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最后一课层级试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 最后一课层级试题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8 12:1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最后一课
一、学习重难点提示
1.重点: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体味小说内蕴的深沉炽烈的爱国情怀。
2.难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导航
1.学习掌握文中“郝(叟)、 懊(悔)、(思)量、 踱(来踱去)”等生字词,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了解小说的相关知识。
2.阅读全文,能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3.通过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揣摩,分析人物形象,体味小说蕴涵的深沉炽烈的爱国情怀。
三、学习材料链接
1.走近作者:本文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阿尔封斯·都德。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写作背景: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可以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3.小说文体简介:
①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剧本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②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③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④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四、自主学习菜单
第一部分 基础题
1.正确认读和识记汉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督学( ) 惩罚( ) 郝叟( ) 懊悔( ) 思量( ) 踱来踱去(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é( )持 chà( )异 qí( )祷 gěng( )咽 xuān( )闹
2.选词填空。
①“想起这些,我多么________(痛心 懊悔 悔恨)!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
②个个都那么________(留心 细心 专心),教室里那么________(安静 肃静 寂静)!
③这套衣服,他只有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______(庄严 严肃 肃穆)的气氛。
④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________(温和 柔和 温柔)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上课,不等你了。”
⑤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________(忠诚 忠心 忠实)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________(谢意 敬意 敬爱)。
⑥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_______(装进 塞进 挤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3.填空。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 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小说以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安排情节,按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的顺序记叙。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
4.分析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①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向我们做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课外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素养培养,还能使他们养成自学的习惯,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②但现在许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学生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因此也就出现了中学生手中的“课外书”近八成是考试类书籍。③真正让课外书名副其实,还不断需要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6.下面是新华报业网上的一则网络新闻,浏览了该新闻以后,请你在后面留言,要求语言文明。字数在20—60字之间。
2009-02-23 09:50:11 22日上午,南京一名75岁的老汉在下关区三汊河公交站台下车时,一头从公交车后门跌倒在地,爬不起来。跟在身后的乘客都不敢上前扶他,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听了这话,众乘客才上前救他。
第二部分 能力题
7.上课前教室里的情形和平时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用横线划出平日上课的情况,用波浪线划出最后一课的情况,然后填写下表,思考: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
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
气 氛
学 生
老 师
后排板凳
8.下列句子含义深刻,请作具体赏析。
①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②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棗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9.文中“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0.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我”为什么对这最后的一课有如此深刻又难忘的印象
第三部分 发展题
11.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2.捕捉生活中自己亲自经历过的痛苦或幸福所带给你的感受,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烘托等手法,写一段话,突出“真正的苦痛或幸福是说不出来的”这一中心。
7 最后一课
1.(1)dū chéng hǎo ào liɑng duó (2)挟 诧 祈 哽 喧
2.①懊悔 ②专心、安静 ③严肃 ④温和 ⑤忠诚、敬意 ⑥塞进
3.都德 “我”的见闻感受 上学路上→上课→下课 小弗郎士
4.①解释说明②递进③解释说明5.①把“激发”改为“培养”; ②在“考试类书籍”后加上“的现象”; ③将“不断”和“需要”换位6.略
7.
平 日 上 课 最 后 一 课
气 氛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
学 生 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老 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平时“我”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 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平时老师穿戴一般 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
后 排板 凳 一向空着 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也是韩麦尔先生教书生涯的最后一课,从文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深沉的眷恋与不舍,体会到人们对祖国语言的无比珍视之情,对侵略者的无限痛恨之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8.①对韩麦尔先生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他的内心: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这是怎样的惨痛经历啊?
②比喻 ,“监狱”是指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只要牢记祖国的语言,就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9.环境描写,描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停下脚步兴致盎然地观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全然没有对待敌人的仇恨情绪,竟然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烘托小弗郎士的无忧无虑,纯真幼稚的心理,与后文上最后一课时的懊悔和悲愤形成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让悲愤的氛围和对自由的渴望来得更加猛烈,突出了主旨。同时它既承接上文,又引出小弗郎士去上学的相关内容。
10.最后一课倾注了“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侵略者无比仇恨之情。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也浓缩在这最后一课上。所以“我”对这最后一课有着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11.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语。这样惨痛的情感该如何表达?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出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1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