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1-18 18:31:29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我国农业人口大量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基于此,我国多地行政部门规划提出“合村并居”的理念。下表示意我国不同阶段合村并居的主要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合村并居类型 主要模式 农村居民点变化
行政村合并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主要形式,延续至今 迁移式合并 统一进行村庄建设规划,促进农民集中居住
固定式合并 行政区划合并调整。一般不涉及农村居民点集中建设,通过长期引导促使居民点集中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2005年至今的主要形式。 农民带地进城模式 拆迁农村居民点复基为农地,农民用宅基地换房,进城居住
中心村和 社区建设模式 拆迁农村居民点复基为农地,农民安置在中心村或社区居住。
1. 实施“迁移式合并”有助于( )
A. 减少乡村服务种类 B. 提升乡村服务等级 C. 控制乡村人口流动 D. 扩大乡村建设用地规模
2. 四种“合村并居”模式中,缓解乡村“空心化”见效最慢的是( )
A. 迁移式合并 B. 农民带地进城模式 C. 固定式合并 D. 中心村和社区建设模式
广州服装产业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转型、重组取得快速发展,目前形成设计、制造和批发三大类企业。下图示意2018年广州服装设计企业、制造企业和批发企业的空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设计企业相比,广州的服装批发企业数量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企业规模小 B. 交通方式多样 C. 技术要求低 D. 劳动力需求多
4. 距中心区距离10-20km范围内,服装批发企业数量最多,其主要原因是( )
A. 制造企业多 B. 交通通达度高 C. 劳动力充足 D. 市场需求量大
下图示意某地区河谷滑坡堆积。图中滑坡堆积物主要来源于西南方向。目前该地区有湖泊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T1、T2、T3、T4代表的地理事项,形成年代最早的是( )
A. T1 B. T2 C. T3 D. T4
6. 推断目前T3地区湖泊的主要成因是( )
A. 地壳断裂下陷 B. 滑坡堆积物堵塞河道 C. 泥沙沉积分隔 D. 河流截弯取直后河道废弃
受地形影响,地面产生热力差异易形成局地热力环流。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形剖面,灰色阴影表示空气垂直上升运动速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地热力环流产生时,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
A 9:00 B. 13:00 C. 18:00 D. 24:00
8. 此时,该地( )
A. 坡前东侧地面受热,气流上升 B. 山坡大气层结稳定,天气晴好
C. 山坡比坡前地面同高度气温低 D. 山顶近地面气流上升气压降低
格林威治小镇距纽约42km左右,是纽约的卫星城镇。20世纪初,该小镇只是纽约金融从业者逃避城市生活、休闲放松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小镇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吸引了纽约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入,成为全球著名的金融服务小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20世纪初,格林威治小镇成为纽约金融从业者逃避城市生活、休闲放松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宜人 B. 环境优美 C. 经济发达 D. 交通便利
10. 目前,大量金融管理机构仍入驻该小镇,其主要目的是( )
A. 获得集聚效益 B. 便于信息交流 C. 增加就业机会 D. 利用公共设施
抽水蓄能电站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把多余电能转化为水的势能储存,在负荷高峰时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图左示意抽水蓄能电站系统。图右示意上水库水位周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水库在抽水蓄能电站系统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 水势能储存地 B. 水的势能补充地 C. 水的电能储存地 D. 水的电能补充地
12. 该抽水蓄能电站( )
A. 周一到周五持续放水 B. 周三发电量达最大 C. 周六处于负荷高峰期 D. 周日集中抽水蓄能
13. 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A. 优化能源配置 B. 缓解能源压力 C. 降低能源支出 D. 改善环境质量
土壤湿度指土壤实际含水量,通常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烘干土重)×100%。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植被覆盖度和土壤湿度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 )
A. 东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华南地区 D. 青藏地区
