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蔡楠小说(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蔡楠小说(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1-18 11:5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蔡楠小说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家乡
蔡楠
鸬鹚
我曾是一只野生的鸬鹚。我每年都从遥远的北方飞到遥远的南方去。白洋淀是我们候鸟的中转站。
可那年我被渔民陈瞎子的渔网逮住了。那天,我飞过浩渺的水面,飞过远接百里的芦苇荡,来到了荷花淀。我看见了满淀的荷花艳丽无比,我看见了成群的鱼儿跳出水面闻香戏荷,我还看见了一群姑娘划着小船唱着渔歌采摘莲蓬。我落在一片硕大的荷叶上,将我鹰般的身体缩成了一只鸭的模样,我锐利的嘴被眼前的美景磨圆了。我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捕鱼高手。我想就是现在饿死,我也不愿破坏眼前的宁静啊。
不知过了多久,我的眼前刷地落下一道白光,我就被一张渔网罩住了。渔网慢慢收拢,我看到了苇帽下一张黝黑年轻的脸,在阳光里得意地笑着,笑得眼睛都没了缝隙。我一下子就被激怒了。我缩成鸭一样的身体恢复了鹰的模样,铁青的羽毛闪着冷光,我磨圆的嘴重归锐利。等到那人撒网抓住我的双腿时,我奋力一扑,就啄住了他的左眼……从此,陈大船就成了陈瞎子。
我还是成了陈瞎子的俘虏。我时刻准备迎接陈瞎子对我的报复。然而,陈瞎子眼伤痊愈以后,却给我带来了一只漂亮的母鸬鹚:它羽毛洁白,双目含春,翅膀缓缓扇动,犹如一团芦花飘落在了船上。我感受到了它强烈的召唤和无声的撞击。我轻啄着它光滑柔顺的羽毛,急不可耐地说,白鸬,我不走了。
我就这样留了下来。陈瞎子成了我的主人。不久,我和白鸬开始在白洋淀生儿育女了。
白洋淀成了我的家乡。
鱼鹰
几年以后,陈瞎子成了白洋淀有名的鹰王。我们一家十口都成了他的鱼鹰。
做鱼鹰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我们经常是清早就随陈瞎子进淀,傍晚才上岸。陈瞎子在我们的脖颈上套一个草环,我们抓到大鱼,只能吞一半,留一半,叼上船,他就让我们全部吐出来,只让我们吃他准备好的小鱼。
可我们还是乐此不疲。我和我的白鸬率领儿女们不停地游动在风景秀丽的白洋淀里。苲草青青淀水明,小船满载鸬鹚行……我们在捕鱼生涯里练就了高超的本领。记得那一次围攻荷花淀里的鱼王花头,我、白鸬和儿女们有的啄眼,有的叼尾,有的衔鳍,一起把花头弄上了船。陈瞎子逢人便讲,我这鹰王逮住了鱼王,奶奶的,六十多斤呢!听到这话,看着陈瞎子独眼里抑制不住的光芒,我也用我的黑翅膀覆住白鸬的白翅膀,在儿女们的欢呼声里柔情地啄着它的脖颈。做鱼鹰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卖了那条大鱼以后,陈瞎子的好运来了。他换了大船,娶了媳妇儿,转年就有了一个双目齐全的儿子。
老等
陈瞎子的好日月终于在白洋淀几度干涸后结束了。就像他的老婆在生完第四个孩子后突然病死一样。水干了,鱼净了,鱼鹰便没有了用场。我、白鸬和孩子们也难逃厄运。我的儿女们先后被陈瞎子卖到了南方,只剩下我、白鸬,一起陪着陈瞎子慢慢老去。
终于,在芦苇干枯、荷花凋败的时节,和我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白鸬在吃了一只有毒 的田鼠之后离开了我和陈瞎子。陈瞎子夹着铁锹,抱着白鸬,肩扛着我来到了村边的小岛上。 他挖了个坑,把白鸬埋了。就在埋白鸬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孤坟,那是他老婆长眠的地方。 陈瞎子一边梳理着我脏乱的羽毛,一边絮絮叨叨地说,老伙计,你走吧。淀里建了个旅游岛, 再不去,你就会被我卖到那里供游人观赏了。没有了自然鱼,他们养了鱼,要你抓鱼表演给 游人看呢!
