
五、1.因为放大镜的镜面中间凸起、透明,所以叫凸透镜。
2. 可以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能把物体放 得更大。
3.(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 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 转到镜筒下;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 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 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 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 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 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6)从目镜往下 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 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7)慢慢 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
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4. 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了许多 危害人类的细菌和病毒,并研制了许多药物保护人类的 健康;利用细菌能在短期内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大量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通过生物技术,克隆出牛、羊等动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