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安塞腰鼓层级试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安塞腰鼓层级试题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2-28 12:1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安塞腰鼓
一、学习重难点提示
1.重点:品读语句,体会安塞腰鼓的雄伟气势。
2.难点:品读文中排比与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安塞腰鼓的雄伟气势。
二、学习目标导航
l.通过朗读,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基本掌握文中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三、学习材料链接
1.关于排比与反复
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排比的作用: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反复的类型: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
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2.关于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原有迎神驱邪之意,后来发展为民间舞蹈,新年一过,冬闲的农民便以打腰鼓为乐,逐渐成为习俗,继而发展成文艺表演。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四、自主学习菜单
第一部分 基础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晦暗( ) 亢奋( ) 闪烁( ) 蓦然回首( )
恢弘( ) 飞溅( ) 冗杂( ) 戛然而止(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tián静( ) jī绊( ) 烧zhuó( ) 气势磅bó( )
bó击( ) bèng发( ) kēng锵( ) 风雨如huì( )
颤lì( ) miǎo远( ) 斟zhuó( ) 真知zhuó见(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 )地搏击着。它( )着你,( )着你,( )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 )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 )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 )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 )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4.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①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像斗虎一样,是强健的丰姿。 ( )改( )
②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 ( )改( )
③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潇潇! ( )改( )
④黄土高原啊,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博击。 ( )改( )
5.根据语意,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青春给予我们激情,我们就要热烈地拥抱生活;青春给予我们力量,我们就要执著地努力拼搏; , ;
, 。
6.填空
《安塞腰鼓》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是 , 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第二部分 能力题
7.“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
8.请赏析以下排比句的作用。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9.文章开头部分的静态描写和结尾的“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各有什么作用?
10.安塞腰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所蕴含的是什么?
第三部分 发展题
11.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12.文中作者善用排比、叠句等修辞手法,反复咏叹,语句铿锵有力,通过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安塞腰鼓”的介绍,刻画了陕北人饱含激情的精神风貌。请学习其中一种手法,介绍一种你所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广场舞、口技、杂技、越剧等,字数在100字左右。
17 安塞腰鼓
1.huì kàng shuò mò huī jiàn rǒng jiá
2.恬 羁 灼 礴 搏 迸 铿 晦 栗 渺 酌 灼
3.疾速、大起大落、震撼、烧灼、威逼、鲜明、惊异、消化、释放
4.丰 风;躁 燥;潇 萧;博 搏
5.示例:青春给予我们思考,我们就要理智地处事待物;青春给予我们勇气,我们就要无畏地接受挑战。
6.刘成章,安塞腰鼓
7.“好一个安塞腰鼓”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它反复出现,强调了作者对安塞腰鼓无限赞美的深情。
8.(1)用排比句能生动地写出了打腰鼓时的声响、阵势、风姿,读来节奏分明,铿锵有力,使人从语势上也感到了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2)运用排比句,生动地写出了腰鼓场面的宏伟,捶击的有力,增强了语势。
9.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作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10.安塞腰鼓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是一个表现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源的象征体。(意思对即可)
11.西北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1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