陈瞎子把我往蓝天上送去。我抖动着衰老的翅膀,嘎嘎地叫了两声。
我终于没能飞出白洋淀。尽管我曾是一只野生的鸬鹚。我已经融入了这方水土。白洋淀就是我的家乡。我在干旱的淀边,凝望着天空,凝望着远方。我伸长了脖子久久地等待。我愿意做白洋淀最后的一只鱼鹰,最后的一个守候者。一直等到水的到来,一直等到鱼的到来。
后来,我就成了白洋淀一只长脖子老等。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交代了写作的对象。家乡是鸬鹚和陈瞎子共同的家乡,也和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
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白洋淀的美丽动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陈大船和鸬鹚互相映衬,都有过幸福的家庭,又同样因为环境恶化而失去爱人,甚至失去栖身之所。
D.文末将画面定格为一个特写镜头,老等伸长脖子痴等的形象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期待和无奈,极富感染力。
2.小说的三个标题独具匠心,请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3.小说以鸬鹚为叙述主体,并采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片云
蔡楠
有段时间,李或喜欢蹲在树下,望着云彩发呆。那云彩一朵朵的,叫着,嚷着,唱着,扎煞起翅膀从他面前飞过,闪得他眼花缭乱。他揉揉眼睛,再伸长脖子去追逐那一朵朵云时,就发现先前的一朵朵变成了一片片。一片片云就涌动着,舞蹈着,追逐着,风一样扑向了林间那爿人工池塘。扑通扑通,扑通扑通,一片片云就扎进水里,等再从水里冒出头来,就又变成一朵朵,花儿一样散开了。李或这时候就笑了,他站起来,蹦了个高儿,喊了一声,云云云,白云浮绿水,白云拨清波——
李或看的不是云,是鸭群,白色的鸭群。
其实李或开始不是养鸭,是办汽车配件厂的。李或办厂子赚了一些钱,在县城里买了房,给儿子也娶了媳妇。李或就觉得可以放松了,可以玩玩儿了。玩儿别的咱就不说了,他偏偏玩儿上了钱。李或脑瓜灵活,开始赢了不少。钱多了心野了,李或就被同伴撺掇着,去了趟澳门。李或老婆还以为他出去联系业务了呢,就指挥着工人加班加点地生产,万一李或要定个大合同回来呢?这厂子里的货供不上可不行!等到老婆将产品都打好包静等着发货的时候,李或回来了,后面还跟着几个说鸟语的南方人。南方人说,李或赌博输钱了,输大钱了,这厂子连同这货物都已经被抵押了,他们是来接管厂子的。老婆听了,一下子就瘫软在了包装箱前。等李或将她撅把醒了后,她吐了李或一脸血,李或你还挺重感情的,你咋……没把我押上呢?
老婆去城里和儿子一起过了,李或就留在了村里的老宅。李或还想干点儿什么,没钱了,什么都干不成。负债累累的李或就成了贫困户。
李或养鸭是在田耘的帮助下开始的。田耘是县上下来的年轻的扶贫队长,田耘不想让李或当贫困户,就给李或争取来了扶贫鸭,肉鸭,1万只呢!李或看到几拖车的纯白的毛茸茸的小鸭仔,像一片云一样在他面前飘着,李或曾经当过文学青年的诗情画意就被勾上来了,田队长,这一片云我要了。田耘被李或闹蒙了,什么一片云?李或说,一片云就是一片云!
