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岳阳楼记
第二课时
通假字:
百废具兴
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
同“嘱”,嘱托
新知导入
读课文,复习字词
气象万千: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壮丽而多变化。
心旷神怡:
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政通人和:
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俱兴:
许多被废置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流传至今的成语
前人之述备矣
{
古义
今义
详尽
准备
予 尝 求
{
古义
今义
曾经
品尝
去国怀乡
{
{
{
{
去国怀乡
沙鸥翔集
微 斯 人
古义
今义
今义
古义
古义
今义
今义
古义
离开
前往
国都
国家
泛指聚集
没有
微小
鸟停在树上
增其旧制
古义
今义
{
{
属予作文
制度
写文章
文章
规模
古今异义词
今义
古义
越明年 古:
今:
气象万千 古:
今:
进亦忧, 古:
今:
退亦忧 古:
今:
横无际涯 古:
今:
浊浪排空 古:
今:
予观夫巴陵胜状 古:
今:
至若春和景明 古:
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
今:
越明年 古: 今:
宠辱偕忘 古: 今:
第二年
下一年
景象
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入朝为官
向前向上移动
不在朝廷做官
后退
广远
与“竖”相对
冲向天空;
排除
指示代词, 那
丈夫,夫人
日光
景色
曾经
品尝
及,到; 越过
荣耀; 恩宠
则{
极{
或{而或长烟一空
和{
连词,那么
判断词,是
尽,直通
穷尽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或异二者之为
政通人和
春和景明
或许,也许
有时
和乐
和煦
一词多义:
通: 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空: 浊浪排空
长烟一空
一: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顺利
通向
看
景象
天空
消散
一
全
来
因为
词类活用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百废具兴。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忧谗畏讥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7、而或长烟一空
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9、或异二者之为
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废:形容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谪:动词作形容词,被贬谪的
谗: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贤: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北南: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重点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6)浮光跃金,静影成璧。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
(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
7)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微斯人,吾谁与归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新知讲解
读课文,概括文章各段内容:
第一段: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及作记缘由。
第二段:概述洞庭湖美景,引出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第三段:描写洞庭湖阴雨凄凉之景,引出览物者悲伤之情。
第四段:描写洞庭湖晴天明丽之景,引出览物者喜悦之情。
第五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点明文章主旨。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并点明作“记”的时间。
【合作探究】
1、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用原句作答)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 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5、课文第三、四段两幅画面各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第3段,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第4段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6、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人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7、文中“古仁人”指怎样的人 “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8、“古仁人之心”与一般“迁客骚人”异在何处?
古仁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迁客骚人”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不同的感触,看到隐晦萧索的景色,就产生悲凉的心情;
看到晴朗明丽的景色,就产生喜悦的心情。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9、根据上下文判断,“进”和“退”分别指什么?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进亦忧”照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退亦忧”照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在意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10、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指谁?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斯人”是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劝缄之意。
②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另一方面也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的劝勉,希望他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11、最后一段中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议论。
作用:点明主旨,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1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这就要求我们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忧愁在前,享乐在后,有忧国忧民的胸襟和抱负。
作用:体现本文主旨。
理解: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类似的名言: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写作特色:
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课堂总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课堂练习
语段阅读: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备矣 万事俱备 B.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C.薄暮冥冥 妄自菲薄 D.则有去国怀乡 去后乃至
2)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钱覆其口 B.可以为师矣
C.不以疾也 D.以其境过清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象。
B.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文: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者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