15. 影响该地冬夏季土壤湿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风力 D. 植被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物生长季节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日益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所重视。返青期是指由黄转青的春季越冬植株开始达到10%以上的日期;黄枯期是指地上器官约三分之二枯萎变黄的植株开始达到10%以上的日期。返青期与黄枯期主要受当地气候(气温与降水)及其变化的影响。下表示意羊草返青日期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5,表明二者相关性强;小于0.3,则表明二者相关性弱)。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场,以羊草为优势种。某地理研究组设立7个观测站(图7),得到1983-2002年间所在地气温、降水与羊草返青期、枯黄期等数据,发现该时期各地气温均大幅升高,且每升高1℃,羊草返青期与黄枯期分别提前约2.4天和3.7天。
(1)根据下表提供的资料完成下图。
观测站 返青日期与气温的相关系数 返青日期与降水的相关系数
1 0.53 0.24
2 0.63 0.01
3 0.34 0.26
4 0.23 0.17
5 0.25 066
6 0.22 0.43
7 0.16 0.72
(2)判断气温和降水与羊草返青期的关系;从气温和降水中任选其一,说明该因素成为影响相应观测站羊草返青期主导因素的原因。
(3)推断1983-2002年间羊草物候变化对当地牧业生产的影响。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造业的发展会影响为之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尤其在跨国制造企业的转移中表现更加明显。广汽本田企业是日本本田集团在中国汽车制造业中整车领域第一个投资项目。伴随着广汽本田的发展,为之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也不断发展壮大。下图示意广汽本田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
(1)分析跨国服务企业在广州建立分公司的原因。
(2)描述与广汽本田企业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变化。
(3)说明广汽本田企业对本地服务企业发展的益处。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流水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河流袭夺对地貌发育以及人类迁徙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汉江上游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两次河流袭夺。第一次古汉江切穿西侧的分水岭,使汉中盆地的水系注入古汉江。第二次挤压脊隆起后南支流溯源切穿凤凰山袭夺汉江上游,使干流石泉-安康段成为汉江支流月河。下图示意汉江上游发生河流袭夺的水系。
(1)分析第一次袭夺后古汉江流量变化的原因。
(2)第二次河流袭夺后,南支流上普遍存在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的现象。分析第二次河流袭夺前后,南支流流水侵蚀作用对该河流地貌的影响。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阿尔卑斯山脉纵贯新西兰南岛,多冰川发育。研究表明,与温度相比,南阿尔卑斯山冰川物质平衡(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对降水敏感度较低。当厄尔尼诺发生时,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差减小,三圈环流减弱,澳大利亚附近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对南阿尔卑斯山冰川物质平衡产生了重要影响。图示意新西兰南岛南阿尔卑斯山脉的分布。
(1)新西兰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占该岛面积的70%,许多山峰超过3000m,最高海拔3764m。南岛山地顶部多积雪、冰川,现代冰川面积约1000km2。分析新西兰南岛冰川面积大的原因。
(2)说明厄尔尼诺发生时总体上有利于南阿尔卑斯山冰川积累的原因。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我国农业人口大量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基于此,我国多地行政部门规划提出“合村并居”的理念。下表示意我国不同阶段合村并居的主要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合村并居类型 主要模式 农村居民点变化
行政村合并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主要形式,延续至今 迁移式合并 统一进行村庄建设规划,促进农民集中居住
固定式合并 行政区划合并调整。一般不涉及农村居民点集中建设,通过长期引导促使居民点集中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2005年至今的主要形式。 农民带地进城模式 拆迁农村居民点复基为农地,农民用宅基地换房,进城居住
中心村和 社区建设模式 拆迁农村居民点复基为农地,农民安置在中心村或社区居住。
1. 实施“迁移式合并”有助于( )
A. 减少乡村服务种类 B. 提升乡村服务等级 C. 控制乡村人口流动 D. 扩大乡村建设用地规模
2. 四种“合村并居”模式中,缓解乡村“空心化”见效最慢的是( )
A. 迁移式合并 B. 农民带地进城模式 C. 固定式合并 D. 中心村和社区建设模式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迁移式合并是通过集中的建设规划,促使村民集中居住,将村民集中搬迁到规划的位置,原乡村位置可能会进行复垦,合并后能减小乡村建设用地规模,合并点人口规模大,消费需求多,会导致乡村服务种类增加,AD错;乡村合并后合并点规模变大,乡村服务等级提高,B正确;迁移式合并会影响乡村人口流动,但不会控制,乡村人口还可能流入城市,C错。故选B。
【2题详解】
迁移式合并是通过集中的建设规划,促使村民集中居住,将村民集中搬迁到规划的位置,有利于提升村落的人口密度,见效较快,A错。带地进城通过对原先居住的农村进行拆迁,集中使村民进城的方式,使出现空心化的农村直接搬迁到城市,减缓了空心化现象,且见效较快,B错;固定式合并并不涉及农村居民点的集中建设,而是通过行政区划的合并,需要通过长期的引导,见效较慢,C对;中心村和社区建设模式通过把村民都安置在中心村或社区,提升了范围内居民人口密度,极大地减缓了空心化现象,见效较快,D错。故选C。