李或盖了鸭舍。田耘带人给鸭舍消了毒,又帮李或挖了一个人工池塘,种上了一地杨柳。田耘对李或说,这是林下生态养鸭模式,我从南方引进的。李或说,饲料呢?1万只鸭子可是得不少的饲料呢!田耘说,也是南方供应,咱们扶贫对口厂家,在县里设有供应站。
从那时起,李或的天空上就有了一片云,一片白云。李或就沉浸在对白云的向往之中。在他的向往里,一片片的白云就变成了一张一张的大团结,这是他贫困翻身得解放的美丽的白云。
但云是可以变化的,到了春节,肉鸭要出栏上市的时候,一场疫情席卷全国,封村了,封路了,封城了。李或天空上的白云就变成了滚滚乌云。乌云之下,喂养鸭子的饲料没有了,给饲料厂打电话,饲料厂说运输车不让上公路;给供应站打电话,供应站说,我们这里有涉疫区人员,自行隔离半个月。看着圈里的,林下的,池塘冰上的嘎嘎叫的鸭子,李或急啊,他比鸭子还饿。他开着小三马子,从养鸭场突突突地开着,想去村里借点儿玉米稻谷啥的,给鸭子临时垫补垫补,可是村子不让进。
李或蔫蔫地回了养鸭场。一群鸭子像一群狗一样围上了他,追逐着他,撕扯着他,有只鸭子的扁嘴这时候变成了尖嘴,一口把他的鞋子啄了个窟窿。李或不干了,他拿起一把挖池塘的铁锨,向鸭子拍去。你叫啊,你啄啊!鸭子不叫,李或更来气了。他抡起铁锨,冲进鸭群,手起锨落,直拍得鸭毛漫天飞,李或才喘着粗气趴在了鸭子身上。
李或和他的鸭子成了网红。李或也不知道他拍鸭子的小视频是谁录制并传播到网上的,但这小视频救了他。田耘发现了小视频,那时候的她已经请求上了抗疫第一线,但她还是打电话请示了县里乡里,给李或开了绿色救助通道,去饲料供应站拉饲料。田耘把这个消息告诉李或的时候,李或抱着鸭子正哭得地动山摇。他说,田队长,我这些死去的鸭子怎么办啊?鸭子疼,我也疼啊!田耘略一沉吟说,李大哥,别急,你把鸭子送到我们小区门口超市,我动员一下小区邻居,让他们线上按市场价订购,由专人派送!
李或就消好毒,戴好口罩,顺着绿色救助通道进城送鸭子了。当天,封闭多日的小区居民吃上了李或亲自宰杀的鸭子。绿色,环保,新鲜!李或看的不是云,是鸭群,白色的鸭群。
李或看到几拖车的纯白的毛茸茸的小鸭仔,像一片云一样在他面前飘着,李或曾经当过文学青年的诗情画意就被勾上来了,田队长,这一片云我要了。田耘被李或闹蒙了,什么一片云?李或说,一片云就是一片云!李或给田耘发去了一条信息:田队长,鸭子我不能收费,捐给了小区,期待你安全归来,请你看那一片云!
李或说这话的时候,他知道他的鸭子又都活过来了,它们叫着,嚷着,唱着,扎煞起翅膀从已绽新芽的杨柳间飞过,变成了一片片祥云。
(选自《小小说月刊·上半月》2020年9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或因为赌博输掉了工厂,他老婆嫌弃他,离他而去,小说中李或老婆的冷酷无情恰恰反衬出扶贫干部田耘对他的关怀和扶助。
B.李或面对着因饥饿而撕扯他的群鸭,一时怒起,便挥锨向鸭群拍去,这处人闹鸭飞的场面描写,表现了疫情之下养殖户的困窘。
C.李或曾创业成功,但因个人意志薄弱染上不良习惯导致负债累累;后在田耘的帮扶下,他重新创业,并受田耘的感染,而愿意奉献善心。
D.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叙述了疫情时期的感人故事,作者先交待了故事的结局,李或高兴地站在池塘旁欣赏群鸭飞舞的美好情景,营造了祥和的氛围。
5.田耘是李或脱贫的关键人物,请结合全文分析她的形象特征。
6.“一片云”作为标题非常具有文学色彩,它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呢?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台
蔡楠
人们都叫我徐夫人。一个很女性的名字。但我是把匕首,是天底下最锋利最毒性的匕首。
我是徐夫人铸造的。徐夫人也不是女性,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壮士,可惜他已经死了。他是闻名战国的铸造师。铸造师是不应该参与政治的。所以徐夫人造出我来,就跳进了铸造炉里。在他融化的短暂过程中,他的灵魂就移植到了我的身上,我也就成了新的徐夫人。
我被燕太子丹从赵国带到了燕国,交给了荆轲。我知道荆轲是另一个壮士。但我来到燕国,看到的却是另一个荆轲。他那时候已经被太子丹拜为了上卿,整天住豪华公馆,食美味佳肴,赏珍奇玩物,阅天下美色。这真让我有些怀疑他壮士的身份,我甚至认为他是一个蹭吃蹭喝的高级食客了。
但太子丹好像很有耐心,整个夏天,他就陪着荆轲,纵容着荆轲。那天,在白洋淀畔的易水河边,划船累了,荆轲把我放在了一株柳树下,然后翘起长腿枕着一把蒲草呼呼睡去。太子丹守在他的身旁。雨后的蛙鸣潮水一样袭来,搅了荆轲的好梦。荆轲拾起瓦片向河里投去。蛙声还在继续。荆轲恼怒地起身寻找瓦片,没有找到。一抬头,太子丹捧来了一堆金瓦。他毫不犹豫地把金瓦全部掷进了河里,那蛙声立即止住了。荆轲拍拍手,又兀自睡去。
游玩结束,离开易水河,他们骑着千里马返回蓟城。行到半路,荆轲对太子丹说,前面有个饭店,吃点东西再走吧,我肚子有些饿了。丹说,荆上卿想吃什么呢?荆轲下得马来,伸伸懒腰,这乡村小店,随便吃点吧,看看有没有新鲜的马肝,那玩意儿很下酒呢!