D.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④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理解性默写。
1.本文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作者“ , 。”的旷达胸襟和“ , 。”的伟大的政治抱负。
2.《岳阳楼记》中,以“ , ”两句表明他无论是否身在朝堂,都会把国家和百姓放在心上。(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
3. 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 , , ; , 。
4.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5.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 。
拓展提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远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晓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 ,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潾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ao):树梢。(③《瘗(yi)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A.春和景明( ) B.心旷神怡( )
C.悉成明霞( ) D.得踏危石( )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醉翁亭记》)
B.而或长烟一空 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C.不以物喜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D.悠然有遗世之想 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B.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
4)填空和解答。
(1)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 一晚望月孝然祠外… 晓起观海门日出
(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作业布置
语段对比阅读:
【甲】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B.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庙堂:
C.不可具状 具:
D.公退之暇,被鹤氅 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烟云竹树而已
B.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①处江湖之远 ②竹工破之
D.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子声丁丁然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请根据上句,联系《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板书设计
岳
阳
楼
记
作记缘由
巴陵胜状
览物情异
古仁人之心
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洞庭湖全景
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
阴——悲
晴——喜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先……忧,后……乐
记叙
描写抒情
议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岳阳楼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文体特点,体会其语言美。
2、 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诵读的基础上,悉心感知、体会语言美及作者的情感。
3、 注重积累,拓展延伸。
【学习重点】
1、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文体特点,体会其语言美。
2、 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诵读的基础上,悉心感知、体会语言美及作者的情感。
3、 注重积累,拓展延伸。
【学习难点】
1、 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诵读的基础上,悉心感知、体会语言美及作者的情感。
2、 注重积累,拓展延伸。
【学习时间】 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上课时内容:
通假字。
1、百废具兴(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流传至今的成语。
1、气象万千 2、心旷神怡 3、政通人和 4、百废俱兴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古今异义
1、越明年 明年 古: 今:
2、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 古: 今:
3、气象万千 气象 古: 今:
4、去国怀乡 去 古: 今:
5、进亦忧,退亦忧 进 古: 今: 退 古: 今:
6、微斯人 微 古: 今:
7、横无际涯 横 古: 今:
8、浊浪排空 排 古: 今:
9、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 古: 今:
10、前人之述备矣 备 古: 今:
11、增其旧制 制 古: 今:
12、至若春和景明 景 古: 今:
13、则有去国怀乡 国 古: 今:
1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古: 今:
15、越明年 越 古: 今:
16、宠辱偕忘 宠 古: 今:
17、沙鸥翔集 集 古: 今:
一词多义
1 和: 政通人和( ) 至若春和景明( )
2 通: 政通人和( ) 北通巫峡( )
3 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4 空: 浊浪排空( ) 长烟一空( )
5 一: 一碧万顷( ) 长烟一空( )
6 极: 南极潇湘( ) 感极而悲者矣( ) 此乐何极( )
7 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8 或: 而或长烟一空( ) 或异二者之为( )
词类活用
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2、百废具兴。( )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5、忧谗畏讥( )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7、而或长烟一空( )
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9、或异二者之为( )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死后谥(shì)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关于“记”
记,文体名,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是古文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记”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概括文章各段内容:
第一段: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及作记缘由。
第二段:概述洞庭湖美景,引出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第三段:描写洞庭湖阴雨凄凉之景,引出览物者悲伤之情。
第四段:描写洞庭湖晴天明丽之景,引出览物者喜悦之情。
第五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点明文章主旨。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并点明作“记”的时间。
文章主旨(或作者感情):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
【新课学习】
读课文 ,概括各段内容并分出段落结构。
【合作探究】
1、 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用原句作答)
3、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 为什么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5、课文第三、四段两幅画面各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6、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文中“古仁人”指怎样的人 “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8、“古仁人之心”与一般“迁客骚人”异在何处?