【点睛】城市化又称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广州服装产业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转型、重组取得快速发展,目前形成设计、制造和批发三大类企业。下图示意2018年广州服装设计企业、制造企业和批发企业的空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设计企业相比,广州的服装批发企业数量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企业规模小 B. 交通方式多样 C. 技术要求低 D. 劳动力需求多
4. 距中心区距离10-20km范围内,服装批发企业数量最多,其主要原因是( )
A. 制造企业多 B. 交通通达度高 C. 劳动力充足 D. 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与设计企业相比,广州的服装批发企业属于低端销售企业,利润较低,技术门槛低,因此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数量多,C对;服装批发企业规模较大,A错误。服装批发企业虽然对交通要求高,需要劳动力多,但这不是服装批发企业数量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B、D错。故选C。
【4题详解】
距中心区距离10-20km范围内,制造企业较少,主要集中在30-40km的范围内,A错;批发需要大型仓储和大量运输,此范围是城市外环线的主要分布区域,属除市中心以外的交通通达度次高峰地区,适合批发企业布局,B对;劳动力可以在城市内流动,不存在某区域充足的现象,C错;服装批发面对区域乃至全国市场而不是局限于该区域,D错。故选B。
【点睛】1992年施振荣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因此广州服装产业中,设计企业对技术要求最高,利润最高,低端的销售——批发企业利润次之,制造企业技术要求低,利润最低,主要布局在地价最低的城市郊区。
下图示意某地区河谷滑坡堆积。图中滑坡堆积物主要来源于西南方向。目前该地区有湖泊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T1、T2、T3、T4代表的地理事项,形成年代最早的是( )
A. T1 B. T2 C. T3 D. T4
6. 推断目前T3地区湖泊主要成因是( )
A. 地壳断裂下陷 B. 滑坡堆积物堵塞河道 C. 泥沙沉积分隔 D. 河流截弯取直后河道废弃
【答案】5. D 6. 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滑坡堆积物主要来源于西南方向及指向标,可以判断T4为河流上游,形成时间早于T1和T3,AC错误;因为T2滑坡堆积的存在才导致原有河道T3逐渐废弃,形成新的河道 T1,所以T2的时间早于T1,晚于T3,B错误,D正确。故选D 。
【6题详解】
在平原地区的河流,因为水流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致使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废弃,形成所谓的牛轭湖,T3地区为废弃河道,最可能形成牛轭湖,D正确。在高山高原、丘陵和平原的地表发生断裂出现凹陷,凹陷的地方逐渐蓄水,形成的湖泊为构造湖,A错误。堰塞湖是由于地质变动,例如火山熔岩流、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造成河谷或河床的堵塞,之后储水形成的湖泊,B错误。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蝴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C错误。故本题选D。
【点睛】湖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像地壳的运动、大自然的侵蚀、堆积作用与人为的力量,都会让地表形成凹陷的地蓄水变成湖泊。一般来说湖泊的成因可以分成几种类型:构造湖、火山口湖、河成湖、牛轭湖、堰塞湖、冰川湖、潟湖等。
受地形影响,地面产生热力差异易形成局地热力环流。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形剖面,灰色阴影表示空气垂直上升运动速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地热力环流产生时,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
A. 9:00 B. 13:00 C. 18:00 D. 24:00
8. 此时,该地( )
A. 坡前东侧地面受热,气流上升 B. 山坡大气层结稳定,天气晴好
C. 山坡比坡前地面同高度气温低 D. 山顶近地面气流上升气压降低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图片中地向剖面图可知,105°E地势相对较低,西侧地势相对较高;结合空气运动速度可知,目前谷地为上升气流;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可知,白天山峰盛行上升气流,夜晚谷地盛行上升气流,结合选项,北京时间24:00,105°E的时间为23:00,23时为夜晚,D正确;其他选项都是白天的可能性更大,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目前是夜晚,因此坡前东侧并不是受热,而是相对气温较高,A错误;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山坡为下沉气流,因此大气层并不稳定,B错误;夜晚,坡地更容易受到冷空气的沉积,因此山坡比坡前地面同高度气温低,C正确;山顶近地面气流下沉,气压上升,D错误。故选C。
【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格林威治小镇距纽约42km左右,是纽约的卫星城镇。20世纪初,该小镇只是纽约金融从业者逃避城市生活、休闲放松的地方。20世纪90年代,小镇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吸引了纽约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入,成为全球著名的金融服务小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20世纪初,格林威治小镇成为纽约金融从业者逃避城市生活、休闲放松的地方,其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宜人 B. 环境优美 C. 经济发达 D. 交通便利
