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册第2课古代的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册第2课古代的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20 08:2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模块一 《中外历史纲要》(下)
古代文明扩展的原因
古埃及
观察右图,探讨农耕文明古国的共同点是什么?分析农耕文明扩展的原因?
①均处于亚非两大洲
②均位于北纬20-40度之间
③均因大河流经而发源
农耕文明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
古巴比伦
古印度
中国
古代早期文明特征:
区域分散、独立发展,表现出多元特征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文明 类型 农耕文明(早期帝国)
古代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 赫梯帝国 亚述帝国
扩展 区域
方式
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新王国时期曾达到两河流域
首次实现两河流域统一,势力曾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公元前935年—前612年存在,曾统一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
武力征服
公元前17世纪建立,公元前16世纪,击溃古巴比伦王国,前14世纪与埃及争霸。
这些活动方式带来什么影响?
推动文明扩展,不同文明不再孤立。
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
我们居住的位于费西斯河(黑海最东部的一条河)与赫丘利柱石(直布罗陀海峡两边耸立的海岬)之间的区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古希腊]柏拉图著,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第1卷
这是柏拉图关于古希腊以人居住范围和特点的描绘。结合示意图,想一想古希腊的人的殖民扩张有什么特点
(1)以移民方式展开殖民扩张。
(2)沿航海通道在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 古希腊的殖民地一般位于沿海。
(3) 古希腊人在海外建立了众多独立于母国的城邦,并没有形成像埃及那样统一的帝国。殖民地(子邦)与母邦政治上平等,母邦一般无权干涉。希腊殖民走的是独立发展的路线。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地中海成为内海
地跨欧亚非
前6世纪—前4世纪晚期
前4世纪晚期
前27年—1453年
帝国一般指国力强大的君主制国家。领土广阔并拥有属国,是多民族国家,内部文化和民族组成多元。是庞大的政治实体,不仅管辖着国界内领土,还以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影响其他国家。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波斯帝国
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桥梁



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
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
“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
……靠阿胡拉玛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史料阅读
君主专制
君权神授
思考:分析波斯帝国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波斯浮雕:反映了被征服者向统治者纳贡的情景。
亚述人
希腊人
埃及人
思考:分析波斯帝国是如何治理国家的?有何作用?
(1)波斯帝国
大流士把全国划分为大约20个省,每省置总督一人处理一省的行政事务,设将军一人,统领一省驻军,另设专司征收各省贡赋。总督、将军、司税大员三权分立,各自对国王负责。国王还经常派出钦差大臣到各地巡行,被希腊人称为“王的耳朵”。由于波斯帝国的疆域十分广阔,又修筑了许多新的驿道。各种货币和度量衡在许多地区通行,这就给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带来许多不便,大流士制定了统一的铸币制度,规定中央政府有铸造金币的特权,省区总督只许铸造银币。
——摘自谢玉珊、徐虎《大流士一世改革与波斯帝国的全盛》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促进经济交流和贸易的发展;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巩固了帝国统治;使波斯帝国达到全盛。
波斯帝国衰亡: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马其顿灭亡。
希波战争(公元前499-前449年)
三大著名战役: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湾海战。
公元前499-前449年,希波战争。
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所灭。
希波战争对波斯帝国来说是衰落的转折点,战争消耗了波斯帝国大量的人力物力。此次战争暴露了它的弱点,激化了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
波斯帝国位于丝绸之路中段,它不仅包括了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文明三大古老的东方文明,而且也接近希腊文明的边缘。波斯帝国从居鲁士立国(BC550)开始,通过一系列对外扩张战争成为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中介。波斯帝国是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南通大学学报》,2016年1月
波斯帝国对世界文明产生了什么影响?
事实上,亚历山大帝国和后来的罗马帝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复制了波斯帝国的统治模式。因此,波斯帝国既为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作了总结,又为后来的罗马古典文明提供了借鉴。
——亓佩成《论波斯帝国政治体制的流变》,《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2)亚历山大帝国
①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统治:
材料一 为了报复地中海东岸中部城市提尔的坚决抵抗,马其顿人屠杀八千提尔人,被俘当奴隶的共约三万人!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将底比斯夷为平地,并将所有幸存的底比斯人沦为奴隶,底比斯从此灭亡。
——吴于堇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会所、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同时,东方文化中的君主专制主义和官僚体制、奢侈放荡的享乐主义等不断在对希腊文化进行着反向渗透。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叙利亚境内的帕尔米兰拉古城遗址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 2 世纪初的罗马帝国
疆域广阔(地中海成为内海)
(3)罗马帝国
395年
公元前509年
公元前8世纪
罗马建城
罗马共和国建立
罗马帝国分裂
西罗马帝国灭亡
1453年
罗马帝国建立
公元前27年
476年
东罗马帝国灭亡
①何以帝国?
② 强盛罗马
①政治:罗马的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
②经济:由于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帝国内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贸易的发展,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
③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请根据材料,概括公元2世纪罗马帝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地位。
世界货物集散地的中心地位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3)罗马帝国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集地的描述是:
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编者摘译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英文版
条条大路通罗马
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惟一将地中海世界和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希腊文明发源地都统一在一起的帝国。罗马帝国统治下有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使原来隔绝的地区开始有了交流,东西方文明交流进一步频繁。罗马帝国与东方各国接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文明不断交融的过程。
③影响: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3)罗马帝国
古代世界大帝国
梳理古代世界大帝国的概况,有何相似之处?如何看待帝国的扩张?
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时间
疆域范围
统治概况
衰亡时间
BC550-BC330
BC336-BC323
BC27—1453
1.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宣扬君权神授。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1.继承波斯帝国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集政治、军事等大权于一身;
2.地方实行行省制。
3.推广希腊文化
1.实行帝制,大力发展奴隶制;
2.宗教、制度、法律
3. 4世纪末帝国分裂,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前4世纪末,被马其顿灭亡
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伊朗高原、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 、巴尔干半岛
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
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整个地中海周边
(1)帝国扩张和疆域:都通过军事征服和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疆域都包括地中海东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2)帝国性质:均是奴隶制大帝国。
(3)帝国体制:均确立了专制集权体制,宣扬君权神授。
(4)帝国管理:均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地方大都实行行省制。
(5)帝国贡献:传承文明,影响深远。
扩张战争充满着暴力和灾难;
扩展了农耕文明区,客观上推动生产力的进步。
促进了亚欧非之间经贸、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促进了各文明间的交融互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1.技术传播:西亚农耕技术,东传伊朗高原;西传希腊,西欧和北欧;南传埃及和非洲
西亚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2.文艺交流: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希腊雕刻艺术模仿埃及。
3.字母推广:
4.经贸往来:秦汉与罗马丝绸之路
表现
除了军事,还有以和平交流、友好的往来,概括古代帝国文明向外传播的表现;总结不同文明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总趋势。
腓尼基字母
阿拉马字母
古代西亚字母
古代埃及字母
古代印度字母
希腊字母
拉丁字母
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祖先

西
三、古代文明的交流
罗马出土汉代丝绸
丝绸之路
◎罗马帝国与汉朝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中国出土罗马金币
总趋势:
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增多,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
材料2 (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丝织品)与之交市,故遮阂(阻隔)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今越南中部)徼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1
思考:两则史料有何史料价值?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
——习近平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