9、根据上下文判断,“进”和“退”分别指什么?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10、“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指谁?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11、最后一段中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主旨:
写作特色:
【扩展延伸】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远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晓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 ,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潾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ao):树梢。(③《瘗(yi)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A.春和景明( ) B.心旷神怡( )
C.悉成明霞( ) D.得踏危石( )
【答案】A日光B愉快C全,都D能够。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醉翁亭记》)
B.而或长烟一空 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C.不以物喜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D.悠然有遗世之想 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
【答案】C
【解析】A 在;B 有时;C 因为;凭借;D 的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B.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
【答案】
A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玉。
B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4)填空和解答。
(1)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 一晚望月孝然祠外… 晓起观海门日出
【答案】
观返照吸江亭 听晚梵声出松杪。
(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答案】
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参考译文】
来到焦山游历有四件大快人心的事:观看吸江亭落日,青山落日在烟水苍茫之中,竟然有米家父子的书画风格和意趣,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片碧绿,万里长江,没有一点白云点缀;从松树梢里传来诵经声,让人悠然有离世隐居的想法,早上起身到海门观看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树林稍微露出红色的光晕,突然跃起光芒数千,映射在江面上,都成了明亮霞光,荡漾不定;《瘗鹤铭》撰写在雷轰石下,汹涌的波涛早晚冲激着,我是在冬月来游玩的,江水刚刚回落,于是才能踏上埋没在潮汐中的危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实在有幸呀。
【课堂检测】
语段阅读: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备矣 万事俱备 B.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C.薄暮冥冥 妄自菲薄 D.则有去国怀乡 去后乃至
【答案】D
【解析】A 详尽;具备;B 到达;极点;C 迫近;微薄、浅陋;D项中的“去”都是“离开”之意。
2)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钱覆其口 B.可以为师矣
C.不以疾也 D.以其境过清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以”是因为意,与D项的“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中以意相同。A中是“用”B中是“凭借”C中是“认为”意。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象。
B.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文: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者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
D.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答案】C
【解析】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④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答案】A
【解析】A项中说的“两种人”是不对的,应该都是“迁客骚人”。
理解性默写。
1.本文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作者“ , 。”的旷达胸襟和“ , 。”的伟大的政治抱负。
2.《岳阳楼记》中,以“ , ”两句表明他无论是否身在朝堂,都会把国家和百姓放在心上。(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
3. 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 , , ; , 。
4.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5.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 。
【答案】
1.本文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作者“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的旷达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伟大的政治抱负。
2.《岳阳楼记》中,以“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表明他无论是否身在朝堂,都会把国家和百姓放在心上。(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
3. 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5.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业布置】
语段对比阅读:
【甲】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B.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庙堂:
C.不可具状 具:
D.公退之暇,被鹤氅 被:
【答案】
A求:探求;B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C具:全,都;D被:通“披”,披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烟云竹树而已
B.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①处江湖之远 ②竹工破之
D.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子声丁丁然
【答案】B
【解析】
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语气。B连词,因为。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竹子。D①代词,这样;②助词,……的样子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 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B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答案】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案】范仲淹忧国忧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请根据上句,联系《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岳阳楼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文体特点,体会其语言美。
2、 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诵读的基础上,悉心感知、体会语言美及作者的情感。
3、 注重积累,拓展延伸。
【学习重点】
1、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文体特点,体会其语言美。
2、 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诵读的基础上,悉心感知、体会语言美及作者的情感。
3、 注重积累,拓展延伸。
【学习难点】
1、 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诵读的基础上,悉心感知、体会语言美及作者的情感。
2、 注重积累,拓展延伸。
【学习时间】 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上课时内容:
通假字。
1、百废具兴(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答案】
1、百废具兴( “具”通“俱”,全,都。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嘱托。 )
流传至今的成语。
1、气象万千 2、心旷神怡 3、政通人和 4、百废俱兴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壮丽而多变化。
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俱兴:许多被废置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古今异义
1、越明年 明年 古: 今:
2、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 古: 今:
3、气象万千 气象 古: 今:
4、去国怀乡 去 古: 今:
5、进亦忧,退亦忧 进 古: 今: 退 古: 今:
6、微斯人 微 古: 今:
7、横无际涯 横 古: 今:
8、浊浪排空 排 古: 今:
9、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 古: 今:
10、前人之述备矣 备 古: 今:
11、增其旧制 制 古: 今:
12、至若春和景明 景 古: 今:
13、则有去国怀乡 国 古: 今:
1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古: 今:
15、越明年 越 古: 今:
16、宠辱偕忘 宠 古: 今:
17、沙鸥翔集 集 古: 今:
【答案】
1、越明年 明年 古:第二年。 今:下一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 古:写文章。 今:文章。