10. 目前,大量金融管理机构仍入驻该小镇,其主要目的是( )
A. 获得集聚效益 B. 便于信息交流 C. 增加就业机会 D. 利用公共设施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纽约和格林威治小镇距离较近,气候差距不大,A错误。20世纪初,该小镇是纽约金融从业者逃避城市生活、休闲放松的地方,说明20世纪初该小镇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高,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环境质量较好,B对。纽约相对于格林威治小镇经济更为发达,C错误。与纽约相比,格林威治小镇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优势不明显,D 错。故本题选B。
【10题详解】
该小镇有众多金融机构总部,是著名的金融服务小镇,金融管理机构入驻该小镇,便于相互协作和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小镇的公共设施,从而获得集聚优势,A对。信息交流和利用公共设施只是手段和途径,是不企业目的,企业目的是为了获取效益,利润更丰厚,BD错误。增加就业机会是当地政府引进企业的目的,企业本身不会为增加就业而迁移入驻。故本题选A。
【点睛】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
抽水蓄能电站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把多余电能转化为水的势能储存,在负荷高峰时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图左示意抽水蓄能电站系统。图右示意上水库水位周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水库在抽水蓄能电站系统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 水的势能储存地 B. 水的势能补充地 C. 水的电能储存地 D. 水的电能补充地
12. 该抽水蓄能电站( )
A. 周一到周五持续放水 B. 周三发电量达最大 C. 周六处于负荷高峰期 D. 周日集中抽水蓄能
13. 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A. 优化能源配置 B. 缓解能源压力 C. 降低能源支出 D. 改善环境质量
【答案】11. B 12. D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下水库的地势较低,无法储存水的势能,A错误。下水库的水可以被抽到上水库,补充上水库的势能,B正确。水库无法直接储存电能或补充电能,CD错误。故本题选B。
【12题详解】
周一到周五的水位波动下降,所以是阶段性放水,中间存在抽水蓄能的过程,A错误。周五的水位下降最快,发电量最大,B错误。周六水位上升,是抽水蓄能阶段,不是负荷高峰期,C错误。周日水位持续上升,是集中抽水蓄能的时间,D正确。故本题选D。
【13题详解】
抽水蓄能电站原理,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在用电较少的时期,将部分电能用于抽水,在用电高峰时通过放水发电,提供电力。主要目的是提高电网稳定性,优化能源配置,A正确。抽水蓄能电站主要是调节能源生产与消耗的时间矛盾,对缓解能源压力作用小,B错误。抽水蓄能电站蓄水还需要额外抽取下水库的水,消耗的能源较大,C错误。抽水蓄能电站和改善环境质量无关,D错误。故本题选A。
【点睛】修建蓄能电站的意义: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减轻能源损耗(或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土壤湿度指土壤实际含水量,通常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烘干土重)×100%。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植被覆盖度和土壤湿度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 )
A. 东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华南地区 D. 青藏地区
15. 影响该地冬夏季土壤湿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风力 D. 植被
【答案】14 B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土壤湿度是指土壤的实际含水量,一般雨季土壤湿度大,图中第225天前后,土壤湿度经过明显的递增湿度较大,说明该地出现明显的降水,应为该地雨季,225天除以30约为7-8月,说明该地的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而春季土壤湿度没有上升,应该是华北地区、不是东北(有春汛),甲时期约为97-129天,时间约为3月-4月,此时华北地区正值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雨季未到,土壤湿度最低,因此可得,该地区位于我国华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该地冬季土壤湿度大,而夏季土壤湿度较小,说明土壤湿度与气温息息相关,夏季气温高,蒸发强,土壤湿度小,冬季气温低,蒸发弱,土壤湿度大,A正确;华北地区的降水集中在7-8月份,冬季降水少,B错误;风力与植被不是冬夏季土壤湿度差异大的原因,CD错误。故选A。
【点睛】华北雨季,指每年公历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华北、东北地区)的雨季,也称为“七下八上”。该时段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达到全年最北位置,受此影响,北方进入降水最为集中的一段时期(雨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物生长季节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日益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所重视。返青期是指由黄转青的春季越冬植株开始达到10%以上的日期;黄枯期是指地上器官约三分之二枯萎变黄的植株开始达到10%以上的日期。返青期与黄枯期主要受当地气候(气温与降水)及其变化的影响。下表示意羊草返青日期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5,表明二者相关性强;小于0.3,则表明二者相关性弱)。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场,以羊草为优势种。某地理研究组设立7个观测站(图7),得到1983-2002年间所在地气温、降水与羊草返青期、枯黄期等数据,发现该时期各地气温均大幅升高,且每升高1℃,羊草返青期与黄枯期分别提前约2.4天和3.7天。
