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 以形写神—欣赏与临摹体验》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 以形写神—欣赏与临摹体验》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1-18 19: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备课(湘教版)
备课人 :
课 题 以形写神—欣赏与临摹体验
课 型 欣赏·评述 课 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能够联系生活运用中国画知识评述人物画作品。能够运用笔墨技法大胆表现人物形象。能够在生活中真实表达和表现自己的认识、观点和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并以书写的方式表达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出人物形象的“神”。
教 具准 备 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创设情境 (2-3min) PPT展示“挖耳朵”你们平常耳朵痒的时候会干什么呀?上课之前有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挖耳朵”的动作!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提问:请问大家台上两位同学表演的挖耳朵动作哪位同学摆的最生动?为什么学生回答练一练(5-6min):教师把最传神同学的动态拍照上传PPT并要求学生拿出毛笔用最简洁的线条表现出挖耳朵的动态。注意要点1、线条流畅,不重复,一笔就是一笔 2、从身体轮廓大处着手,先画最长的线条再画里面的穿插和短线。教师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三张作业上传并做讲解(这个练习主要解决学生的线条流畅度让学生对照事物理解线条)教师把学生的练习作业与教材第十页齐白石《挖耳图》进行对比。师:大家现在看一下我们同学画的挖耳图和齐白石先生画的挖耳图哪个更加传神?(重新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形”和“神”) 生:答出齐白石的挖耳图更加传神教师总结:在“挖耳朵”这个动作时候会伴随着耳朵里面的痒从而人的脸上会有部分的神态和表情变化。引出课题-以形写神协同探究根据学生作品和齐白石挖耳图对比结合微视频逐步讲解水墨人物画的技法(8-10min) ( 头.mp4 )头部:焦墨与皴、擦技法的结合 ( 手臂.mp4 ) 手臂:重墨、淡墨和中锋、侧锋的运用 ( 腿.mp4 )腿部:按、压、提、顿笔的运用欣赏齐白石的《老当益壮》提问:画中人物的动作如何?给你怎样的感受?为什么老人要举起手中的竹子?练习反馈 PPT展示三张齐白石的水墨人物范画学生任意选择一张最喜欢的先谈自己的感受,在临下来。 在学生临摹过程中进行指导。从运笔笔锋、提按、转折等技法入手,先临摹,再自主选择人物造型进行练习,为水墨表现作铺垫。师生互评: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六张画贴到讲台上,让学生指出其中的有点和缺点。教师加以总结和提炼教师示范作品中的难点四、小结提升艺术是生活创造的源泉,从历代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同样,我们的生活感受也必然以各种形式反映在我们的绘画当中。五、教学反思《以形写神》教学反思 《以形写神》是八年级下第二课的内容,国画一直是整个初中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传统绘画的重点。人物肖像画是培养学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之前的人物画中学生常常存在“不敢画”和“观察不仔细”的毛病,针对此,本节课教学以趣激学、以情促学,把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原则。 在开课前我想了很多导入,最终是以学生互动的方式引入课题,这样学生面对身边的事物会有亲切感,通过身边角色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会“神态”在人物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新课探究环节我选用了齐白石的《挖耳图》作为本次的的探究重点,通过微视频的方式了解水墨人物画的特点以及解决学生的绘画技法问题,接着通过赏析其他人物画达到拓宽学生视野的效果。在后面的作业点评中我把学生作为主体要学生谈优点和缺点以及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话学生就形成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效果。最后的小结提升环节回归艺术的本质: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反映生活。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在表现人物上还是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过程中还是要多多加强学生去观察生活。 媒体运用毛笔、墨汁、调色盘、毛边纸、宣纸等《挖耳图》毛笔、毛边纸等国画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