果真还有马肝。马肝味道很鲜美。荆轲就多吃了一些,多喝了一些。我在荆轲的腰间随着他的身子不停地晃动,连我都被晃醉了。等我和荆轲晃到饭店门口的时候,一辆马车早已等在了那里。荆轲说,不坐车,我骑马,把那匹千里马牵来!丹说,千里马已经埋了,它的肝现在就在你肚子里!
荆轲没说什么,依然摇晃着坐上了马车。
回到蓟城,太子丹又设宴华阳台,还把荆轲的市井朋友高渐离请了来。酒至酣处,高渐离击筑而歌。荆轲拦住了高渐离,我整天听你的筑声,早就烦了,你歇会儿!太子,来点新鲜的怎么样?
很快,太子就把虞美人叫来了。虞美人献上了一首《易水谣》。荆轲听着曲子,眼睛盯住了虞美人那双细腻灵巧的手,那手十指尖尖,毫无瑕疵,熠熠生辉。他不禁赞出声来,好。丹就笑着说,虞美人,你以后就专门为荆上卿弹奏吧!荆轲摆摆手,涨红了脸,不不不,太子,我哪能夺人所爱呢?我是说虞美人的那双手好,真是太好了,没有这双手,绝对不会有这样动听的音乐!
宴会结束了,荆轲带着我返回公馆。茶桌上,太子早命人准备好了茶点。荆轲揭去了茶点上面的玉巾。令荆轲意想不到的是,一双手鲜活整齐地露了出来。我认识,那是虞美人的手。
玉巾就在荆轲的手里慢慢地飘落在地,那玉巾我想还会飘落千百年。就在玉巾飘落的时候,我看见荆轲的嘴角抽动了几下,似乎有话要说,但没说出来。可我已经读懂了他的嘴角,他是想说,是时候了……
夏尽秋来,真的是时候了。太子丹已经沉不住气了。秦军大将王翦已经攻破赵国,屯兵白洋淀边。大兵即将压过燕境。樊於期的头颅拿到了,燕地督亢地图准备好了,助手秦舞阳报到了。我已经被浸了剧毒。为了验证毒效,丹还拿囚犯做了实验。他用我划破了囚犯的皮肤。那个倒霉鬼只留出了一丝血,就无声无息地去了他早晚要去的地方。
现在,我就躺在那个黑色的匣子里,包裹着我的是那张燕地督亢地图。在另一个红色的匣子里,躺着的是樊於期的人头。我在匣子里亢奋跳跃,把匣子弄得啪啪作响。
我知道,丹已经把荆轲送到了易水河畔的秋风台。秋风激荡,天空昏暗,前途漫漫。荆轲慢慢地走上了秋风台。他望望卫国的方向,那里是他的家乡。他望望燕国的方向,那里是他客居的地方,是太子丹收留了他,给了他做大英雄的机会。他又望望脚下的易水河,他看见了他投掷在河里的金瓦……蓦然间,他一抖征袍,一伸脖颈,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呐喊: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秋风台下的好友高渐离流着眼泪拼命地击筑和之,穿着白色衣帽的太子丹和送行的人群哗啦跪成了一片。
荆轲歌罢,抱起两个匣子,连看也没看秦舞阳一眼,就上了车子。车子向西绝尘而去。我在兴奋的颠簸之中,却听到了荆轲喃喃地自语,太子,你太心急了,我在等一个人,那个人还没到啊!
