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的精神[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发问的精神[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3-05 20: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发问的精神作者:启凡课件制作:南京市瑞金路中学钟天竺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引出论题后,从正面提出论点和从反面提出论点进行论证的特色。
2、学习层次清晰,顺序前后照应,语言表达周密的方法。
作者简介:启凡 ,是覃必陶的笔名。覃必陶(1913—1986),湖南省宁乡人,长期担任开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工作。曾同叶圣陶、郭绍虞等合编《开明新编国文读本》,30年代前后,常有文章在《中学生》杂志等刊物发表,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大意。本文的论题是什么,是怎样引出的?默读第二部分,思考这部分的论点是什么?课文举了古今中外哪些事例来论证?列举的事例是怎样与上下文紧密联系的?课文第三部分提出怎样的反面论点?从几个方面论证的?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的内容是什么?思考本文是作者当年写给谁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引出论题(第1---3段)正面论证(第4---9段)——发问的精神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提出正面论点:(第4段)列举事例证明论点:(第5-8段)归纳小结(第9段)(讲道理、设比喻)(举例论证)——牛顿、瓦特、释迦牟尼、孔子反面论证(第10---14段)返回论点,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引出反面论点(第10段)分析说明反面论点错误(第11---13段)归纳小结(第14段)从三方面论证。反面论证(第10---14段)(道理论证。)返回 从课文内“课本的文字,教师的讲解”,“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书本上看到的,从教师那里听到的”
等语句,了解本文是作者
在当年专 门为中学生写的
。希望学了这篇课文以后,
让“发问”在我们每位同学
的头脑中扎根。 这篇课文的层次分明,作者提出论题后,列举事例从正面论述,用讲道理的方法从反面论述,这样正反结合,既强调了发问的重要、发问精神的可贵,又提高了人们对“发问精神”的认识。小结 作业:完成下列句子。
如切如磋, ------<<诗经.卫风.淇奥>>
学非探其花, ------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故书不厌百回读, ------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问渠那得清如许, ------宋.朱熹<<观书有感>>
欲穷千里目, ------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如琢如磨要自拨其根熟读深思子自知为有源头活水来更上一层楼纸上得来终觉浅说明:
第4张幻灯片中每个问题均有链接。
第5张幻灯片“列举事例证明论点”的文本框有链接。
第14张幻灯片中脚印图案为“返回”链接。
第5、6张幻灯片右下角有链接。
END 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底,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尊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于创立了佛教。 孔子到太庙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