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18 20:1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伏击战胜利后的第二天(1937年9月26日),旅长陈赓在日记中记载:“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这次伏击战是(   )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意义是(   )
A.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B.巩固国共合作
C.号召世界的声援
D.增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3.毛泽东曾说:“□□和陕甘宁边区,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下列适合填入“□□”处的内容是(   )
A.瑞金 B.延安 C.南昌 D.广州
4.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壮大抗日力量 B.打倒北洋军阀
C.改善农民生活 D.消灭地主阶级
5.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表格内容记录的是(   )
时间 指挥者 规模 战绩
1940年8—12月 彭德怀 八路军投入105个团 毙伤日伪军25 000多人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6.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破袭战,给日军以极大震撼。日军把这场战役称为“挖心战”,这场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7.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可表达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下图所示剪纸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在同一时间进行
B.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C.平型关大捷是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
D.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迫使日本宣布投降
8.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包括(   )
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③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历史评价,是指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等进行分析、评判,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论断。下列对相关历史事件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C.九一八事变、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都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
D.九一八事变、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中涌现的爱国将领有杨靖宇、李宗仁、彭德怀
10.百团大战使敌人大为震动,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多田骏因其“囚笼政策”之破产而离职,继任者冈村宁次提出“治安强化运动”的方针,取消战争初期“剿共灭党”的口号,改为致力于“剿共”。这表明百团大战(   )
A.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B.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
C.使日本改变了侵华方针
D.有力地支援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1.《千字文》中写道:“平型告捷,狙歼板垣。南京屠杀,血腥毕见。卅万军民,含恨九泉……晋冀鲁豫,报仇焰燃。”此文直接涉及的史实有(   )
①平型关大捷 ②淞沪会战 ③南京大屠杀 ④敌后抗日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李华和他的项目性学习小组以“三晋文化”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四条“云旅游”线路。其中符合“红色文化”主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抗战开始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起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在( )
A.豫皖苏边区 B.晋察冀边区 C.陕甘宁边区 D.冀鲁豫边区
14.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社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应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15.日军某高级参谋回顾说:“当时并未重视中共军,视其为在我占领地区内潜伏的国民政府残兵部队或与抗日杂牌军相差无几之军,确信不久将可扫荡歼灭而不重视。对共产党实施‘政潜军游’之巧妙执着之活动、逐渐扩张提升其势力之实态,惜未能十分认识。”这段材料说明(   )
A.敌后战场抗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B.日军对敌后战场的抗战由轻视到重视
C.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
16.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指的是哪次战役(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17.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  )
A.上海 B.瑞金 C.北京 D.延安
18.以下对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两个战场指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②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由国民政府统一领导
③在敌后战场共产党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④在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的军队没有继续抗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下列英雄人物与敌后抗战有关的是(  )
A.赵登禹 B.狼牙山五壮士 C.李宗仁 D.邓世昌
20.“1940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3个半月。他们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材料描述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
二、非选择题
21、根据下列简图回答问题。
填出简图中A、B、C、D、E代表的事件。
简图中的E事件有何影响
2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救亡图存的抗争史,中华民族日渐觉醒,逐渐凝聚出强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材料二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同时依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更革命的党,即能造成,也有使国民革命势力不统一不集中的结果……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三 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不仅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历次反抗斗争呈现怎样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是如何促成“一个势力集中的党”出现的。“国民革命运动”取得怎样的成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全民族抗战洪流”有哪些具体表现。综上所述,你对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有何认识
23、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军事上失利之后,必然要考虑部队退却方向和找一个落脚地点的问题。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以决断的语气说:“目前敌强我弱的形势,需要我们退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去。这件事,我会向湖南省委报告的。”
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每天都在关注局势发展,思考战略方针问题。他深知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日军兵力占优势,武器装备精良,国民党军队以170万之众都难以抵挡其大举进攻,而当时陕北红军总共不到8万人,改编后能上前线的只有3个师4.5万人。在敌强我弱、统一战线又不巩固的形势下,这点力量如何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有效打击敌人?如何积蓄力量,求得长期生存发展?如何坚持到最后,赢得胜利,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毛泽东冷静思考,反复琢磨,提出了创造抗日根据地的主张。他说,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钳制和相机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为此,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
(1)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敌人有何不同,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打击敌人创新了哪些战法?
(3)两段材料共同反映了毛泽东的哪一优秀品质?
答案
1-5ADBAC 6-10CBCCC 11-15BDCCB 16-20ADBBC
21、(1)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C:台儿庄战役;D:南京大屠杀;E:百团大战。
(2)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
信心。
(1)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持续发展;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抗斗争具有自发性、持续性、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经历了由自发性到自觉性的转变。
(2)开展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抗日战争期间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国民党形成了正面战场,组织起大规模会战;共产党深入敌后,建立起敌后抗日根据地,组织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各界爱国群众以各自不同的形式积极支持抗战。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精神;民族独立是民族振兴发展的前提。
23、(1)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敌人分别是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者;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
(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