3、气象万千 气象 古:景象。 今: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4、去国怀乡 去 古:离开。 今:跟“来”相反。
5、进亦忧,退亦忧 进 古:入朝为官。 今:向前向上移动。
退 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6、微斯人 微 古:没有。 今:细小。
7、横无际涯 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8、浊浪排空 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9、予观夫巴陵胜状 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10、前人之述备矣 古:详尽 今:准备
11、增其旧制 古:规模 今:制度
12、至若春和景明 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3、则有去国怀乡 古:国都;今:国家
1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曾经;今:品尝
15、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过
16、宠辱偕忘 古:荣耀;今:恩宠
17、沙鸥翔集 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一词多义
1 和: 政通人和( ) 至若春和景明( )
2 通: 政通人和( ) 北通巫峡( )
3 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4 空: 浊浪排空( ) 长烟一空( )
5 一: 一碧万顷( ) 长烟一空( )
6 极: 南极潇湘( ) 感极而悲者矣( ) 此乐何极( )
7 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8 或: 而或长烟一空( ) 或异二者之为( )
【答案】
⑴和: 政通人和( 和乐 ) 至若春和景明( 和煦 )
⑵通: 政通人和( 顺利 ) 北通巫峡( 通向 )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
⑷空: 浊浪排空( 天空 ) 长烟一空( 消散 )
⑸一: 一碧万顷( 一 ) 长烟一空( 全 )
⑹极: 南极潇湘( 尽,直通 ) 感极而悲者矣( 极点 ) 此乐何极( 穷尽 )
⑺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
⑻或: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候 )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 )
词类活用
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2、百废具兴。( )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5、忧谗畏讥( )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7、而或长烟一空( )
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9、或异二者之为( )
【答案】
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2、百废具兴。 废,形容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动词作形容词,被贬谪的)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7、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9、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有关资料】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死后谥(shì)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关于“记”
记,文体名,即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是古文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记”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概括文章各段内容:
第一段: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及作记缘由。
第二段:概述洞庭湖美景,引出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第三段:描写洞庭湖阴雨凄凉之景,引出览物者悲伤之情。
第四段:描写洞庭湖晴天明丽之景,引出览物者喜悦之情。
第五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点明文章主旨。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并点明作“记”的时间。
文章主旨(或作者感情):
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
【新课学习】
读课文 ,概括各段内容并分出段落结构。
【答案】
第一段: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及作记缘由。
第二段:概述洞庭湖美景,引出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第三段:描写洞庭湖阴雨凄凉之景,引出览物者悲伤之情。
第四段:描写洞庭湖晴天明丽之景,引出览物者喜悦之情。
第五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点明文章主旨。
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并点明作“记”的时间。
【合作探究】
1、 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答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用原句作答)
【答案】(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 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答案】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5、课文第三、四段两幅画面各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答案】第3段,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第4段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6、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人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7、文中“古仁人”指怎样的人 “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8、“古仁人之心”与一般“迁客骚人”异在何处?
【答案】古仁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迁客骚人”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不同的感触,看到隐晦萧索的景色,就产生悲凉的心情;
看到晴朗明丽的景色,就产生喜悦的心情。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9、根据上下文判断,“进”和“退”分别指什么?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答案】“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
“进亦忧”照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退亦忧”照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在意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10、“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指谁?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
①“斯人”是指“古仁人”。②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另一方面也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的劝勉,希望他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
11、最后一段中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议论。
作用:点明主旨,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1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这就要求我们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忧愁在前,享乐在后,有忧国忧民的胸襟和抱负。
作用:体现本文主旨。
理解: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类似的名言: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主旨:
【答案】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写作特色:
【答案】
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扩展延伸】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远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晓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 ,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潾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选自《渔洋山人文略》)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ao):树梢。(③《瘗(yi)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A.春和景明( ) B.心旷神怡( )
C.悉成明霞( ) D.得踏危石( )
【答案】A日光B愉快C全,都D能够。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于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醉翁亭记》)
B.而或长烟一空 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C.不以物喜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D.悠然有遗世之想 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
