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下面描述中的力,属于摩擦力的是( )。
A.弹簧被拉长时产生的力
B.将吹足气的气球的气嘴放开后产生的力
C.停止骑车后,使自行车慢慢停下来的力
2.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 )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 B.棉线 C.纸杯
3.下列关于运动物体的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运动的保龄球具有能量,所以能够击倒前方的球瓶
B.相同质量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快能量越大
C.不同的物体运动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小能量越大
4.鱼、肉、蛋、奶豆类食物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5.敲击音叉的力越大,发出的声音( )。
A.越高 B.越响 C.越轻
6.食物经过胃后,会到达( )。
A.大肠 B.小肠 C.肛门
7.我们吃食物时主要靠( )来切割食物。
A.门齿 B.犬齿 C.臼齿
8.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读数时,视线要相平于指针
B.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较重物体的重力
C.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该轻轻地拉挂钩以防卡住
9.呼吸时,用手触摸胸腹部,发现( )。
A.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B.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收缩
C.吸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10.声音在下列哪种物质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
A.空气 B.水 C.钢铁
二.填空题(共8题,共26分)
1.大量事实证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 )。振动停止,声音( )。
2.( )的弦,( )的弦,振动频率( ),音高( )。
3.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 ),用符号( )表示。
4.经常锻炼身体能提升( )。
5.尺子振动的( )受尺子伸出桌面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6.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 )。
7.和吸入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 )减少了。
8.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时,可以看到音叉的振动引起( )。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食物被口腔初步消化后,就会进入人体内部的其他。( )
2.同一个乐器可以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
3.声音不能在行驶的客车里传播。( )
4.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
5.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同时排放出氧气。( )
6.下雨声属于人类生活发出的声音。( )
7.小王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富含无机盐类的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
8.敲击过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出现许多波纹,说明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
9.由于水的阻隔,人在岸边讲话,人的声音不能传到鱼的耳朵里。( )
10.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乐器。( )
四.连线题(共1题,共6分)
1.把食物名称、营养成分与人体的主要作用连起来。
五.综合题(共2题,共28分)
1.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1)设计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时需要考虑哪些?
①( )。
②( )。
③( )。
(2)我预测需要2个垫圈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垫圈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 ),小车的运动速度就越( )。
(3)下表是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实验记录。
我发现:同一辆小车,绳上挂的重物越( ),小车运动的速度就越快。
2.如图,取一面鼓,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
1.小明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 )。
A.受到外力 B.振动 C.弯曲
2.轻轻敲鼓,鼓发出声音,纸屑( )。
A.反复跳动 B.位置不变 C.跳动一次就停止
3.用力敲鼓,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幅度(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4.用力敲鼓和轻轻敲鼓,听到的两次鼓发出的声音( )。
A.高低不同 B.强弱不同 C.一样
5.停止敲鼓,仍能听到一段余音,这是因为( )。
A.鼓面停止振动后仍能发声
B.鼓面继续振动了一段时间
C.人耳的错觉,实际上声音已经消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C
4.A
5.B
6.B
7.A
8.B
9.A
10.C
二.填空题
1.产生;消失
2.紧;短;快;高
3.牛;N
4.肺活量
5.快慢
6.物体振动的幅度
7.氧气
8.水的振动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综合题
1.运动的起点与终点;小车运动的距离;怎样增加垫圈的数量;大;快;16;8;5;重
2.B;A;A;B;B
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