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册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册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1-20 08:3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神性之禁锢——人性之自由
神权之禁锢——精神之自由
宗教之禁锢——科学之自由
专制之禁锢——政治之自由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人口的迁移与物种交换
商品的
世界性流动
早期
殖民扩张
全 球 航 路 开 辟
人类社会进入大变革时代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
2.宗教改革
3.近代科学的兴起
4.启蒙运动
《为黑死病病人祈祷》
《神曲》插图
1.文艺复兴
什么是文艺复兴?
定义: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实质:表面上是恢复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创新
15世纪的佛罗伦萨
问题探究:
材料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含义: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
材料一:十四世纪,欧洲的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就产生了……
——《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二: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使人口减少 1/3—1/2,佛罗伦萨也不能幸免……从 1300年的人口顶峰的 9. 5万人暴跌到 1340年的 3万人。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考察》
根据教材第45页第二段,概括文艺复兴的背景。
⑶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
①经济(根本):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意大利最早出现)。
②政治:天主教的神权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并逐渐成长壮大,要求建立适应资产阶级发展需要的思想文化。
③文化:
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④人才: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⑤直接:黑死病直接引发了人们对宗教信仰与旧的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怀疑。
⑥技术: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
中世纪圣母子
拉斐尔的《圣母子》
3. 比较两幅画在人物服饰、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并思考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
原因:人性的回归
3.根据以上作品的欣赏及结合所学,请归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影响: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人性,传播了人文主义;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二、神权之禁锢——精神之自由(宗教改革)
(1)背景①思想:文艺复兴解放思想
③政治:教会腐败引起不满。
②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天主教会和神学。
④导火线:
1517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劵。
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
时间 国别与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成就
14世纪 意大利: “文学三杰” 薄伽丘 短篇小说集
《十日谈》
但丁 长诗《神曲》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歌集》
15世纪 意大利: “艺术三杰” 达·芬奇 绘画《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雕像《大卫》
拉斐尔 绘画《西斯廷圣母》
16世纪 英国·文学 莎士比亚 戏剧《哈姆雷特》
文艺复兴的巨人
初期
14世纪—15世纪中后期
“文学三杰”
发展
15世纪中后期—16世纪“艺术三杰”
高潮
16世纪后
英国
3.代表人物、作品及主张(文学艺术领域)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政治:天主教权威受到质疑,封建秩序一定程度受到冲击,推动宗教改革。
①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②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的动荡。
③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
思想: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更多关注人本身和现世生活。
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文化: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4.文艺复兴的影响
2.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背景
天主教会在中古欧洲的地位如何?
政治: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与王权制衡
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的土地,并征收什一税
文化: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垄断教育
天主教会
资产阶级
经济: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西欧王权强化,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世俗君主
思想: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冲击天主教会权威
导火线: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购买赎罪券的钱“叮当”落柜时,你的灵魂得救了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冲破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直接原因: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
2.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内容
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兜售赎罪券,拉开宗教改
革的序幕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因信称义
简化宗教仪式
主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建立民族教会,使用民族语言
因信称义
教随国定
(1)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
(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3)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世俗权力高于教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形成。
人人平等
罗马教廷只管信仰上的事,至于财产、金钱、生命等事务应由政府处理,皇权应该名副其实。 ——马丁·路德
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反对教会的政治运动
3.宗教改革的内容
“因信称义”的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
因信称义
人人平等
教随国定
矛头:天主教会的权威
教皇
马丁·路德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教徒
直接对话、得救
上帝
它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我的信仰你做主
我的信仰我做主
信仰直达
其他国家
继德意志之后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二、教权之禁锢——精神之自由(宗教改革)
(2)核心观点:因信称义
1.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
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自主权。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2.其他观点?:略
3.路德新教有何特点?
独立;廉俭;平等。
(3)影响
①进一步解放思想,传播人文主义;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推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于宗教界来说,反思最直接、最重要的内容莫过于真正重拾其“因信称义”的向内自省性和宗教宽容。“——周少青《中国民族报》2017年1月24
2.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影响
而到了“宗教改革”,影响更进一步。……因为所有人都信教,都涉及到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它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因为这件事情是人人都要参与的。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解放思想,发展和传播人文主义
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和文教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①思想:冲击神权统治,促进思想解放,传播人文主义
①经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③政治:推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④文化: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3.近代科学的兴起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日心说的主要观点: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转
欧洲封建教会的专制阻碍了科学发展
近代科学的兴起极大地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哥白尼和伽利略的经历说明了什么问题?
近代科学的兴起
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代表人物及成就:略
近代科学的特点?:
意义:
特点:形成理性化的思维方式;确立了科学的方法;注重规律的发现
解放思想,推动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三、宗教之禁锢——科学之自由(科学革命)
3.近代科学的兴起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奠定近代物理学的基础
牛顿已发现了一个数学上能证实的根本的宇宙定律;这定律可适用于整个宇宙,也可适用于最微小的物体。实际上,自然界好象是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海王星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的思维方式,确立了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
2.宗教改革
3.近代科学的兴起
4.启蒙运动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经典力学三定律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2)其他领域:
3.意义:
(1)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4.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背景及兴起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政治: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洛克
亚当斯密
17世纪兴起于英国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18世纪法国出现运动高潮
康德
扩展到欧洲和北美
精神内核:理性
4.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思想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是“两足禽兽”,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
这里居然有这样一个有自己见解的民族;重新塑造了自己的宗教,绞死了自己的国王,从国外请来另一位国王,建立了一个比任何欧洲的统治者更强大有力的议会。这里没有巴士底狱……伏尔泰毕生都没有停止对他们发出惊叹。
——杜兰特《哲学的故事》
反对天主教会
材料体现了伏尔泰哪些主张?
主张天赋人权
提倡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人物 主张 共同点
君主立宪制
三权分立
主权在民、直接民主制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亚当·斯密
康德
都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等
自由竞争(现代经济学之父)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结合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内涵有何发展?
倡导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和教权主义,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
提出建立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政治蓝图
【知识梳理】根据所学知识填充表格
四、专制之禁锢——理性之解放(启蒙运动)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押上断头台前恍然大悟:“原来是伏尔泰、卢梭亡了法国!”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宣布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 “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
①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②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③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四、专制之禁锢——政治之解放(启蒙运动)
你如何看待两人的言论?
课堂小结
14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
摧毁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彰显理性
运用理性追求自由平等
材料: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只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欧洲启蒙思想却成为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明末清初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经济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代表新经济形态的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时代的“缺陷”导致黄宗羲、顾炎武等早期启蒙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而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猛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欧洲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旗帜,提倡自由、平等与民主,为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理想蓝图,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同课章节目录