我们到了咸阳,去刺秦王嬴政。但我们没有成功。秦舞阳退了。荆轲死了。他先是被秦王刺中左腿,然后就是被肢解了八段。其实荆轲满可以刺杀秦王的,但他只是割下了秦王的半截衣袖。其实我也是满可以刺杀秦王的,因为我有徐夫人的魂灵。但我只是脱离荆轲之手穿过秦王的耳畔,深深地扎在了那个铜柱子上。来到了秦国,我才明白秦王是刺杀不得的。荆轲为了报答太子丹,不得不走这一遭。而我,为了成就荆轲,不至于让他成为千古罪人,我只能成为千古罪刃!就在我扎进铜柱的那一瞬间,我恍惚听到了易水河哗哗的水声和秋风台飒飒的风声,我终于明白,荆轲等待的那个人,其实是太子丹。是另一个太子丹。是能够让燕国强盛于秦的太子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风台》是重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的,视角是荆轲刺秦的那把名叫“徐夫人”的匕首。
B.作者通过送荆轲时实景的描写,和荆轲刺秦王失败时虚景的描写,来渲染悲壮的氛围。
C.匕首虽然是叙述者,却并非主角,主角是荆轲,一个与我们熟知但却并不相同的人物形象。
D.荆轲在燕国迟迟不动身到秦国刺杀秦王,因为等待的人没有出现,导致荆轲刺秦王的失败。
8.根据全文概括荆轲的形象并简要分析。
9.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叙事,叙述者“我”(徐夫人)是一把匕首,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构思的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造 船
蔡楠
马长远是白洋淀有名的水木匠,他会造船,木船。
马长远造船有三个绝活。一绝是看树料。有次他去旱地买树,看上去高大光滑的树料他不要。偏偏看中了有一片疤的木头。儿子泥鳅问他为什么,他拽着泥鳅的老头辫儿说,傻小子跟爹学着点儿,你看这高大光滑的树,它顶部的叶子有焦梢,根部肯定空了。说着就叫来卖家,锯开树料,果然空了半截。来,看这块,你甭看它有疤,还是一片疤,没关系,这是干疤,不是水疤。水疤说明树质有毛病,干疤呢,就白捡便宜了,木头坚硬,价钱又低。说着就叫来卖家,锯开树料果然无碍。第二绝是甩线一手准。旱木匠只能放直线,而马长远造船时能根据船的部位用材放成曲线。第三绝是放印子,就是给船打补丁。先将船体上损坏的部分用工具剔掉,船孔自然呈不规则状态。然后选一块合适的木料,不量尺寸,单凭目测用斧子砍,而且一砍便成,一放准是严丝合缝。
凭着这三个绝活儿,马长远的造船作坊在水乡名噪一时。
马长远开始时造鹰排子、鸭排子。老年间白洋淀水势大,水阔鱼多,渔民们放鸭牧鹰,自在得很。后来,马长远又稍加改造,造成了枪排船。船只平底无舵,前宽后窄,宽处能搭上三管火铳,供白洋淀的猎户用来打野鸭,捕大雁,捉水鸥。枪筒里,前边装满沙子,后边装上火药。这设计,人是不在船上的,而是潜伏在水里。锁定目标以后点火,火药点燃就会把砂粒顶出去,一声枪响,猎物就轰然落地了。1937年的一个雨夜,任大桅神神秘秘地找到马长远,把一兜大洋交给了他。喘着气说,长……长远哥,你抓紧备料,连夜加工,给……给我造八只枪排船!他接过大洋问,干什么要这么急?任大桅说,雁翎队打鬼子,日本的汽艇都开到白洋淀了!他把大洋兜子放回到了任大桅手里,穿着裤衩跑到院里清点木料。兄弟,够十二只船的料,我再把前面造宽些,放四管火铳,杀伤力大些!任大桅这回不喘气了,他说,那这船钱?马长远说,船什么钱?打完鬼子再说!任大桅道了谢,说了声小心些就要走,马长远一把拦住了任大桅,等等,我把泥鳅叫醒,你带上他吧——
全国解放以后,当过雁翎队长的任大桅当上了县长。土地改革中,任县长打倒了汉奸渔霸熊邦忠,拆掉了他家的祠堂,就在熊家祠堂的旧址,帮助马长远盖起了船厂。鞭炮声中,任大桅给船厂剪了彩,然后红着脸对马长远说,长远哥,我回来了,我没把泥鳅带回来,他被安排在天津造船厂了。他才十几岁,先学学徒吧。将来回你厂里当工程师!马长远鼻子一哼,屁!连家都不回的人,能学出什么好?能当什么工程师?我不稀罕,我自己就成!