(1)根据下表提供的资料完成下图。
观测站 返青日期与气温的相关系数 返青日期与降水的相关系数
1 0.53 0.24
2 0.63 0.01
3 0.34 0.26
4 0.23 0.17
5 0.25 0.66
6 0.22 0.43
7 0.16 0.72
(2)判断气温和降水与羊草返青期的关系;从气温和降水中任选其一,说明该因素成为影响相应观测站羊草返青期主导因素的原因。
(3)推断1983-2002年间羊草物候变化对当地牧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1) (2)呈负相关。气温:该地年均温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年均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1#、2#、3#观测站地处内蒙古草原东北部,距海较近,(降水量较多,)土壤水分能满足羊草返青所需的水分条件,但因纬度较高,春季温度回升慢,(士壤解冻较迟,)气温成为羊草返青生长的制约因素。降水:该地年均温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年均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5#、6#、7#观测站地处内蒙古草原西南部,纬度较低且大陆性较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气温能满足羊草返青所需热量条件,但因远离海洋,降水少且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较少,降水成为羊草返青生长的制约因素。
(3)羊草生长期缩短,所含有机物含量降低,牧产品品质下降;所需人工饲料增多,牧业成本投入增加。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内蒙古草原羊草为材料,涉及中国气候,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解题关键是确定坐标轴纵轴、横轴的名称和轴上数值的标注;表格中有返青日期与气温的相关系数、返青日期与降水的相关系数两项,确定两项系数的纵轴、横轴的依据,是看图中已标出的三个点及任一点在图中位置与表中该点数据的对应关系。
【小问2详解】
从纬度位置对气温的影响、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推出对应观察站羊草返青生长的主导气候因素;如果选择从气候角度作答,则结合当地的年均温与降水分布进行分析,该地年均温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年均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观察图示可知,1#、2#、3#观测站地处内蒙古草原东北部,距海较近,降水相对较多,土壤水分能满足羊草返青所需的水分条件,但因纬度较高,春季气温回升慢,(土壤解冻较迟),气温成为羊草返青生长的主导气象因素。如果选择从降水角度回答,则重点分析当地的降水条件,该地年均温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年均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观察图示可知, 5#、6 #、7#观测站地处内蒙古草原西南部,纬度较低且大陆性较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气温能满足羊草返青所需的热量条件,但因远离海洋,降水少且蒸发旺盛,土壤水分较少,降水成为羊草返青生长的主导气象因素。
【小问3详解】
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中“羊草物候变化”的解读,结合材料第一句“植物生长季节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可知,“羊草物候变化”可理解为羊草生长季节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据资料信息1983-2002年间“发现该时期各地气温均大幅升高,且每升高1°C ,羊草返青期与枯黄期分别提前约2.4天和3.7天”,可见羊草枯黄期提前的天数多于返青期提前的天数,即羊草返青期至枯黄期之间的天数变少了,而该时段正是羊草的生长期,即由于气温的升高,羊草的生长期缩短了;由此推出羊草有机物含量降低,牧产品的品质下降,所需人工饲料增多,牧业成本投入增加。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造业的发展会影响为之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尤其在跨国制造企业的转移中表现更加明显。广汽本田企业是日本本田集团在中国汽车制造业中整车领域第一个投资项目。伴随着广汽本田的发展,为之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也不断发展壮大。下图示意广汽本田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
(1)分析跨国服务企业在广州建立分公司的原因。
(2)描述与广汽本田企业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变化。
(3)说明广汽本田企业对本地服务企业发展的益处。
【答案】(1)广汽本田在广州成立,为分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利于企业间交流合作,降低成本。
(2)生产性服务业数量增多,种类增多(出现集团服务企业);与广汽本田企业由业务关联发展为战略联盟。
(3)提高本地服务企业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使本地服务企业数量增加;提高本地服务企业收入。
【解析】