【答案】C
【解析】A 在;B 有时;C 因为;凭借;D 的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B.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
【答案】
A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玉。
B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4)填空和解答。
(1)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 一晚望月孝然祠外… 晓起观海门日出
【答案】
观返照吸江亭 听晚梵声出松杪。
(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答案】
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参考译文】
来到焦山游历有四件大快人心的事:观看吸江亭落日,青山落日在烟水苍茫之中,竟然有米家父子的书画风格和意趣,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片碧绿,万里长江,没有一点白云点缀;从松树梢里传来诵经声,让人悠然有离世隐居的想法,早上起身到海门观看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树林稍微露出红色的光晕,突然跃起光芒数千,映射在江面上,都成了明亮霞光,荡漾不定;《瘗鹤铭》撰写在雷轰石下,汹涌的波涛早晚冲激着,我是在冬月来游玩的,江水刚刚回落,于是才能踏上埋没在潮汐中的危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实在有幸呀。
【课堂检测】
语段阅读: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备矣 万事俱备 B.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C.薄暮冥冥 妄自菲薄 D.则有去国怀乡 去后乃至
【答案】D
【解析】A 详尽;具备;B 到达;极点;C 迫近;微薄、浅陋;D项中的“去”都是“离开”之意。
2)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钱覆其口 B.可以为师矣
C.不以疾也 D.以其境过清
【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以”是因为意,与D项的“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中以意相同。A中是“用”B中是“凭借”C中是“认为”意。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象。
B.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文: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者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
D.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答案】C
【解析】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④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答案】A
【解析】A项中说的“两种人”是不对的,应该都是“迁客骚人”。
理解性默写。
1.本文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作者“ , 。”的旷达胸襟和“ , 。”的伟大的政治抱负。
2.《岳阳楼记》中,以“ , ”两句表明他无论是否身在朝堂,都会把国家和百姓放在心上。(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
3. 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 , , ; , 。
4.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5.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 。
【答案】
1.本文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作者“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的旷达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伟大的政治抱负。
2.《岳阳楼记》中,以“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表明他无论是否身在朝堂,都会把国家和百姓放在心上。(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
3. 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5.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业布置】
语段对比阅读:
【甲】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B.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庙堂:
C.不可具状 具:
D.公退之暇,被鹤氅 被:
【答案】
A求:探求;B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C具:全,都;D被:通“披”,披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烟云竹树而已
B.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①处江湖之远 ②竹工破之
D.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子声丁丁然
【答案】B
【解析】
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语气。B连词,因为。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竹子。D①代词,这样;②助词,……的样子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 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B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答案】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案】范仲淹忧国忧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请根据上句,联系《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单元 3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目标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文体特点,体会其语言美。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诵读的基础上,悉心感知、体会语言美及作者的情感。注重积累,拓展延伸。
重点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文体特点,体会其语言美。2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诵读的基础上,悉心感知、体会语言美及作者的情感。3注重积累,拓展延伸。
难点 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诵读的基础上,悉心感知、体会语言美及作者的情感。注重积累,拓展延伸。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上课时内容:通假字。 1、百废具兴(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1、百废具兴( “具”通“俱”,全,都。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咐,嘱托。 )流传至今的成语。 1、气象万千 2、心旷神怡 3、政通人和 4、百废俱兴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壮丽而多变化。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百废俱兴:许多被废置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古今异义1、越明年 明年 古: 今: 2、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 古: 今: 3、气象万千 气象 古: 今: 4、去国怀乡 去 古: 今: 5、进亦忧,退亦忧 进 古: 今: 退 古: 今: 6、微斯人 微 古: 今: 7、横无际涯 横 古: 今:8、浊浪排空 排 古: 今:9、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 古: 今:10、前人之述备矣 备 古: 今:11、增其旧制 制 古: 今:12、至若春和景明 景 古: 今:13、则有去国怀乡 国 古: 今:1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古: 今:15、越明年 越 古: 今:16、宠辱偕忘 宠 古: 今:17、沙鸥翔集 集 古: 今:1、越明年 明年 古:第二年。 今:下一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 古:写文章。 今:文章。 3、气象万千 气象 古:景象。 今: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4、去国怀乡 去 古:离开。 今:跟“来”相反。 5、进亦忧,退亦忧 进 古:入朝为官。 今:向前向上移动。 退 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6、微斯人 微 古:没有。 今:细小。 7、横无际涯 古:广远;今:与“竖”相对8、浊浪排空 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9、予观夫巴陵胜状 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10、前人之述备矣 古:详尽 今:准备11、增其旧制 古:规模 今:制度12、至若春和景明 古:日光;今:景色、景物13、则有去国怀乡 古:国都;今:国家1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曾经;今:品尝15、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过16、宠辱偕忘 古:荣耀;今:恩宠17、沙鸥翔集 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一词多义和: 政通人和( ) 至若春和景明( )通: 政通人和( ) 北通巫峡( )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空: 浊浪排空( ) 长烟一空( )一: 一碧万顷( ) 长烟一空( )极: 南极潇湘( ) 感极而悲者矣( ) 此乐何极( )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或: 而或长烟一空( ) 或异二者之为( ) ⑴和: 政通人和( 和乐 ) 至若春和景明( 和煦 )⑵通: 政通人和( 顺利 ) 北通巫峡( 通向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⑷空: 浊浪排空( 天空 ) 长烟一空( 消散 )⑸一: 一碧万顷( 一 ) 长烟一空( 全 )⑹极: 南极潇湘( 尽,直通 ) 感极而悲者矣( 极点 ) 此乐何极( 穷尽 )⑺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 )⑻或: 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候 )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 ) 词类活用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2、百废具兴。