马长远说对了,泥鳅终究也没有回到水寨定居,没有回到他爹的船厂。他在天津造船厂当到了厂长,退休后在县城投资创办了白洋淀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马泥鳅每年都回来给他爹拜年,拜年的时候就做马长远的思想工作。早些年,他说爹跟我去天津吧,你看白洋淀都干裂了,芦苇也不长,荷花也不开,你造的船也用不上了,连吃喝都挣不上;你去看看我造的画舫、龙舟,颐和园、西湖都用呢!你再看我造的万吨巨轮,直达太平洋呢!马长远就懒懒地说,你那不是造,你那是生产!我的木船呢,那叫手——艺!后来黄河水来到了白洋淀,他又说,爹你都90多岁了,搬到城里住吧,我为你可是让了步,回到了县城,还给你买了三室一厅的房子!马长远眼皮耷拉着说,我住着任县长给我的房子舒服,那是人民政府给我的念想!每到这时候,马泥鳅就想用武力解决,他和司机把马长远架到车上。马长远总是打着坠儿往下出溜,我不去,本来好好的水路能跑我的木船,你倒好,捐资架桥,水路都修上油漆了,我走不惯!
马泥鳅没辙了。他给马长远雇了个保姆,寒假暑假还打发上大学的孙子马力来和马长远做伴。马力觉得他太爷这白胡子老头儿好玩儿,就不停地打听他的过去,打听他造船的事。听完了,他就对马长远嘟囔,太爷,都是你自己吹牛,现在白洋淀里跑的都是快艇、机帆船,顶不行也是机器钢船,你说你造的木船在哪里啊?
马长远就轻轻地拍了一下马力的头,说了声小混蛋,你来!他颤巍巍地把马力领进了院里一间锁着的棚子里,嘎吱吱棚门打开,一道阳光窜进来,哇,马力看到了一屋子精巧细腻的木船模型。
马长远含糊不清地说,这是鹰排子,这是鸭排子,这是枪排船……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7期,有删改)
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长远不要高大光滑的树料,却偏偏看中有疤的木头,一方面是他有看木料之“绝”,另一方面也是告诫儿子做人不要华而不实。
B.马泥鳅为了父亲而回到县城,为父亲在县城买房子,不可谓不孝,可是他并不真正了解父亲的内心世界,父子之间存在隔膜。
C.小说写白洋淀“干裂了,芦苇也不长,荷花也不开”的衰败,是为了与老年间“水阔鱼多”的盛景形成对比,表达对环境遭到破坏的忧伤。
D.小说情节以看树料为开端,以答应为雁翎队造船为发展,以拒绝进城为高潮,以领马力看船模为结局,时间跨度虽大,结构却不枝不蔓。
11.马长远对儿子说:“你那不是造,你那是生产!我的木船呢,那叫手——艺!”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马长远说这话时的心理。
12.马力这个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寻我家
蔡楠
我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丢失了自己的家的。我们这座新兴的城市并不大,我曾经骑着摩托车,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围着这座城市不停地寻找,找遍了大街小巷高楼平房,都没有找到。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到电视台去登广告。
我的广告词是这样拟写的:某男,因不慎丢失家庭一个,内有30岁的年轻妇女一名,六岁男孩一名。另有家具什物若干。记忆中家庭住址在Xxx街xx巷x号,有见到者或帮助找到者,请通知电视台广告部转,必有重谢!我把广告词交给广告部主任,主任又将它交给台长。台长大笔一挥作了指示:现在丢失家庭的人很多,据统计在我市30—40岁的男女青年中,丢失家庭率高达67.8%,且还有不断上升之趋势。这是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为帮助他们尽快与家人团聚,凡来我台登播寻找家庭广告者,一律免费!我高兴地谢过台长,留下呼机号码,千恩万谢一番,出了电视台。
登出广告的第二天上午,我的呼机叫了。那时我正在一家豪华宾馆里睡懒觉。我复了机,是电视台打来的。他们已经为我找到了家,一会儿就派车送我回去,要我立即去电视台!