【分析】本题以广汽本田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图为资料,涉及了产业区位和工业发展影响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伴随着广汽本田的发展,为之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也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本田的发展,打开并扩大了在广州的消费市场,因此适合在广州建设分公司;跨国服务企业在广州建设分公司有利于相关企业进行联系合作,加强信息交流,降低生产成本。
【小问2详解】
结合图片可知,首先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服务业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种类从三种也变成了四种,增加了集团服务企业;广汽本田企业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联系也更加紧密,由业务关联发展为战略联盟。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广汽本田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本土服务企业的发展,与利于提高本地服务企业服务水平,增强相关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结合图片可知,本地的服务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可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的收入,优化行业结构。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流水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河流袭夺对地貌发育以及人类迁徙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汉江上游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两次河流袭夺。第一次古汉江切穿西侧的分水岭,使汉中盆地的水系注入古汉江。第二次挤压脊隆起后南支流溯源切穿凤凰山袭夺汉江上游,使干流石泉-安康段成为汉江支流月河。下图示意汉江上游发生河流袭夺的水系。
(1)分析第一次袭夺后古汉江流量变化的原因。
(2)第二次河流袭夺后,南支流上普遍存在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的现象。分析第二次河流袭夺前后,南支流流水侵蚀作用对该河流地貌的影响。
【答案】(1)流程变长,支流增多;流域面积增大;导致古汉江流量增大。
(2)第二次河流袭夺前,南支流来水均匀,流速平缓,流水侵蚀以侧蚀为主,形成宽浅河谷;第二次河流袭夺后,河流水量增大,且相应的落差增大,流速加急,流水侵蚀以下蚀为主,在宽浅河谷中下切形成V形峡谷。
【解析】
【分析】本题以汉江上游地区袭夺河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因素,河流地貌的成因,考查学生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第一次河流袭夺后,汉江水系向分水岭以西拓展,汉中盆地内部的河流并入汉江,成为汉江上游的一部分,因此河流汇入的流程变长,支流增多,流域面积增大。支流增多,最终导致古汉江流量增大。
【小问2详解】
注意河谷形成先后顺序,先形成的是宽浅河谷,这是因为第二次河流袭夺前,南支流来水均匀,流速平缓,流水侵蚀以侧蚀为主,形成宽浅河谷;发生第二次袭夺后河流水量增大,且相应的落差增大,流速加急,流水侵蚀以下蚀为主,在宽浅河谷中下切形成的V形峡谷。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阿尔卑斯山脉纵贯新西兰南岛,多冰川发育。研究表明,与温度相比,南阿尔卑斯山冰川物质平衡(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对降水敏感度较低。当厄尔尼诺发生时,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差减小,三圈环流减弱,澳大利亚附近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对南阿尔卑斯山冰川物质平衡产生了重要影响。图示意新西兰南岛南阿尔卑斯山脉的分布。
(1)新西兰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占该岛面积的70%,许多山峰超过3000m,最高海拔3764m。南岛山地顶部多积雪、冰川,现代冰川面积约1000km2。分析新西兰南岛冰川面积大的原因。
(2)说明厄尔尼诺发生时总体上有利于南阿尔卑斯山冰川积累的原因。
【答案】(1)纬度偏高,山地多而海拔高,高山顶部气温低,山脉西坡地处海洋吹来的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积雪深厚,冰川面积大。
(2)西风带减弱,降水补给减少,澳大利亚附近太平洋海域水温偏低,导致西北气流温度偏低,消融减慢;南阿尔卑斯山冰川物质平衡对温度更加敏感,总体上有利于冰川物质积累。
【解析】
【分析】该题以新西南为材料,涉及冰川、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冰川广布与气温较低、足够多的降水量有关。结合图示可看出新西兰南岛纬度偏高(南纬40多度),气温相对较低;结合材料“山地可占该岛面积的70%,许多山峰超过 3000米,最高海拔3764米”,可知山地多而海拔高,高山顶部气温低;山脉西坡为印度洋吹来的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积雪深厚,因此冰川面积广。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当厄尔尼诺发生时,高低纬度之间温差减小,三圈环流减弱,使得西风带减弱;而西风带的减弱,减少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水汽,使得降水对冰川的补给减少;同时根据材料可知,当厄尔尼诺发生时澳大利亚附近太平洋海域偏冷,使得西北气流温度偏低;低温气流使得南阿尔卑斯山冰川的消融减慢。与温度相比,南阿尔卑斯山冰川物质平衡(积累量与消融量的差值)对降水敏感度较低。由于南阿尔卑斯山冰川物质平衡对温度更加敏感,偏冷的气流利于冰川附近温度保持较低的状态,有利于冰川的不断发展和积累、同时减少冰川的融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