(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忧谗畏讥(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7、而或长烟一空( )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9、或异二者之为(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2、百废具兴。 废,形容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动词作形容词,被贬谪的)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7、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8、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9、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文体特点,体会其语言美。2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在诵读的基础上,悉心感知、体会语言美及作者的情感。3注重积累,拓展延伸。【新课学习】读课文,概括文章各段内容:第一段: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及作记缘由。第二段:概述洞庭湖美景,引出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第三段:描写洞庭湖阴雨凄凉之景,引出览物者悲伤之情。第四段:描写洞庭湖晴天明丽之景,引出览物者喜悦之情。第五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点明文章主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并点明作“记”的时间。【合作探究】 1、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用原句作答)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 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之产生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5、课文第三、四段两幅画面各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第3段,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第4段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6、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人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7、文中“古仁人”指怎样的人 “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8、“古仁人之心”与一般“迁客骚人”异在何处? 古仁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不同的感触,看到隐晦萧索的景色,就产生悲凉的心情;看到晴朗明丽的景色,就产生喜悦的心情。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9、根据上下文判断,“进”和“退”分别指什么?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进亦忧”照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照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在意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10、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指谁?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斯人”是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劝缄之意。②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另一方面也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的劝勉,希望他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11、最后一段中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议论。作用:点明主旨,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1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这就要求我们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忧愁在前,享乐在后,有忧国忧民的胸襟和抱负。作用:体现本文主旨。理解: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类似的名言: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写作特色: 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读概括笔记回答概括笔记笔记读笔记笔记 明确目标目标1目标2目标2目标3
语段阅读: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备矣 万事俱备 B.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C.薄暮冥冥 妄自菲薄 D.则有去国怀乡 去后乃至2)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钱覆其口 B.可以为师矣C.不以疾也 D.以其境过清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象。B.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文: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者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D.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B.第④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理解性默写。1.本文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作者“ , 。”的旷达胸襟和“ , 。”的伟大的政治抱负。2.《岳阳楼记》中,以“ , ”两句表明他无论是否身在朝堂,都会把国家和百姓放在心上。(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3. 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 , , ; , 。 4.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5.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 。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远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晓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 ,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潾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选自《渔洋山人文略》)【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ao):树梢。(③《瘗(yi)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A.春和景明( ) B.心旷神怡( )C.悉成明霞( ) D.得踏危石(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于潮汐汩没之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醉翁亭记》)B.而或长烟一空 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C.不以物喜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D.悠然有遗世之想 水陆草木之花 (《爱莲说》)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A.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B.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4)填空和解答。(1)根据乙文内容填空。游焦山四件快事: 一晚望月孝然祠外… 晓起观海门日出 (2)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作业:语段对比阅读:【甲】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B.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庙堂:C.不可具状 具:D.公退之暇,被鹤氅 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烟云竹树而已 B.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 ①处江湖之远 ②竹工破之 D.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子声丁丁然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A微斯人,吾谁与归? B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请根据上句,联系《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