我激动万分,坐着电视台的车踏上了归家的路。车子七拐八绕,在一个高大的建筑物前停住了。广告部主任领我绕过高大建筑物,踅进一条小巷,在一个古铜色的铁门前停住了。他和蔼地对我说:“到了,这就是Xxx街x x巷x号,你回家吧!”
我掏出钥匙开门。啪,锁开了。我终于又一次走进了自己的家。我看见妻子正在客厅猫腰撅腚地擦地,六岁的儿子正在写字台上写作业。我没敢打扰他们,我想悄悄绕过客厅回到我和妻子的卧室。这时妻子扔掉拖布惊慌地开口了:“站住!你是谁?你想干什么?”
“钟蕾,是我呀!”我叫着妻子的名字,我回自己的家来了!
钟蕾后退一步,定定地望着我:“这怎么是你的家呢?”
“这怎么不是我的家呢?你看这两间正房两间陪房,是我操待着盖的。院里的石灰砖,是我的哥儿们帮助咱们砌的,客厅这套进口仿皮沙发是我打三折优惠从一个关系店里买来的,卧室里挂着的那幅字是著名书法家铁西为我写的,他还请我雅正呢!这怎么就不是我的家呢?”
“你说的一点也不错,这些都是我丈夫干的。可我怎么就不认识你呢?”钟蕾仍然摇着头。
“你怎么会不认识我呢?我们是在九O年五月一日结得婚对不对?我们的儿子是在我们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出生的对不对?再有他随你的姓叫钟小蕾对不对”
“对呀对呀,你说得非常正确,我也好象在那见过你,可我怎么就想不起你来呢”钟蕾睁大眼睛,上下左右地探测了我一圈,仍然摇头。她喊来了儿子“钟小蕾过来,你看看这个闯进咱们家的人,他是你爸吗?”
“不是”钟小蕾瞪着骨碌碌的眼睛,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爸爸不是正在厨房做饭吗?我去喊他来,爸爸,爸爸——”
我的儿子钟小蕾从厨房里喊来了他的爸爸。是他爸爸,却不是我,是一个围着围裙、满手油渍的中年男人。那男人四方大脸,一脸的愚钝。天哪!我什么时候变成了这副模样,我比他要年轻要英俊。比他能挣钱,比他能做事,比他……
那男人问明了情况,一手拿着铲子,一手护住钟蕾母子,厉声说:“这是我的家,请你出去,出去,出去!要不我可揍你了!”
我乞求般地望望钟蕾母子。钟蕾紧紧地贴在中年男人的身上,一副漠然置之的样子。钟小蕾呢?他两手插腰,虎视眈眈地站在那个不是我的爸爸身边,一副上阵父子兵的神态。
我的心底升起一股贯彻骨髓的悲哀。我逃也似地跑出这个失而复得的家。
大街上,杨花柳絮仍在漫天飘舞,我在杨花柳絮中迷失。这明明是我的家,这又不是我的家,那我的家在哪里呢?
我至今仍在寻找。
1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 )
A.小说中我记得家庭详细住址,却寻求电视台帮忙寻找,我打开了自家大门,结尾却说这不是我家。这是用荒诞的情节表达生活的真实。
B.文章结尾处“杨花柳絮漫天飘舞”营造出“迷茫”的氛围,呼应了小说中“我找不到家了”的情节,体现了“我”迷茫的精神状态。
C.小说塑造了“我”这一典型形象:理想磨平,激情淡褪,迷失了人生方向。结尾处出现的“中年男人”是我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D.我逃也似的离开了这个失而复得的家,是因为家里的妻儿并不认识我。我感受到了凉彻骨髓的悲哀,这说明我对家庭彻底地绝望了。
14.文章开篇即写“我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丢失了自己的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5.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我”叙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C“又同样因为环境恶化而失去爱人”错。“陈瞎子的爱人因环境恶化去世”于文无据。原文是“他的老婆在生完第四个孩子后突然病死”。
①三个小标题是对水鸟的三种称呼,形象地反映出水鸟自由、驯化以及老后怀念美好生活的三种状态②三个小标题清晰地反映出了水鸟三个阶段的命运,鲜明地揭示出水鸟和人类的生态环境正在被改变的无奈。③)使文章层次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小说中情感的变化。
3.①鸬鹚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使之人格化,让小说更生动,富于浪漫主义气息。②第一人称更有利于读者体会鸬鹚的情感,更好地突出了鸬鹚的鲜明形象。③化鸟为人,实际是暗示了鸟和人有着共同的命运,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更广泛的悲剧意义,深化了小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旨。
4.A“小说中李或老婆的冷酷无情恰恰反衬出扶贫干部田耘对他的关怀和扶助”分析错误,李或老婆的做法是为了突出李或处境的悲惨,而不是和田耘形成对比。同时,“冷酷无情”概括不当,李或老婆这样做在生活中也属合理。
5.①田耘是个年轻的扶贫干部,她尽职尽责,一心帮贫。为李或争取了扶贫鸭,并在疫情时期帮助李或解决卖鸭问题,希望李或能脱贫致富;②田耘脑瓜活,思考事情周全。她引进南方生态养鸭模式,并解决鸭饲料问题;③田耘有担当,爱国爱民。疫情时期,她主动请求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6.①行文中“一片云”有丰富的内涵,暗含主题,引人深思,它表面指李或养的鸭子,内指李或发家致富的美好理想,还指李或脱贫致富的引路人田耘。②行文中“一片云”的变化,寓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也烘托着李或喜怒变化的心情。③行文中“一片云”贯穿始终,作为线索串联起小说内容,使小说内容富有层次感。
7.D “导致荆轲刺秦王的失败”表述错误,导致荆轲刺秦王的失败是因为荆轲知道秦王是刺杀不得的。
8.①洞察时势:荆轲在等一个人,一个能够让燕国强盛于秦的太子丹;秦王是刺杀不得的,完成统一大业,这是历史的必然。②侠肝义胆:荆轲明知历史潮流不可逆,但还是慷慨赴死。
9.①小说中的叙事者“我”,是一把有灵魂的匕首,它亲临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当时的氛围,经历了当时的惊心动魄,第一人称叙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②叙事者“我”也是壮士,以壮士的身份见证壮士的行为,感受壮士的情怀,有利于作者营造壮烈苍茫的氛围。③叙述者是一把曾经存在于历史的匕首,它穿越了历史,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观照历史,有助于作者重新挖掘历史事件中蕴含的新意。
10.B
A项,“告诫儿子做人不要华而不实”分析错误,这一说法缺乏依据,从马长远教训泥鳅的话语来看,他只是从看木材的技巧角度来教导儿子的。
C项,“小说写白洋淀……表达对环境遭到破坏的忧伤”说法错误,有忧伤,但不是小说要表达的目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其晚年的落寞,手艺五处施展。
D项,“结构不枝不蔓”说法不当,小说没有一个贯穿全文的情节,而是由多个片段构成的。
11.①对现代造船方式的不屑;②对儿子未能继承自己手艺、背叛传统的不满;③对自己传统手艺的自豪;④落寞中坚守传统手艺的自尊。
12.①推动情节发展,自然引出马长远制作木船模型的情节;②用马力代表对传统工艺与文化充满好奇又备感陌生的新一代形象,表现了继承传统工艺的必要性;③通过马力对太爷事迹的打听和质疑,表达了对文化传统随时间而淡漠的感叹;④马力发现满屋子模型后,小说却戛然而止,留下悬念,引发对传统文化何去何从的思考。
D“我对家庭彻底地绝望了”错误,由原文可以看出,此时的“我”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精神灵魂没有归宿,因此很迷茫,而非“彻底地绝望”。
①呼应题目“我寻我家”,交代了我寻我家的缘由,引出后文“寻家”的情节。②有利于揭示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人到中年,面对现实,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灵魂没有归宿的迷茫状态。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产生急切求解的心理。
15.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文章表达亲切、自然。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人物形象塑造更鲜明,人物情感流露自然。通过对“我”的行动轨迹和感受的描写,自然流露出我的感情,从而更好的表现出“我”对现状的不满,对已消失的自我的怀念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③作品通过对“我”寻家的叙写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我”是中年男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缩影,表现了中年男人不甘于平庸的居家生活,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苦闷,精神灵魂没有归宿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